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留学读PhD博士就业出路在何方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89 移动端
美国留学,学生想的最多的是毕业后的出路问题,对于赴美国留学就读博士PhD的学生来说,有什么就业出路呢?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美国大学PhD学生的就业途径。

  这里并不想鼓吹留学美国读PhD多么正确多么高尚多么澳际辉煌,所以大家都要来读。但是貌似目前一片自费读硕大潮中,也充满了一些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想法和说法,对读PhD和读完PhD的出路产生了扭曲,有的说法,也挺好玩的。

  其实任何复杂点的话题,往往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并非either true or false,所以如同我其他的文章一样,上来先讲明条件

  1)这个文章谈的是一般性的普通的东西,不是基于非典型情况甚至是奇闻轶事

  2)我说的就是刚毕业找工作的情况,而不是你拿着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工作几年以后如何

  《一》assumption和两种graduate study路子

  我这里说的博士和硕士,指的是:

  1) 全奖博士生,有导师,系里最起码有一个角落属于你,有自己的电脑+座位,桌子上一堆junk papers;通常每个星期固定时间跟导师一对一meeting 1-2次, 老师询问你的进展,回答问题, 指导你读论文,讨论科研话题,平时看情况随时联系。一般情况下,导师带至少几个博士,所以往往也会有weekly research group meeting,group成员轮流present领域内的新论文或者自己的work,有些系里几个老师还可能凑个大组,至于你们meeting的时候,谁出钱买pizza,有没有人下手多抢几块吃的,我就不管了。

  2)自费硕士生,大体上算是本科学习的延续,基本靠选课毕业,有的系里允许你找老师带你做 independent project or thesis,只要你能找到老师要你;系里没有给你分配导师或者说尽管有个名义上的导师, 但是没有义务必须每周见你,而且有些老师因为分配的自费生太多或者观念上觉得你不拿工资他无权管理你,基本不会在你身上花时间;来系里主要是奔着教室上课的,各种talk、colloquium,因为open to everyone,但是系里没有你的小角落,看书干活请去图书馆或者机房等公共场所找座位,平常不要在博士生的办公室里晃悠影响别人专心考虑问题。当然,有pizza照样去吃,只要脸皮足够厚并且人家group meeting不关门就行。

  上面也基本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全奖博士和有些自费硕士,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圈子。为了方便我写文章,我就简单的说成博士生和硕士生了,这个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二者进行对比,讨论一些观点。

  请对号入座。如果你觉得你很特殊,比如是系里自费硕士生很少,你也有办公室小座位有导师每周辅导,或者系里最高学位就是硕士等等,请针对自己情况,看看文章里说的哪些情况适合你。

  基本上你也能看出,博士因为和导师之间联系紧密,学生得到老师很多attention,一个老师一个星期至少要在一个博士生身上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至于老师push还是放羊,不是这篇文章要讲的;自费生的确是消费者,但是系里的责任主要也就是提供上课机会让你接受教育,所以老师下课以后,双方的“教” “学”关系基本两清,如果还有问题,应该都可以继续找老师请教,老师很nice,但是如果学生太多,估计老师就没时间跟你磨蹭了;课程大、学生多的话,有种很炮灰的职位,叫Teaching Assistant,就是众所周知的TA奖学金拥有者们,会替老师辛勤的顶着,当然对付硕士消费者的,一般都是些高年级的博士生,水平应该比伺候本科消费者的高,有时候,也会遇到水平很好人也耐心的博士TA。

  《二》关于方向

  方向这个词,是给博士生用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博士应该叫“专士”,因为读PhD期间主要是在一个领域内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方向作研究的,其他领域下众多的方向下不会深入涉及;博士的博,指的是小方向上的博学。

  每年bbs上,都有人说,我要到某个学校自费读硕士了,我想读通信方向;有的甚至直接说,我要申请data mining的硕士;还有人问,我读ee硕士,Digital和Analog IC design,哪个方向更好?

