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30岁后去留学: 当你放弃努力,才真正老了

刚刚更新 编辑:朱承书 英国 浏览次数:14306 移动端

  前段时间理程君看了一本很火的留学自传,叫做《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这本书的作者范海涛也是《世界因你而不同 | 李开复自传》的作者。

  因为内心的强烈召唤,她毅然决定在30岁已经小有成就的时候抛下一切,从零开始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口诉历史的硕士,并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她引用了尼采的金句去诠释自己的留学梦。

  30岁,是很多人眼里应该「稳定」下来的年龄,但是对于留学来说,真的太老了吗?

  今天,理程君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篇走心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十年前考研落榜但执念读硕士,如今陷入职场危机想要寻求突围的「大龄」女性,在留学路上是如何一次次从绝望中涅磐,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的。

  转自公众号:大雪无乡

  2015年初,英国硕士毕业典礼那天,我没能参加,当地时间1月15号,国内深冬的凌晨,在小城边上朝北的房间,通宵未眠,裹着被子把同学圈里所有现场的消息和视频都看了一遍。这如梦似幻的留学生活,真的结束了。

  这一天,距我在国内考研失败的那一天,整整十年。

  十年,生活的洪流一波又一波,卷着人向前游,始终不能停下来。翻过了无数低谷,放弃过无数“常规人生”的选择,读研这个执念,始终都在。2012年冬天,我所在的行业已经非常低迷,除了一些大型国企的老客户还有业务在继续,很多中小企业逐渐倒闭,市场萧条之极。那个契机,促使我开始着手留学的事情。

  做出决定时已快到年底,距第二年秋季入学的时间只有大半年,英国大学第一轮申请已过,需要尽快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和考雅思。整个过程我没有找中介,也没有上任何雅思辅导班,所有信息资料均来源于各学校的官网、太傻论坛和剑桥真题。

  择校和确定专业是一个系统筛选的过程,把英国大学的本国排名,世界排名,跟红砖、罗素大学名单比对后,选出大范围的目标学校;研究每所学校的官网,搜索专业排名,院系师资,毕业生口碑,申请要求等,再把目标缩小到十所,又分成三档:顶级的,应该能去的,保底的。然后是准备材料,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写个人陈述,简历和两封推荐信。我选了两个专业方向,所以要出两套材料,找四个推荐人写推荐信。每天除了不停的在官网搜索密密麻麻的信息,还得分析学院想招什么样的学生,一遍一遍的发掘自身亮点,改语法,每套材料都来回改了五六轮才定稿。

1512026043663081945.gif

  我的本科和双学士的学校不在一个城市,得赶在寒假前两地奔波,拜访老师,翻译各种证件,办手续盖章,繁琐程度可想而知。那时没跟家里说辞职了,也没提打算留学,每次回老家办材料或考雅思,都是悄无声息,远远的住在宾馆,事情办完,立刻就坐火车离开了。

  许多开始都会因为盲目的乐观低估难度,我原打算可以一边准备申请一边考雅思,事实是,即便没日没夜查资料,每个进度都在极力往前赶,单是从准备到提交申请的过程就用掉了一个多月。那段时间,只要出门,就戴着耳机练听力,从剑桥真题系列三开始,但悲催的是,连最简单的Section1,都压根听不懂,一听就走神。毕业多年,除了工作邮件会用格式化的英语来完成,听力口语全打包还给老师了,当时的英语能力,综合起来,比四级的及格水平还要低。就是这样,我一边绝望着自己的英语真心是哪也去不了的,一边精分又快速的完成了十所学校的申请。

  总结了太傻雅思版的高分经验后,我做了一个严密的看似完美的英语复习计划,以三次考试为节点,用Excel表排出了每天听说读写的时间分配和阶段目标。起初,任务排得太满,进度始终赶不上,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以为五遍能听懂的听力,十遍也只能听个大概。一篇应该十三分钟做完的阅读,一个多小时才通读下来。一天拖一天,进展缓慢。首次试水雅思,只考了5分,果真药丸的节奏。

