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加拿留学生活:如何突破交流层纱
加拿留学生活:如何突破交流层纱
来加十年了,有心无心或多或少地,也有过若干个“洋人”朋友,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发展到无话不谈、倾心相见的“闺密”关系,令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说过的关于外国人的一句话:“……好像蝴蝶落在戴着手套的手上,总隔着些……”。洋人邻居同事,隔着就隔着,本来也要保持距离才好;可一旦到了交朋友,“隔靴搔痒”总有些令人瘙痒难耐。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哪个不是在“微群”的环境中长大?酒肉朋友不算,金石竹马金兰也不论,即便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谁没有个世交故交至交的?闺密哥们儿那更不在话下。可是和一个外国人,哪怕你认识他有十年了,到最后可能也落得个“君子交”——澹如水。
我总结了一下,这和外国人交友的第一“隔”隔在不同的“交友观”上。
前不久我通过一个在外地的中国朋友认识了一对当地的中国朋友,大家一见面发现彼此很谈得来,于是你请我还你来我往,每次见面都是杯盘满桌、小孩子乱跑、大人提着嗓子聊天(因为有几对同时在聊)……不到一个月就溷得跟一家人似的,彼此见面的时候都很快乐。跟外国朋友见面,因为关系到“国际形象”,无论是他来还是我往,地板要打蜡餐桌要放花小孩子的衣服要一丝不苟,吃饭不可以说话喝汤不可以发声谈话的主题不能太低俗……这样下来,大家都累,所以这种聚会不可能常举行,一年见个三两次的,已属多,十年下来,也还是客客气气的熟人。
中国人好朋友的观念,到最后就是“亲如一家”:想起来就拨个电话、不预约也可以登门拜访、今天你帮我接孩子明天我孩子去你家吃个晚饭,小孩子的功课可以谈,大人的隐私也不避讳……说到底,所谓亲人是为了个啥?不就是一个可以和你分担分享解忧解闷的伴儿吗?
而外国人所谓的朋友关系,依我看,就是比生人多一层认识、比熟人多几次见面的机会而已,你永远也不可能和他们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因为他们“事儿”太多:收入年龄体重疾病政治信仰都属于比较“忌讳”的事情,不可以随便说三道四;能谈的就只有天气,可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园艺,中国人大部分都不是很在行;文化,外国人知道的往往就只有自己的文化,没法互动……这种磕磕绊绊和隐隐讳讳多了,可不就有“隔靴搔痒”之感。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