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9)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50 移动端

 心理医疗不可忽视

  无论在哪个国家生活,无病无灾总是好事,家长们更盼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而这健康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远离祖国到一个陌生国家的成年人,都会因文化环境的巨大改变而形成心理变态,何况思想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呢!

  有些来美已二三十年的华人说,他们的子女即便出生在美国,一直接受美式教育自以为是美国人,可又难避免家庭中式文化的影响,待到长大之后走上社会,在找工作交朋友时,仍因自己的黄皮肤和一些中国式的观念而遭歧视,多年信念被轰毁,自觉与中美两种文化人群都难完全相融,成为一族可怜的“边缘人”,因此引起精神疾病或个性怪异的并不少见,甚至有自杀等极端行为发生。

  从小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与生理健康照料周道的家长们,也得注意孩子的心理医疗。 在生活工作节奏紧张的美国,我们家长常忙得顾不上与孩子多交谈,这会让孩子有被遗忘的感觉。有朋友告诫我们,一定要每天抽空与女儿交流,以免造成亲子隔阂,这十分有道理。我已经觉得女儿虽然才十一岁,但有时相当独立,不太与我们商量就做决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独立性强有好的一面,但是否也因为她感到我们对她关心帮助不够而不得不自做主张呢?我们家长并非心理医生,但也得学点心理教学法才能引导好孩子。

  美国有很好的心理医疗体系,男女老少都可找心理医生问诊。与中国人认为只有神经病患者才看心理医生观念不同的是,美国人只要有心里想不开的事就去找心理医生聊天,这也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工作紧张高压,如果人们不及时排忧解烦,恐怕精神病真会更多。不过许多医疗保险并不包括心理治疗,然而一般的大中小学以至托儿所,都有心理辅导员或特殊教育老师,专门负责教导有心理障碍或身心残疾造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服务当然是免费的。少数族裔学生较多的学校,还配有了解该族裔文化语言的双语辅导教师。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或思想,应该主动与学校联系,要求得到专职老师的特殊辅导和心理咨询,而不要为了面子而帮孩子违疾忌医,这反而耽误了孩子。

  一九九五年五月底,在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宿舍发生了一起惨案,一名十九岁的越南裔女大学生被她的埃赛俄比亚裔室友刺杀数十刀而身亡,杀人凶手也悬梁自尽。

  据说这名非洲女生性格怪异难以相处,因此别人都不愿与她同住一屋,而具有亚洲人温良性格的越裔女孩何芳庄便成了她的室友,但何也终于忍受不了想换房间,就在何搬家之前发生了这起凶杀悲剧。作为外国学生和少数族裔的那名非洲女生,肯定是受不了被歧视的境地而产生变态,美国人的白眼还能忍,但却不能容忍同为少数族裔的何芳庄冷落她的行为。其实何并无轻视室友的意思,只不过性格合不来住在一起觉得别扭。在一个号称民主自由尊重人权的国家里,天真的女孩子哪能想到,自己竟连调换宿舍的自由与权力都没有呢?

  事件发生后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许多美国法律教育界人士在分析原因时,认为是名牌大学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然而一些从外国来美国的移民专业人士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有许多国际学生就读的美国大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忽视他们的心理教育,尤其对远离祖国的外国学生和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移民学生来说,学业竞争的起点本来就不公平,心中的郁闷无处排解,学校对他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了解甚少,为悲剧埋下导火索。

  无辜被害的何芳庄幼年随家人作为难民从越南来到美国,她的父母把女儿养大成人并进入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是多么不易,一个孝敬父母品学兼优的年轻姑娘就这样丧失了生命!当年带着儿女逃脱战火投奔自由富裕之邦的何氏家长,恐怕作梦也不会想到会有如此结果。

  向往美国并想在这里为后代创建梦想乐园的家长们,首先得先权衡一下自己的神经是否强健以承受环境转变的巨大冲击,再考虑有否能力为孩子创造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最后才能规划子女的前程。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