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某个周日,与几家朋友们到一家新开中餐馆聚餐。和往常一样,负责召集的友人,刻意“体贴地”将太太、先生和小孩们分为三桌,希望如此安排,让爸爸、妈妈和青少年龄的孩子们,都能尽兴聊天,不会无聊。结果,两个多钟头聚餐结束后,老公们的一桌吃得非常开心,小孩们的一桌是吃不饱 ( 因不合口味)又无聊,而妈妈们这桌,却被迫“分享”了召集人“忙碌生活的近况报告”。
那天,在妈妈桌的席上,有位太太一直推谢与我们母亲节出游的邀约。两年前的母亲节,她曾与我们共游过一次,但去年她以家中有事为由,缺席了那年的例行,今年母亲节将至,她又以同样理由谢绝,引来大家七嘴八舌追问:“为什么不能来?”“有什么天大的事?”……只见她尴尬微笑,说不出个“令人满意的”借口,看得出她就是不想活动,又不好意思直说,只有无奈地面对连番“质询”。
有趣的是,同桌还有另一位太太也表示“可能不参加”活动,但相反的是,同桌竟没人试着“说服”她,甚至连原因也无人问,她却还热心地对我们那天的出游,提供一堆信息不全的建议,矛盾唐突的行为,不禁让人疑惑,她到底是想来?还是不想来?
中年女性的社交世界,常有着许多类似故事。家庭、工作、孩子、先生,购物、消费、电视剧,健康、饮食或养生,都是中年女性的社交话题。我们很少谈“无聊的”运动、球类、政经、时事、科技、投资等,除非想“炫耀”自己常识丰富,或只是想扫众姐妹的兴,否则,妈妈们对话,多半围绕在“家人”——特别是孩子,“别人”——不在场或是已远迁的朋友,或“名人”等,还有“衰老病死”的人生忧虑与感慨,也是我们常有的“严肃”话题,与老公们的喝洒、玩牌、谈股票、杠时事的“幼稚无知”,是迥然不同,也“有意义”多了!
朋友,一直是女性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尤其到了半空巢期的中年阶段,那种寂寞将临、年轻不再的“恐慌”,常是“粗枝大叶”的另一半和“只有自己”的孩子们,难以了解与体会的。
虽然,中年之后,有些女性会以参加义工活动,继续进修学习或投注于嗜好兴趣来“纾愁解闷”,但绝大多数,仍是喜欢与朋友倾谈来面对“更年危机”。“不知她最近在忙什么,怎么好久都没参加聚会?”“有没有注意到她最近苗条许多,不知是怎么减肥的?”“知不知她孩子申请上什么大学?”“你觉得她老公的工作稳定吗?”这些男人看似“三姑六婆”的“无聊关心”,其实正是女性长寿的“秘诀”之一呢!
认识这群友人,有些都已十多年。当年,大家都因留学、定居他乡的类似背景,及孩子们的年龄相近,才让我们这群游子,在异乡相伴走过生命中的摸索岁月,其间虽有不少的旧友新知来来去去,但“缘系缘牵”还是让我们成了如手足般的朋友,在生活高潮低荡里,彼此分享故事。
那天的聚餐,虽没吃得很尽兴,但还是在临别时,让原来“婉谢”的妈妈,改变初衷,加入我们母亲节的活动,“婆婆妈妈”的社交“群攻”,最后还是让我们圆满地达成任务,为平淡生活再次增添回味无穷的温馨记忆。(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俗妇)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