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美国留学:出国读MBA经验不可少
顶级商学院开始招收年纪更轻、经验更少的申请者。美国主要的商学院已经取消了4年工作经验的录取条件,开始招收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甚至开始考虑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便与法学和公共政策等其它专业竞争最优秀的学生。
对那些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来说,这肯定是则好消息。这意味着如果你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发现自己选错了行当,或者还没过试用期就和老板吵了一架,除了设法改换门庭之外,你还多了个选择――申请商学院。
不过,可别高兴得太早。如果你入学时经验太少,很可能花费了高昂成本、搭上一两年的宝贵青春后才发现,读这个MBA还不如当初踏踏实实再工作两年。
这么说可不是耸人听闻。著名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几年前就在他的著作“Managers, Not MBAs”中提出,目前的MBA教育是试图把管理教给一群几乎没什么管理经验的人,这种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在明茨伯格写这本书时,MBA学生尚有平均4至5年的工作经验(远多于我入学时),如果未来的MBA学生越来越年轻,明教授大概要拒绝登上讲台了。
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是明教授,面对台下一群根本没有独立带过团队的人大讲组织行为学,肯定会生出一番对牛弹琴的感叹。如果我是教市场营销的,台下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负责过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恐怕我讲起new product development来也是索然无味。
学生呢?学生也不会好受。根据我本人的“惨痛教训”,对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上课还能蒙混过关,到了做作业时,麻烦就来了。很多MBA课程的作业(特别是案例分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之间互相搭档,组成作业小组,先是共同讨论作业思路,确定任务分工,然后各人分头去做,最后再汇总完成。这样的作业,大家的得分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谁也不想自己那一部分拖整个小组的后腿。
这是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几乎每个人都会联系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现身说法。“我那时在XX公司,情况也差不多……”是在讨论中能频繁听到的一句话。可我经验不足,情况就很糟糕。好几次,大家热烈讨论时,我插不上嘴,别人理论联系实际,我又似懂非懂,到头来,我几乎没在作业思路上作太大贡献。当然了,小组成员是不会说什么的,不过我自己就颇觉脸上挂不住,只得将课堂理论现学现用,整天琢磨自己与老大哥老大姐相比,到底有何“竞争优势”。
MBA的理论还真管用。没多久我就注意到,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水平还算比较高(那时还没有Google和百度,上网搜索不象现在这么方便,也算一门技术),于是就主动请缨,为大家提供些查找资料之类的后勤服务。到后来,又发现自己做powerpoint的水平也还不赖(谢天谢地,这跟工作经验的关系倒不是太大),又自告奋勇将这个任务揽下。接下来,凭借自己在外国学生中还算不错的语言能力,再把做演示时的主讲任务也抢下来,才终于感到为小组做了足够的贡献。
结果一个MBA读下来,我的网上搜索、powerpoint制作及讲演水平倒是提高很快。虽然这收获也算不小,可后来一想,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好象不是为了专到商学院来提高这几项能力的吧?
话说回来,与工作经验关系不大的MBA课程也是有的,比如会计、金融原理、管理数学等等,我就学得相对不错。因为这些课程的技巧性较强,更偏重理科等硬知识,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掌握起来倒更容易。但这毕竟只是MBA所有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在市场、战略、组织行为、项目管理、公司治理等大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我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学习效果就打了折扣。而我敢保证,这些才是MBA中更有吸引力的课程。
很多人说:“我读MBA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这话虽然笼统,但道理上没错。至少我从未听人说过:“我读MBA是为了提高会计水平”。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