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硅谷的形成靠两个斯坦福的关键人物

2017/08/22 17:16:18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566 移动端

斯坦福 硅谷之父

硅谷(Silicon Valley)在哪里?如果你想在地图上去找它,恐怕你会失望的,因为根本没有这么个城市或区县叫硅谷。其实硅谷就是以为中心的那么一块地方,由于它是以硅为代表的介于两条山脉之间的高科技区,人们把这个地区称作了硅谷。那么为什么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呢?要写硅谷科技游就不能不提()。东升以前已经写过一篇关于斯坦福大学的博文:“斯坦福大学:找不到校牌的大学”,里面有许多照片。其实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成为硅谷的发源地是由于有两个关键人物。请大家先看几张斯坦福大学的风景,待我慢慢说来。

斯坦福大学和硅谷

1876年,美国铁路大王、加州前州长老李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为悼念早逝的独子小李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r.),要创办一所完全不同于东部长春藤联盟的大学,即一个没有宗教派系之争、重实用技术、培养有教养且有用公民的大学。他斥巨资购买了8000多英亩(5万公顷)专供培育良种马的大片牧场作为大学校园,校址就选在帕洛阿托(Palo Alto)。在经过5年的精心筹备和计划后,1891年10月1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正式开课。

为了说明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发展中所起到的所用,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在过去的50年中,硅谷之中由斯坦福的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创办的公司达1200多家,目前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斯坦福校友开办的公司。如果算上惠普公司(HP)的收入,1988年和1996年斯坦福创业企业的收入占硅谷总收入的60%。如果不算惠普这个该地区最大的公司,则比例为50%。作为一个大学,其创业企业收入能达到整个地区这样高的比例,足以说明硅谷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斯坦福大学。

硅谷的迅速崛起,为斯坦福所带来的直接回报就是金钱,但最大的回报恐怕还是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和生气勃勃的发展活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斯坦福每年仅仅从工业园区的土地租赁中就坐收600万美元。如今,随着房地产业价格火箭般地攀升,没有人说得清楚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将来意味着什么。然而,房地产绝对不是斯坦福硅谷收益的主要进项,凭借硅谷的技术开发优势,斯坦福另外一笔不菲的收入应该是专利出卖所得。据统计,从1954年到1867年,斯坦福的出卖专利收入不过45000美元左右,然而,从1970年斯坦福的技术授权办公室创办开始到1998年,斯坦福的专利收入已达到三亿美元。当然,相对于由斯坦福分娩产出的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一千亿美元,这才不过是个零头;除此之外,斯坦福重要的一个非政府来源就是校友捐助,大批的硅谷精英和新秀不时地为母校注入大量的资金。比较著名的是1977年惠普的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帕卡德(David Packard)两人共同为斯坦福捐助了920万美元,就是用这笔资金,斯坦福建立了弗里德里克·特曼工程中心(Frederick E Terman Engineering Center)。在1991年,斯坦福一举创造了百年校庆募捐126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这在整个高等教育史上创造了一个新记录,甚至连豪华世家哈佛也望尘莫及。

我想,一个学校能荣幸地成为了现代科技的原动力,一定是因为它有一些优秀的领导人。看()的历史,我发现它有两个关键人物。把他们写出来后,读者就会有一个清楚的图像了。

第一个把斯坦福大学与创业联系起来的人——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E Terman)

第一个把斯坦福大学与创业联系起来的人是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E. Terman)。他于1925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讲师,1942年成为正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1945年),他在东部的的放射实验室工作(Radio Research Laboratory)。战后(1946年)他转回到了西部的斯坦福大学,并开始担任工学院的院长。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特殊经历使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他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邝达璇先生也回忆到,他在放射实验室学到的知识比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和斯坦福大学都多(“硅谷第一位华人工程师邝达璇(Art Fong)”);第二,他知道如何利用政府的合同把联邦的基金吸引到学校去;第三,特曼的导师是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的发明者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布什对学生们一再强调:“大学不应该作为专修学问的象牙塔,它要成为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的大本营。”

