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加拿大移民生活:和洋人交流隔了哪层纱?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145 移动端

  来加十年了,有心无心或多或少地,也有过若干个“洋人”朋友,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发展到无话不谈、倾心相见的“闺密”关系,令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说过的关于外国人的一句话:“……好像蝴蝶落在戴着手套的手上,总隔着些……”。洋人邻居同事,隔着就隔着,本来也要保持距离才好;可一旦到了交朋友,“隔靴搔痒”总有些令人瘙痒难耐。(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哪个不是在“微群”的环境中长大?酒肉朋友不算,金石竹马金兰也不论,即便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谁没有个世交故交至交的?闺密哥们儿那更不在话下。可是和一个外国人,哪怕你认识他有十年了,到最后可能也落得个“君子交”——澹如水。

  我总结了一下,这和外国人交友的第一“隔”隔在不同的“交友观”上。

  前不久我通过一个在外地的中国朋友认识了一对当地的中国朋友,大家一见面发现彼此很谈得来,于是你请我还你来我往,每次见面都是杯盘满桌、小孩子乱跑、大人提着嗓子聊天(因为有几对同时在聊)……不到一个月就溷得跟一家人似的,彼此见面的时候都很快乐。跟外国朋友见面,因为关系到“国际形象”,无论是他来还是我往,地板要打蜡餐桌要放花小孩子的衣服要一丝不苟,吃饭不可以说话喝汤不可以发声谈话的主题不能太低俗……这样下来,大家都累,所以这种聚会不可能常举行,一年见个三两次的,已属多,十年下来,也还是客客气气的熟人。

  中国人好朋友的观念,到最后就是“亲如一家”:想起来就拨个电话、不预约也可以登门拜访、今天你帮我接孩子明天我孩子去你家吃个晚饭,小孩子的功课可以谈,大人的隐私也不避讳……说到底,所谓亲人是为了个啥?不就是一个可以和你分担分享解忧解闷的伴儿吗?

  而外国人所谓的朋友关系,依我看,就是比生人多一层认识、比熟人多几次见面的机会而已,你永远也不可能和他们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因为他们“事儿”太多:收入年龄体重疾病政治信仰都属于比较“忌讳”的事情,不可以随便说三道四;能谈的就只有天气,可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园艺,中国人大部分都不是很在行;文化,外国人知道的往往就只有自己的文化,没法互动……这种磕磕绊绊和隐隐讳讳多了,可不就有“隔靴搔痒”之感。

  这第二“隔”隔在兴趣不同上。

  好在这“兴趣”还是一个可谈的话题,但是有一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业余爱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外国人生性好动,爱的是滑雪游泳家装园艺收藏旅游……中国人好静,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做菜上网(看国产剧)游览博物馆,本质上就有区别。你说这个不重要,可我觉得我就是因为这个失去第一个女朋友的。

  我认识第一个女朋友是因为俩人同时参加一个学校的面试,等她面试完出门的时候发现我还站着等公车,就问我愿不愿搭她的车回去——这哪还有不愿意的?同时我想这个女孩子心地善良,所以马上就喜欢上了她。女孩和我一样也是个毕业不久的候补老师,刚搬来本地不久,是波兰籍的加拿大人。

  为了感谢她,不久我就请她来家里吃饭。后来她也回请,做了很不错的意大利面招待我们。这一来二去的,很有些朋友的意思。但后来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不久我就发现别看我这个女朋友瘦小单薄,却是个运动健将,而且很不一般,什么慢跑游泳马拉松自行车高山滑雪,没有她不爱的,她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放在各种运动上。暑假到了,我思量着这回总有时间聚一聚了吧?写信过去,谁知杳无音讯,直到假期结束了,才看到黑黑瘦瘦的她。原来她一放假就飞去了欧洲,旅游运动运动旅游,折腾了整整一个假期。

  到那时为止,我们几乎有一年都没见面了。我思量着我基本上是个“宅女”,而她是个喜欢满天飞的人,硬放在一起,彼此都有些拖累,还不如她痛痛快快地做她的飞鸟,而我则安安心心地做我的木鱼。也许是心有灵犀吧,我俩同时撒手,这朋友的关系也就渐渐断了。

  这第三“隔”隔在性格不同上

  别看这外国人个个喜欢将“non-judgemental(不说三道四不乱判人是非)”放到自己的profile上,其实骨子里,都还是很挑剔的人,也不容易理解别人。

  我发现凡是和外国人处得比较好的中国人,都是和外国人的个性比较接近的老中;而温吞内向谦恭不苟言笑的中国性格,往往得不到外国人的青睐。俗语说性本天生,这是没法改变的,而外国人就不理解。

  我有一个中国女朋友,虽然心地善良待人热心,但却是个粗枝大叶不修边幅之人,头发没样子衣服没牌子颜色乱搭一幅乱配,但她似乎浑然不觉,照样一天高声喧哗大声嘲笑,很自信自在的样子。就是这个常常让我觉得没有一点儿“女人味儿”的女人,倒是很和外国人的胃口,倒还有几个外国朋友来往。于是我总结:和外国人交往,邋遢不怕,没“女人味儿”也不怕,怕的是你放不开自己,不能与人打成一片。

  这儿有一个相反的例子。我在一所高中实习的时候,看到校办公室里居然还有另一个中国人,很惊喜,于是主动搭讪。一聊才知道她是被雇来做办公文秘的,不过还在试用期。后来我每次在办公室见到她,都看到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着或工作着、眉头微蹙,也不和人说话,和周围纷扰的人群格格不入的样子。果然不久,她的身影就从办公室消失了。要是我选择,我肯定愿意和这个女孩子交往,因为她的一看就是那种很知性、有修养的女人,只不过性格有些内向而已。但“洋鬼子”不懂这些,他们看人从表面看起,表面上看不到,那就是没有,毫无想象力。所以说这“内”外“”两种性格的差异,也是和外国人交友的一大障碍。

