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亲历者言:美国大学招生流程
美国大学招生过程很像生活中的谈恋爱,特别是大学和申请者之间互相追逐的“恋爱三部曲”非常有意思。
第一阶段:大学追着
美国的高中生从高二开始参加“高考的预考”,即PSAT考试。成绩一出来,各大学就纷纷向举办PSAT考试的机构购买资料,随后向这些考生发出热情洋溢的“求爱”信件,并且不断地寄各种咨询卡和设计精美的画册。成绩好一些的考生,从1月底2月初开始,每天家里的邮箱都爆满。
儿子矿矿在2000年10月第一次参加PSAT考试,在2001年2月就接到纽约大学“投石问路”的信件。
收到邀请书一个月后,我们又接到一张明信片式样的邀请卡,写着“了解纽约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来学校看看”。由于接到邀请信太多,纽约大学没有在矿矿的考虑名单中。谁知,纽约大学的热情不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又接二连三地寄来了四五张邀请卡,有的是“Open House”(自由参观),有的是“Admissions Reception”(招生接待会)。
有些人看到美国大学如此求贤若渴,以为学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其实不然,学校只是把你当成一个候选对象而已,因为候选人的基数越大,越有可能选到优秀的学生。学校最后录不录取你,还要看你在第二个阶段如何“推销”自己。
第二阶段:学生反追,大学“拿架子”
当抛出“绣球”的大学又收到抛回来的“绣球”——申请者的材料以后,大学会突然变得很“牛气”起来,学生反而只好等待“宣判”了。
由于申请材料(包括高中的表格和成绩单、老师的推荐信、自己的补充材料等等)是分开寄的,如果因不放心而致电招生办追问材料是否已收齐,对方可能会不冷不热地告诉你:“光拆邮件就得两个星期。等着吧,如果发现缺什么材料,我们会通知你的……”
在这个阶段,大学会一反常态,变得很沉默、很冷静:能不说的不说,能少说的少说,任由流言蜚语满天飞,任由猜测臆想四处走。申请者则整天诚惶诚恐地等电话、盼邮件,而且,轮到申请者反过来拼命给大学灌迷魂汤:
“你们大学是我的首选,如果我被录取,我一定不去其他学校……”
“我们想让孩子上某某大学,但她就是认准了你们学校,有什么办法呢?”
“我在20年前就想上你们学校,可惜没去成,现在想把孩子送去……”
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越是到这个阶段的尾声,大学越开始沉不住气:可能会通过当地的校友会对“意中对象”进行一些试探,也可能会对某些申请者的邮件或电话询问变得热情起来……当大学放下架子的时候,攻守已开始易位。
第三阶段:角色互换的“世态炎凉”
等到大学把热情洋溢的录取通知书寄出以后,大学就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邀请你回访学校,给予你申请更高一级奖学金的资格,邀请你上网与学校的教授和学生聊天……
这个时候,学校总是用商量的口吻与申请者进行交流,总是小心翼翼地提醒申请者:决定是否接受学校录取的期限很快要到了,你需要把回执卡寄回学校;期限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仍未收到你的回执卡,我们设想不是邮件寄丢就是你已接受其他学校的录取;我们仍然对你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最后决定的期限延迟……
这会儿,学生又会不自觉地飘飘然起来。而一旦你把回执卡和定金寄出去,由于你已经是“他的人”了,学校又会神气十足地通告学生必须在某月某日前完成某三件事……几个月内,一会儿“当爷爷”,一会儿“做孙子”,角色互换数次,可谓尝遍“世态炎凉”。
有人说,婚前女人专挑男人的缺点,结婚后男人专看女人的毛病。想想美国的高校招生,颇有些相似。那为什么在互相“追求”的三个阶段,双方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呢?其实,凡是“推销”自己的阶段,都是“夹起尾巴”的时候。第一阶段是大学“推销”自己,第二阶段是申请者“推销”自己,第三阶段又是学校要“推销”自己。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铁律:顾客永远是上帝。市场的双向选择,迫使很多高校放下架子,不断地改进自己。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