斯坦福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财务上遇到问题。斯坦福大学当时还拥有尚未使用的几千公顷土地。特曼了解到学校不能合法出售这块土地。斯坦福家族当初在向这所大学捐赠这块土地的时候就从法律上杜绝了出售这块土地的可能性,哪怕连一点点地皮也不能转卖。可是特曼发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斯坦福大学允许公司商家使用这块土地,用来换取报偿。1951年,斯坦福大学从老斯坦福赠予学校的土地中划出579英亩,创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研究园区”──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由于这个地区位于两条山脉之间,所以有人把这个工业园区形像地称作“硅谷”。特曼正是因此这个创造性的举动而被公认为“硅谷之父”的。1939年元旦,特曼的两位学生惠勒(William Hewlett)和帕卡德(David Packard)在帕洛阿托(Palo Alto)自己住宅后的一个简陋的汽车库里,用仅有的538元资金开始创业(包括特曼借给他们的500元),从而创建了硅谷第一家公司──惠普(HP)公司,开创了在汽车库里创业之河。

1951年,()毕业生瓦里安(Russell H. Varian和Sigurd Varian)兄弟,以他们发明的调速管为主要产品创建了瓦里安公司(Varian Associates),租借了工业园4英亩土地,修建了硅谷第一座建筑。随后几家著名的公司把公司办公地点迁到了这里,这些公司当中有新兴的惠普电子公司。惠普公司等企业的成功促使其他一些公司也搬进这个园区或者搬到附近的地方。

1954年,特曼推出了斯坦福大学的卓异人员合作计划(Honors Cooperative Program),把斯坦福大学的课堂向当地公司开放,允许公司的全日制雇员以兼职的形式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我的一些美国同事就是这样在斯坦福大学里取得博士学位的,他们的学费和书本费都是单位给出的,真让人羡慕。通过这个计划,硅谷的许多公司,例如Sylvania, HP, SRI and GE让员工在斯坦福大学里攻读研究生课程。我前面说过,邝达璇先生也是这样取得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学位的。到现在这个计划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了。

到1955年,有7家公司来硅谷办厂,1960年增加到32家。当1965年斯坦福研究园区正式建立时,这里已经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术企业,大都与硅晶体管和硅集成电路芯片关系密切。本世纪80年代,硅谷云集了近3000家电子、电脑企业;90年代后期,这类公司竟超过了7000家。

第二个把斯坦福大学与创业联系起来的人—— 约翰·亨尼斯 (John Hennessy)

第二个把()与创业联系起来的人是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他于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在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7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1981年,组织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并被称为“RISC之父”,1984年,合作研制出MIPS计算机系统,1999年,任主管学术和财务的副校长,致力于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方面的跨学科建设,并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2000年,任斯坦福大学校长。从学校毕业到担任斯坦福校长之间,亨尼斯曾三次出入硅谷成为“完全的企业人”。起先,亨尼斯自己开了两家公司,后来开始帮助一些小公司筹集资金。后来,他又选择了回到学校。对于亨尼斯来说,斯坦福和硅谷都如此重要,而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意蕴悠远。斯坦福成就了硅谷,硅谷也给斯坦福带来了更多的科研资金。

摆在亨尼斯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例子:思科公司(Cisco System Inc.)最早在斯坦福诞生;雅虎(Yahoo! Inc.)也是由斯坦福的两名研究生杨致远(Jerry Yang)和他的伙伴戴维.费洛(David Filo)在实验室“弄出来的”;Google从一个小公司迅速发展起来,更让亨尼斯大受震动。亨尼斯说,Google来源于当时研究室的一个项目──“数字图书馆该如何搜索”,了解交叉搜索的来源,根据重要性、权威性、网络结构及个人创造的连接。亨尼斯说,其实,Google的核心技术就是一种数值分析中子算式,这是一种基础学科。因此,亨尼斯深受启发,没有与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合作,就无法找到这一算式。“基础学科不容忽视,表面上,技术转化来源于应用学科,而应用学科都是依靠与基础学科的合作才能实现。”所以,亨尼斯回到学校后,也更加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在斯坦福设置的计算机科学系里,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不是分开的,两者相辅相成。

一批新兴公司在硅谷出现,斯坦福为他们提供技术也提供管理人才的团队;同时,硅谷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最多最好的风投公司。“在斯坦福大学2英里以内,你可以找到任何风险公司为你服务。”

斯坦福曾经有一整个实验室搬到了惠普,SUN、雅虎、Google的项目成功,也是因为斯坦福的发明人员直接“被转让了”。

当然,将项目转化为一个公司,更需要具有管理天才的人,也只有一个有管理天才的团队才能吸引天才工程师。新公司非常需要有力的帮助和指点,为他们指明方向,改变业务计划,告诉他们如何对市场作出反应以及在法律、融资、技术方面拿出整套方案。这些都可以由斯坦福大学的相关教授提供。一些小公司常常只关注核心工程,而把其他相关项目委托给斯坦福的教授去完成。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在硅谷办了很多公司。