  绝大部分的硕士根本不区分方向,统统都是master’s degree in EE/CS/MIS/Stat/etc etc。来了美国以后,选点必修课+选修课,就毕业了,没啥方向不方向的,如果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就多选几门课程而已,不过很多方向,其实也没几门不重复的课可以选。这类自费硕士问方向的问题,基本上无效,毫无意义,管他Digital、Analog还是RF,只要有IC design类课程,都上了就是了。

  相比之下,博士在至少3-4年甚至整个博士期间,都在自己的方向上深入研究,对他们来说,究竟是什么分支的IC design,是否愿意研究formal methods,reinforcement learning澳际如何,才有意义。

  有人说硕士就业范围广,其实不是因为被教育的就业广,而是根本就没有方向。你想,你上的功课,其他硕士和所有博士生,都可以上,你做的 course projects,别人也都可以做,没啥稀奇的;博士们5年毕业,修课可能更多,按照上点课就算就业广的话,博士生们岂不是最广的了,简直就是全能冠军。

  有些老的说法,是当年申请博士时候流传下来的,被多人传诵,也就失去了context,甚至被曲解了。以前常常说,XX大学某方向好(比如数据库或者电力电子),经常有公司来要人作intern或者全职工作,这个指的是博士生。说到这种具体方向好不好,其实就是一个系里几个甚至只有一个老师在支撑着,公司如果真的冲着这个方向好来要人,自然也是直奔这个老师和他的科研小组(research group),这种情况下,老师当然推荐自己的博士生,你一个跟老师没啥联系的自费硕士,除非老师正好没博士生毕业,否则轮不到你;就算老师的学生都不available,人家也可以选择不推荐而不是推荐一个没深入指导过的学生免得砸了牌子;就算老师不考虑自己的招牌了,打算随便找个人推荐上去,系里你这样的自费硕士有一堆呢。

  这种公司直奔某个方向招人的情况是经常发生,尤其是大牛老师的group/lab;即使没有公司主动找上门,牛组/实验室往往有学生去一些固定公司的传统,有些时候也说不清楚是因为导师太牛还是以前毕业的师兄师姐闯荡的好,总之,如果找到这样的组,将来毕业也就几乎有保障了。这也包括像生物这种就业难的专业,我知道有大牛的学生,毕业后post doc混了没几个月,就被导师推荐到biotech公司里一年八九万美元;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只在名校里才发生,有些时候,连带着有些小硕们也能沾上点机会。

  总的来说,这种公司和某个方向的research group/lab对口传送情况相对于就业总人群,比例不是很高,而且这种机会很少轮到硕士生头上。

  《三》博士就业特点和工资优势

  每个行业每种职业,高薪的职位在金字塔尖,都是少数。

  一般规律就是越往上的职位工资高,但是位置也少。博士就业也面临这个问题。提供给硕士的就业机会数目多,是因为越往金字塔底,就业机会本来就越多。

  工业界的职位是分等级的,以软件为例子,本科生作的是最底层的活,有的人的title甚至叫programmer连个software engineer都不是。同时,不少本科和很多硕士生一般都是entry level的职位,有的硕士可以拿到Sr. Software Engineer职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要一般engineer到Senior到principle的路子。

  不同的职位等级,工资范围也不一样,博士们对应的,至少也是从Sr.开始算起,所以EE/CS/Stat这些专业的博士,往往一毕业就是 8-10万。实力强悍的,比如学CS的去 MFG这些公司,拿个11-12万base salary,在加上bonus,奔者15-16万去的也有。

  我无意于继续吹呼高端例子,也不想拿大牛来美国自费硕士半年,offer package直奔15万可以羞辱众多PhD这种极端例子作参考。

  这个文章说的是普通情况,普通情况就是博士的起始base salary比硕士高2-3万很正常,这里没考虑bonus,因为啥情况都有,但是职位等级越高,只会越占便宜,而且bonus是在base salary基础上计算的,本来就是谁工资高谁划算。

  博士就业的特殊的问题:

  1)高薪职位数目相对初级职位当然少。同时也得看到,博士生的数量也比硕士生少。博士职位是分子分母都小,硕士职位是分子分母都大。我觉得也有必要提醒大家,得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一些老说法未必成立。目前自费的,实在是铺天盖地,跟前几年不一样。至少在目前这个时期,看到说博士整体就业难,我的第一反应是硕士就容易么?I don’t think so!

