香港中文大学由三所中文专上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2013年,中大金禧校庆。
香港中文大学坐落于沙田新市镇以北的马料水,面临吐露港。九广东铁的大学站即紧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占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顷,包括超过一百三十座楼宇,是香港拥有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此外,医学院除了基本医学大楼设于本部外,主要教学实习皆集中在香港两所教学医院之一的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
学校面临吐露港,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中文大学逾半学生可获安排宿位。9所成员书院(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善衡书院、晨兴书院、和声书院、伍宜孙书院及敬文书院)合共超过二十幢宿舍,连同六幢研究生宿舍,提供了逾八千个宿位。学生事务处来港生组辖下的国际生舍堂于2005年启用,可容纳420名本地、非本地及交换生。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有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馆藏涵盖13万余种电子及纸本期刊、456万余册电子书及258万余册书籍;特藏包括从商代甲骨、中西文善本至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生活所需的设施,包括对外交通、校内交通、泊车安排、医疗服务、书店、银行、纪念品销售处、超级市场及理发店,均一应俱全。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唐君毅、牟宗三、林语堂、劳思光、刘殿爵、饶宗颐、余光中、杨振宁、高锟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1、国学
2、社会科学
书院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善用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