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澳际李平先生深度考察:什么样孩子适合美国高中
虽然是一名老留学生,但时代不同了,思想与体验会不同,澳际教育总裁李平先生经常会和澳际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聊聊,直面接触他们的留学体验,采集专业思考的第一手材料。深度考察他们留学教育的优劣,评测留学教育在他们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对接,了解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海外教育。
12月28日,李平先生和小党、小孙及他们的父母聊天。
小党、小孙教育背景介绍:
小党:13岁 到美国寄宿高中留学。自己向往美国教育,认为国内高中学习的课程大多没实用,浪费时间,父母尊重他的要求。小党后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康奈尔大学,现在上大四。
小孙:14、5岁美国寄宿高中留学。自己没有想法,因为初中已严重偏科,父母要求他出国,典型的“被留学”。目前小孙已在美国上大二,学校也很不错。
留学后小党、小孙父母的看法:
共同看法:
两位学生的家长都认为,在美国的高中学习,不吃力;孩子变化很大,独立能力增强,有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思想,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做法,做事有了自己的标准和原则。遇事冷静能沉着应对。沟通思路清楚有条理。交了许多朋友。比国内高中毕业再留学的孩子的同学更容易上好的大学。小党的妈妈说,家长如果不从自己角度考虑的话,还是留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同的看法:
小孙的爸爸有些遗憾,亲情和民族感情被平等和理性冲淡了,文化的缺失怎样弥补?
小党的妈妈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有得必有失,“上帝给人们打开一窗时必关上另一扇窗”,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找不到,只有利没有弊的事也找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最重要。
另一个例子:宋丹丹的儿子巴图
在朝阳外国语学校读初中,初中没有毕业就被送到英国留学,后到美国纽约一所著名寄宿中学读书,后在美国上大学。
巴图留学前的状况:上语文课都睡觉除了上课什么都感兴趣、不做作业(看见离下课还有20分钟的时候,他就已经把书包收拾得规规整整,往桌上一摆,然后就抄着手看其他同学写作业,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顽皮(挨过学校处分)、偷钱(请全班同学吃冰棍)……宋丹丹陪读一年,毫无改观。宋丹丹说:“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我发现再这样下去我既养不活他,也养不活自己。”
按中国教育的分数标准定位:坏孩子
出国后:记者采访英达后写道:“远在美国的巴图渐渐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环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孩子们留学的感受:
两个孩子都说,到处都有陌生感,一切都得自己独自面对,最困难的是文化融入,小党笑着说,所有漂亮的亚洲女孩约会都会先和白人男孩子,对我们很有打击感,特没有自信。但一定不要自卑,勇敢才可以让她们看到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留学与性格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同学中有些在国内很内向,到了陌生的环境里反而比我们还大方。
两个孩子他们一致认为留学发展要比国内好得多。
第一、中国学的很多知识很旧,许多还不实用,美国的学习中总是能接触到最新资料,面临全新的问题,特别能提高了自己学习能力,初中时是“被学习”,留学后,有一种兴趣引导着自己,特别是图书馆查资料式的学习让自己有选择的思考着学习。
第二、他们通过留学交了很多的朋友,有美国朋友,有澳洲人,还有香港朋友,经常交流、郊游,很有意思。
第三、最重要的是能上优良资源的大学,美国寄宿高中较容易上美国名校。
解 读:
两种教育模式:
国内教育是封闭的教育环境,单一的课程设置方式,以反复训练为主。适合听话、自律、认真刻苦的孩子。
这与美国高中教育大不一样。因为美国中学因材施教,采用的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美国中学通常有一两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专门的导师(Advisor)进行选课指导,就像吃自助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美国中学是给学生一个尽量大的空间,许多道理和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消化,不做过多的强制,包括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没有中国式教育中的过多过细的要求和禁止,强制的结果就会出现大量的同类人才,美国中学生中最流行的理念是:I am Special。美国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培养个人独立的特质,进而达到人才辈出的局面。在中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好的就可以适应美式教育,学习好是其中的一个优势。
许多家长的误区:
目前,低龄孩子的留学一般是家长起决定作用。家庭的经济基础当然是很重要,但不是所有有留学实力的家庭的孩子都适合留学。李平先生根据澳际教育办理留学,观察留学家长有以下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成绩不好,只能在国内混个二、三类大学,在美国能学得好吗?而像巴图这样的孩子并不适合国内的教育,在国外教育,特别是美国中学中会游刃有余。小党说,美国学校面试老师如果问:你喜欢吃什么?你要是说“喜欢吃披萨”,面试老师肯定不会欣赏你,如果你回答:“我喜欢吃披萨,您喜欢吗?”,他会很高兴。虽只是多几个字,但体现了你勇于沟通善于沟通,可见美国教育对沟通的重视程度,他们认为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所以考察学生时或写推荐信时,老师会重视这个方面的评价。巴图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放假回来和妈妈一起拍片,当记者问巴图片酬是多少,他用非常正式的口气说“这个要保密的吧”,然后立刻接上一句“我怕说出来太丢人了,我是要当腕儿的人啊……”,自然幽默化解尴尬。
第二个误区:孩子太调了,在家长身边都管不住,到美国去,不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毁了吗?小孙说,美国中学是学以致用的知识理念,是通过活动去掌握知识,住住调皮的孩子用手能力很强,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正好是适合他们的,并且美国中学不是用分权衡一切,更强调孩子的全面素质,孩子容易在这儿找到自信,这点他是身得体会的。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就更好了,体育特长,音乐或绘画特长等,说不定还是名校的苗子呢。
第三个误区:孩子在家依赖性太强了,送去留学就好了。任何一种体制有利有弊,好的教育体制只不过是利大于弊而已。这种依赖的惯性会使孩子生活失去了方向而影响生活与学习。这样的孩子,我建议不要送他留学。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就读美国高中
巴图个性很强,思想独立,在国内教育如此打压下,依然不改本性。聪明灵活,不愿意按部就班的模式去日复一日的学习,他适合美国中学的教育模式。那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美式的教育呢?李平先生认为以下类型的学生适合美国寄宿高中的教育:
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思想,有自己做事的标准和原则
李先生为什么反复提到低龄留学生的心智很重要,是因为虽然有导师有选课指导,但大主意还得自己拿。一则不会眼花瞭乱,乱了阵法。一则不会贪多,而完不成时后悔。还要不仅仅考虑爱好,而顾及到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其发展。像这样要自己拿主意的地方极多,国内曾一度传,美国中学教育是“放羊”式教育,老师上课可以喝可乐,让女儿在讲桌边写作业等等,这让我想到了前一阵子,因为手机扫黄无法遏制而学校勒令学生不许用手机,更可笑的是有传还要“立法”,家用电器容易电着孩子,是不是也“立法”禁用?手机只是个工具,你教育的对像是人,引导人才是教育的本色。美国高中是用这种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是自由了习惯就养成了,而是自己要对自由有空间有自己的解读和自己的行为标准才不至于个性与行为泛滥。我们不是已有一些留学混混吗?特别是不自信的孩子和从众心理的孩子不适合低龄留学,不适应感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巧于沟通,特别是跨文化的交融能力强的孩子
宋丹丹对儿子说:“人生要自己面对。好的事儿你告诉我,不好的事你就别告诉我,告诉我,我也没办法,还得你自己解决。”怎样解决?当然家长还是必须给孩子找一个监护人,孩子遇到困难可以和监护人商量,可以和学校沟通……小党和小孙在美国有许多朋友,有白人,黑人还有亚洲人,他们笑着说,是一个小“联合国”了,而这一切都从沟通开始。美国非常欣赏具有组织及领导能力的朋友。小孙还说:“不要看着他们觉得害怕,其实对方和你有同样的心理问题,克服这些问题会有利于沟通。”学习上更少不了沟通了,像国内怕老师的心理可不能带到国外,国外的老师很和蔼,不会像国内的老师那样“刀子嘴豆腐心”的。
聪明灵敏,很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敢于表现。
学习能力强,不仅仅指知识学习还包括技能的学习。国内的一大批中等生,和所谓的偏科生,学习技能的能力很强,其实依照美国教育人才的理念,做为人才的培养,他们是最有可塑性,最有希望的。
李平先生说他去过很多美国高中,学校会陈列许多学生的作品,它们都很有创意,美国高中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类孩子在这儿可以找到自信。巴图的“顽皮”其实就是好动,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点子多。到美国后英达说巴图“成绩优异”,并且“学习勤奋刻苦”,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许多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上名校而送孩子留学高中,这是很冒险的事。要考察的因素很多,为了孩子的成长,请家长们慎重点,多深入的考虑孩子们的适应性。
美国的高中一般是四年制,从9年级到12年级。李平先生说,对中国学生来说,进入美国寄宿教育系统的最佳学习时间是在9年级。还有因为美国认同这样的一个教育系统,所以美国寄宿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被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的机会可以提高一倍以上,优秀学生更容澳际请到奖学金。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