  2)博士一般希望能找到可以利用自己小领域知识的职位,所以匹配的职位更少。很明显,要求越多越细致,匹配的工作数量就越少,现实中,很多博士最后做的工作根本就不是自己当年的研究方向,在工业界,公司需要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3)职位越高,一般对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高,比如说一个侧重网络产品开的职位,并不是一个数据库或者作电磁场的博士愿意做愿意学就可以的,除非公司找不到网络方向的PhD,所以博士方向选择就很重要,比如说ee/ece,不同的方向之间,差别很大;化学专业,有机的搞全合成,分析的作hplc等,在工业界找工作会容易一些;生物统计的,玩啥microarray的,出路很狭窄。

  4)博士就业,比硕士更加面向全国范围。公司招个6-7万年薪的职位,从当地那么多本科或者硕士里找找也就是了,犯不着那么折腾全国搜索;但是如果是工资和技能要求更高的职位,符合要求的local candidate数目少,公司可能就愿意考虑从外地招人,所以很多博士,无论是否愿意,找工作都是全国各地到处找。当然,地理优势永远都存在,尤其是学校牌子不咋地的话,对于有些专业/方向的博士生来说,适合自己小方向的职位可能也集中在某几个区域。

  如果你认为8-10万不算高薪,那俺不跟你争执了,刚毕业就能10万,说明10万是高薪的入门级别或者说中档,ok? 还有,8-12万是eecs统计生统类的,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博士,起薪没这么高。我也没讲不同地区的消费和工资水平,我不想把话题铺得太开了,我blog里面有这类的内容。

  对于EECS这种 engineer工作机会很多的专业来说,在公司里发展,一般有了硕士学位或者mba,就够了,但是有的专业,博士学位很重要,比如统计/生统,硕士们往往是类似于statistical programmer或者biostatistian I or II的头衔,但是博士们可能就直奔Senior Biostatistian title去了,而且行业内重视博士学位;同样,有些实验学科,博士完了再薄厚training几年很常见。

  《四》正确的对比硕士和博士就业

  如果真的要比的话,很明显,拿一个刚毕业的硕士和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对比就业没意义,所以有人说拿硕士+3年工作经验和博士对比如何。

  无论你觉得答案是什么,我觉得需要指出这个比较的前提,是你硕士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这个比较根本不成立,所以请在3年工作经验这项里算上你找到工作的概率。

  即使这样的计算也是不准确的,因为opt期间找不到工作,你很可能要作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新手,回归祖国怀抱,跟国产品牌竞争一个月几千人民币了,没有后文,也没有比较;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在美国读博士,不过你也得找到地方要你,而且很多人还是得靠奖学金,不是想读就能读的,还得考虑你的博士很可能得从头读起,而别人的博士读了一半了。

  我来美国8年了,如果做一个历史回顾,刚来美国的时候,是上次IT bubble下大量自费硕士挂了,博士大多选择在学校里面磨蹭着不毕业躲过风暴;然后是就业的小高潮,无论硕博,就业都很好,还有,那个时候自费的硕士不多,这个也是重要原因;下面就是08年底开始的经济萧条,很多博士还是赖在学校里躲避风雨(有些人从09年暑假末开始逐渐能找到工作了),而去年挂掉了无数的自费硕士。

  总的来说,回顾8年时间,我认识的博士们,或早或晚都找到工作了;硕士们整体就要差多了。我说的也包括EE和统计等专业。

  现在就业市场的确是在转好,尤其是IT类,但是就算复苏的很快,考虑到自费硕士的数目飞速增大,同时博士生因为学校经费削减,至少这几年数目在减少,有些学校幅度还不小,如果必须很肤浅很简单的说哪个学位好就业,感觉答案比较明显。

  可能我说的跟某些人“硕士好就业”的观念不太一样,首先,“硕士好就业”这句话充满了歧义,请问,这句话是说硕士生的就业率比博士高?还是说社会对硕士生需求大,适合硕士生的职位多?貌似不少人直接理解成前者,但是我认为后者更有道理;其次,这几年世界变化太大了,观念也得与时俱进 - 将来啥样子,我现在不知道。

  回到这个section开头的问题上,如果你硕士毕业很快找到工作,那么硕士+3年工作经验,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比没工作经验的博士更容易找到工业界的工作,选择也更多。但是,很多博士们读书期间,一般或多或少也到公司里作了summer intern(一般一次3个月),有的甚至是去著名的大公司作了2-3次,加起来也有一些时间了,所以也不是彻底没工业界经验;而最近这几年,自费生硕士这么多,经济这么差,我觉得3年美国经验,很多人拿不到。

  特殊情况也有,比如金融专业的,就更复杂,但是能拿全奖读金融博士的很少,这个文章只谈大面。

  《五》科研与工业界需求

  关于是否读博士,常见的疑问之一,就是博士研究可能跟工业界需求脱节,博士比硕士多的3-4年是不是白读了?