对于教授开公司,是容忍还是控制?作为校长,亨尼斯并不阻止教授有经营行为。但首先要坚持斯坦福创立以来所坚持的第一要旨,坚决禁止教授在相关公司里担任任何管理职务,只能从事等业务,每周只能有1天在公司工作,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汇报制度和监督制度。在这些规定中,亨尼斯特别强调的是,尤其不允许教授的课题与硅谷的业务、项目相同。另一方面,亨尼斯也表示,如果教授每天都在“象牙塔”里,可能会流失更大。亨尼斯说,因此,特别需要保持一个平衡。

亨尼斯根据自己的科研和企业经验,将人才也分为三种:一类是理想家,能看到科学技术发展机遇的人,有更好的愿景。一类是探索家,能为技术变革创造良好机会,发现并利用具有革新性的变革。可以说,探索家推动改革与创新。一类就是不受束缚的执行者。他们不受以往经验的限制,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

他认为,()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就属于第三种类型,他们不知道也不会去想将来有什么陷阱和阻碍。“研究生是最具创新力的人群,硅谷的众多新兴科技企业都出自校内研究生。”因此,他也一直在给这群充满创新力的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斯坦福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指导老师、可以按兴趣选择自己的研究领域、可以挑选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等。他常鼓励学生,每天工作时间有12个小时,每周有7天,这84个小时都是他们的创新时间,总能够至少有1个小时能产生创新的思想。

其他把斯坦福大学与创业联系起来的人

当然,把一个学校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两个人是不全面的。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有特曼的两位学生惠勒(William Hewlett)和帕卡德(David Packard),他们建立了惠普公司;有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瓦里安(Russell H. Varian和Sigurd Varian)兄弟,他们创建了瓦里安公司(Varian Associates);还有思科公司 (Cisco),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Sandy Lerner);有雅虎公司(Yahoo!),创始人是斯坦福的两名研究生杨致远(Jerry Yang)和戴维.费洛(David Filo);有谷歌(Google),创始人是斯坦福的毕业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 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让我再来给一些例子:

在斯坦福大学成立20年后,1909年,也是凭着一种到西部开拓和冒险的精神,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毕业生艾沃尔(Cyril Elwell),在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校长乔丹(David Starr Jordan)和工程系主任马克斯(C.D. Maxx)的支持下,在今天的硅谷创办了鲍尔森无线电话电报公司,即后来的联邦电报公司(Federal Telegraph Co.)。

195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到硅谷创立了自己的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并网罗了一大批一流的技术精英。这标志着在斯坦福的门生们主导下的硅谷真正开始启动了它作为世界电子技术摇篮的进程。肖克利不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但他从1963年开始任史丹福大学教授。说到肖克利,不能不提硅谷最为经典的“八叛逆事件” (Traitorous Eight)。1957年,肖克利实验室的八位最杰出精英因不满肖克利的唯我独尊而集体出走,从此点燃了硅谷这个高科技社区发展引擎的导火索。随后,八人所创办的仙童公司(Fairchild)利用半导体技术优势,在短短时间内便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到1967年就已经创下营业额二亿美元的硅谷神话。然而,“八叛逆事件”的真正意义还不止于此,由仙童开始,硅谷逐渐成为风险投资家的乐土,美国西部精神通过技术创新与工业冒险而重焕生机,叛逆和跳槽成为一种时尚。在肖克利实验室之后,仙童成为半导体技术人才的孵化器,八叛逆中的简恩·赫尔尼(Jean Hoerni)、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等出走并自立门户之后,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高登·摩尔(Gordon Moore)也脱离仙童,成立了今天计算机行业的大鳄英特尔公司(Intel),一批批人才从仙重跳槽,在斯坦福附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时间,个人创业成为硅谷的潮流。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硅谷的半导体行业有一半以上是仙童的近亲。由此,人们经常津津乐道的硅谷现象、硅谷文化、硅谷模式或硅谷神话等也正式出笼。顺便说一句,八人中的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来又回到斯坦福大学任教。

结束语

众所周知,弗雷德里克·特曼是硅谷之父。但是他为什么能成为硅谷之父?为什么是“硅”谷而不是其它什么谷?这里面即有偶然也有必然。我将在后面的“美国硅谷科技游”续集里告诉大家硅谷秘史。

更多资讯,请登陆(),更多院校资讯,请登陆()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