  当时距最后递交合格雅思成绩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年,对困难估计不足的我,依然有着打不垮的乐观。调整了计划,又鼓起信心,从集中突破单词开始,按部就班的复习着。第二次雅思,5.5,略有进步,但离学校要求的7还差十万八千里。后来,时间越过越快,不明显的成绩提高,日程表上逼近的考试,微小的希望,反复的挫败,加上辞职后不再有收入来源,交过首期款的房子也卖了,这没留退路的背水一战,各种情绪交织,让我焦虑至极,做梦都是在做英语题,是听不懂的耳语一样的听力和没做完就到时间的阅读,常常惊醒过来。一周到十天出一次门,倒垃圾,囤够食物和水,炖一锅能吃好几天的烩菜放到冰箱里,其他时间都在昏天黑地的学。夜里复习到两三点,第二天一早醒了继续,每坐到桌前,就习惯性的伸手拿耳机。颠倒的作息导致内分泌失调,偏头痛也时常发作,暴肥,颈椎出问题,除了和几个考友偶尔在群里交流几句进展和学校反馈,我几乎不和任何人联系。

232.gif

  冬去春来,计划随着现实在不断调整,从想当然到合理可行。我从持续低迷到抛开杂念,只专注在学英语本身上。用来练听力逐词逐句默写的A4纸,正反两面写得满满,堆在脚下码了一米多高。口语自己整理的话题做思路导图,画了厚厚一个大本。阅读,从开始每个不认识的单词都想查,到一个单词都懒得查全靠看字形来猜,这中间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难以赘述,总之是从5分到6到7到保持在8,全靠阅读单科把总分拉到了6.5。

  大概是四月的一天傍晚,我出门吃饭,意外发现满街的树都长满了绿叶,在阳光下哗啦啦的摇着,低头看看,自己还穿着冬天的厚棉裤和雪地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我已经忘记有多久没出过门了,也没注意季节早已更替。站在街边,有一种从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到突然闯入另一个世界的恍然。

  转眼已是六月,最后两次考试成绩都是6.5,跟英语好的人没法比,可已是近半年竭尽全力后我的最佳表现了,部分目标学校开始催回复,可以换无条件录取通知书,但更想去的学校和专业都要7,还有小分限制。权衡之后,我申请了七月入学的六周语言课,拿着有条件录取通知先走,打算到英国再拼一次,争取最好的结果。

  出发前两天,熬了两个通宵,收拾行李,把不用的东西找物流寄走,清扫卫生,结算水电,退掉房子。晚上,我把钥匙放在客厅桌上,看了空荡荡的房间一眼,带上门,砰的一声,把全部从前都关在了身后。

  深夜的国际出发闸口,爸爸坚持要从老家赶来北京送我。这个在多数人看来不可理解、毫无性价比的选择--为什么要在这个早该安定下来的年纪去读书?为什么要把买半套房子的钱花在留学上?为什么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为什么要选一个和专业无关仅仅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后来听说的人都在追问为什么,而我并不想要回答。爸爸什么都没多问,却是唯一一个知道后就无条件支持我的人。

23311.gif

  这一次,不同于往常任何一次我们父女的分别。满脸疲惫一无所有前途未卜的女儿,时常染发也遮不住两鬓花白的父亲,这一刻,在人流涌动亮如白昼的机场大厅,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条件录取能否换成无条件录取,我能否顺利完成全部学业,独自在外能否一切平安,前路迢迢,没人知道。我伸手揽住他的肩,喊了一声爸,已是哽咽不已。他脸上抽搐了一下,飞快的别过头去,摆了摆手。

  头也不回往前走,登机后,披着毯子,整夜毫无睡意,一直侧身对着舷窗,默默流眼泪。怕惊扰到邻座,那一路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黑暗中,心里深深的黯淡。

  英国在下雨,两次转机落地后,坐上了定好的接机小巴,有一道来的小伙伴在后排叽叽喳喳。车窗开着,清凉的风汩汩的灌进来,满眼是大片绿野,没有城市的喧哗,热浪和人影接踵,只有一望无际的,干净的公路和田地。设置好电话卡,跟家里报过平安后,我终于切换了频道,开始有些期待新生活了。

1.gif

  到学校时天色已黑,领到钥匙找到宿舍楼,发现周围没什么人,因为宿舍也是我自己申请的,而大多数人是通过中介,所以他们被集体分在另一栋楼里,十分热闹。我被单独分到一栋比较远的楼,没有接待处,无人问询。费劲的搬着两个箱子上下台阶,进了楼道,有点茫然,连钥匙怎么用都试了半天。隔壁还有五个房间,挨着去敲门,没有人在。晚上已经有些冷,从国内没有带被子来,简单打扫后,就铺上床单,枕着背包盖着衣服睡了一晚。