  一方面,这个要看你将来找的是什么工作,是否overqualify。比如说一个初级职位,可能只要求你懂课本上的网络协议或者数据库基本知识,那么你深入研究网络和数据库小方向的功夫白费了;但是一个高级职位,可能要求你精通各种data mining, machine learning的算法,那只靠上了一门data mining课的基础知识、只知道点基本概念,就可能不够了,领域/方向知识(domain knowledge)在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另一方面,看我blog的以理工科为主,申请的主体也是这些专业的,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中国博士在作很理论的方向,比如整天就是推导公式,做点证明题目啥的,但是很多专业,没到这个地步。比如eecs的经常要写程序,实现自己的算法,也实现别人的算法,然后进行比较,所以算法和编程功底一般都不错,有的 group经过数代PhD学生积累,还有自己开发的较大型系统让你摆弄;做统计/生统的,经常推导公式,但是PhD们sas或者r一般用的也都挺顺手,如果要分析大点的数据集,就要摇身变成 programmer天天写程序,实验学科的,也包括ee里面需要做点实验的方向,博士们可以抱怨自己做大量重复性工作很无聊,但是要说到作实验的功夫和对各种仪器的熟练,估计个个都要抬头挺胸作我很牛状。

  这些就是你去公司就业的基础。注意,我没说你这些年的时间和精力真是花在正点上了,没啥浪费,俺说的是,这几年你不是都白费了,你也逐渐锻炼了 能力。什么?你想去公司工作,但是读博士期间就是推导公式作证明,一行程序都不写?你的专业/方向工业界基本没有职位?dude,find a new area。这个不怪博士学位首先得怪你自己选择有问题;如果你实在不可能摆脱目前的专业或者方向,那就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锻炼一下。

  作为博士生,你最大的优势就是domain knowledg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用上,你去跟硕士们争抢工资低的初级职位或者开个小摊卖煎饼果子卖猪肉,那你读博士多花的时间当然白费了。

  注意,我没说你读博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一定可以保证你找到工作 — 现在这年代,哪个热门点的专业,不是人满为患? 读什么学位,可以确保你找到工作?you tell me。

  《六》移民优势

  美国救助金融行业和医疗改革在政策上大体结束了,下面要做的就是移民改革。这个文章不想扯太多移民的事情,免得我码了字没多久,新移民法就改革了,而且现在来美国的,对留在美国看的也不是很重了。移民一般也是在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进行的,大体上,先找到工作、办下H1B再说。

  如果要留在美国,目前是科研做的出色的博士们,几个月拿到绿卡(EB1)很容易,但是硕士们基本得靠公司帮助,目前绿卡(eb2&eb3)办理速度是龟速极其缓慢。如果你打算拿个美国绿卡在手里,读博士、做好科研是很有帮助的。

  作faculty也是博士们的一大出路,不过现在这条路子也越来越难了,有的系一个职位也是上百号人来抢。作教授的好处之一,就是工作稳定,一旦拿到了tenure,几乎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了。在工作可以稳定保住的前提下,即时是EB2,办下绿卡也不是问题,管它需要等多久,而且教授们应该都可以去办理EB1。

  如果你将来喜欢上美国的青山绿水、安宁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打算基本留在美国,移民的因素就要考虑了。不过,今后移民形势到底如何,得继续等至少半年到一年才知道。

  最后,还是要强调,这篇文章,旨在针对目前的形势,讨论一些说法是否合理,谈谈PhD的出路等一些问题,我的目的不是打击自费硕士。PhD 的奖学金难申请,不是是个人就能申请到的,5年的博士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有些时候也可能充满了疑惑和煎熬,读PhD也有问题比如时间投入大、学术研究在工业界可能用不上等等。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