  这最后一“隔”隔在文化习俗上。

  这是我从我第二个外国女友身上得来的教训。这个女友的名字叫Betty,是我和女儿在playground玩时认识的。这个Betty呢起初很主动:主动给我留电话email,主动给我打电话,主动约我和女儿去她家play-date,还主动烤了松脆的苹果scone来款待我们。自然,我也不是不懂礼貌的人,等下次我约她和两个孩子来我家的时候,也勤勤恳恳地烤了纸杯蛋糕来取悦我的小客人们。知道Betty越多,就越觉得她是个很难得的人。她是美国人,读书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就嫁到加拿大来了;她目前在家看孩子,但也积极地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她在网上写很不错的博克、做有偿的兼职摄影师、积极参加教会活动等,所以很愿意和她保持友谊。

  我们的互访持续在加拿大 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了冬天因为天气的缘故,渐渐减少了互相见面的次数。这本来也都很正常,总之我没太在意。我们最后一次约见的时候是圣诞节前一个星期的时候,Betty说请我们去她们家,并特别强调说准备了贺卡给我们。我一听很感动,赴约的那天赶紧准备了一大盒巧克力和两件不同的玩具给两个小孩。可是等我们交换完了礼物,我觉得Betty好像并不是很高兴,我想也许是因为别的事情吧。

  那次以后,我又写信约过一次,但是没有接到她的回信,而且从此音信全无。本来这种随手“捡”来的友谊就不可靠,来来去去也无所谓,但这种不明所以的“不告而别”还是有些令人困扰:和Betty的交往中,我究竟踩了哪个“雷区”呢?

  向老公请教,他听了我的陈述后说:“你不应该带礼物去啊,你想她特意告诉你准备了卡片给你,并没有说准备礼物给你,你拿礼物去岂不是给人家难堪?”

  可是我以为礼物都应该是“surprise”的啊,如果我提前告诉她我会给她的小孩带礼物还有什么惊喜可言?而且我如果说了是不是也意味着我暗示她给我的孩子准备礼物?其实我根本就没有期待她的礼物,而且也根本不在意她没有给我的孩子圣诞礼物啊。别看这外国人人高马大的,心眼儿倒是比针眼儿还小。

  于是我学到一点: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礼多人不怪”的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有些外国人,尤其是像Betty这样的外国人。

  之后我又交过几个外国女友,有的渐渐地疏远了(因为大家都没时间?),有些仍旧保持着联系,但无论如何,我的感觉是:和外国人交朋友,多好都没有和中国人交朋友来得那样爽快、有满足感、有趣,我本人一向是本着好奇、了解和“外交”这几个目的和外国人交往的,至于找闺密和哥们儿,还是得自己人;和外国人,也就是君子之交的程度吧。

       相关资料:加拿大技术移民新契机,你准备好了吗?

                        2012加拿大技术移民29类职业清单

                        八个问题测出是否适合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移民生活:和洋人交流隔了哪层纱?加拿大移民生活加拿大移民生活加拿大移民生活

  来加十年了,有心无心或多或少地,也有过若干个“洋人”朋友,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发展到无话不谈、倾心相见的“闺密”关系,令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说过的关于外国人的一句话:“……好像蝴蝶落在戴着手套的手上,总隔着些……”。洋人邻居同事,隔着就隔着,本来也要保持距离才好;可一旦到了交朋友,“隔靴搔痒”总有些令人瘙痒难耐。(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哪个不是在“微群”的环境中长大?酒肉朋友不算,金石竹马金兰也不论,即便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谁没有个世交故交至交的?闺密哥们儿那更不在话下。可是和一个外国人,哪怕你认识他有十年了,到最后可能也落得个“君子交”——澹如水。

  我总结了一下,这和外国人交友的第一“隔”隔在不同的“交友观”上。

  前不久我通过一个在外地的中国朋友认识了一对当地的中国朋友,大家一见面发现彼此很谈得来,于是你请我还你来我往,每次见面都是杯盘满桌、小孩子乱跑、大人提着嗓子聊天(因为有几对同时在聊)……不到一个月就溷得跟一家人似的,彼此见面的时候都很快乐。跟外国朋友见面,因为关系到“国际形象”,无论是他来还是我往,地板要打蜡餐桌要放花小孩子的衣服要一丝不苟,吃饭不可以说话喝汤不可以发声谈话的主题不能太低俗……这样下来,大家都累,所以这种聚会不可能常举行,一年见个三两次的,已属多,十年下来,也还是客客气气的熟人。

  中国人好朋友的观念,到最后就是“亲如一家”:想起来就拨个电话、不预约也可以登门拜访、今天你帮我接孩子明天我孩子去你家吃个晚饭,小孩子的功课可以谈,大人的隐私也不避讳……说到底,所谓亲人是为了个啥?不就是一个可以和你分担分享解忧解闷的伴儿吗?

  而外国人所谓的朋友关系,依我看,就是比生人多一层认识、比熟人多几次见面的机会而已,你永远也不可能和他们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因为他们“事儿”太多:收入年龄体重疾病政治信仰都属于比较“忌讳”的事情,不可以随便说三道四;能谈的就只有天气,可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园艺,中国人大部分都不是很在行;文化,外国人知道的往往就只有自己的文化,没法互动……这种磕磕绊绊和隐隐讳讳多了,可不就有“隔靴搔痒”之感。

上1234下

共4页

阅读全文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