  第二天,满血复活了,跑去另一栋楼的接待处,逮着人问,语言课上课的地方在哪,公共厨房里的设施哪些是共用的,炉头怎么做饭,要配什么材质的锅,wifi怎么买,洗衣房怎么投币,还跟着几个中国学生去了附近的超市,大大小小买了一些必需品。这一天我的随身本上凌乱无比的记了好多页,当自己闷头捣鼓出了网络,可以正常收邮件,国内带来的小电饭煲煮出一锅热腾腾的方便面时,虽然不是粗面,也木有鱼丸,心里却是满满两个字:踏实。

  第三天,语言课开学了,热情的欢迎致辞后,每个人领了一大堆材料,排学号,分教室,听说读写由四个不同的老师上课,还有个班主任综合全管。课上午下午排的满满的,晚上还有作业。每周学生会都有迎新活动,各种新生趴喝酒聊天,周末都安排短途游玩。一切都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可是别忘了,来上课的人,拿的都是有条件录取,条件就是最后的英语成绩,考到需要的分数,留下。没考到,走人。考过的都知道,越往上,每个半分的提升有多难。0.5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是整整一个档次的差别。一入雅思深似海,从此欢乐是路人。

  六周过得很快,这么短的时间,大家一起学,缺乏针对薄弱科的大量训练,对提升英语其实没多大用。更多的好处,是提前适应学业和生活的过程,让你熟悉学校,图书馆,学联,书店,各种设施和制度。课余,见缝插针的准备下一步正课的签证材料,等待在英国递签。还要办银行开户,存准备金,买月票,学生火车票卡,做好消费计划,结识新的同学,互相有个照应。

  除了语言课的考试外,我又报了一场雅思。第一次在国外考试,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听力并非像国内一样,每人配一个耳机,可以自己调音量大小,清楚地听到录音内容。英国本地,考试时听力是用音箱播放的,没有耳机,学校考场特别大,人又多,录音有点瓮声瓮气的,听不清楚。一个接一个抓不住的细节,让我心情糟糕又慌乱,分数出来后,不但没有提升,听力比之前还低。

  最后的考试,也是最后的机会,决定我是否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其实别的专业或者别的学校,并非不好,不用再拼当时就可以去了。但如果是“未竭尽全力”的“退而求其次”,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

  还剩最后一周,语言课结课后宿舍不能住了,图书馆的临时卡进不去了,天气骤然变冷,语言课没过关的同学已经在联系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还有的准备打道回国。我把大的行李寄存在同学租的房子阁楼里,带着洗漱用品和雅思书,在booking上订了一个最便宜的经济酒店,开始了变态般的最后冲刺,那一周没有怎么睡过,专攻薄弱科目,疯狂的加速练听力,对着窗外的墙哇啦哇啦说口语。每天一顿饭,到傍晚学累了,手脚冰冷的出来,去附近的小中餐馆吃一碗热汤面。那时早该穿厚衣服了,可为了抢时间看书,硬撑着没去同学家里拿。

  最终总分:7。听力7,阅读8,写作6,口语6.5。查完分,把成绩单发给学校。然后发了短信给爸爸,过了,放心。我说。晚上,又去了那家餐馆,和之前一样,坐在一人桌的角落,叫了个饭。外面雨淅沥沥的下着,不断有人进来,抖抖伞上的水,跺跺脚,用中文或英语打着招呼。每张桌子上,饭菜的香气都蒸腾起来,交织在一起,整个小饭店里,浮动着温暖的放松的惬意。我埋头一口口吃着,没有丝毫的狂喜,只有经历之后的平静。做完一件事的平静。

  从选择了这条路,我已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失败,失败,绝望,绝望,绝望,再来,再来,再来。无数次的夜不能寐,痛恨自己,深陷心魔,咬牙坚持。在很多个时间节点,要说放弃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一句算了吧,可以卸下多少重担。还好我从未那么想过。

  而上天最终没有放弃我。崩了那么久的神经,松懈下来后一片空白。收到无条件录取通知书那天,终于可以放松的去看看这座城市,一路走到市政厅广场上,最高处有一座雕像,我抬起头,迎着刺眼的阳光,久久仰望着他。

  当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神迹无处不在,感恩。

  那一刻,咸咸热热的水滑进嘴角。我已经很久很久,都没那么深切地,感觉到幸福。


朱承书 经验: 7年 案例:1869 擅长:亚洲,欧洲,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英国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