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一言!什么人适合读博士
一言!什么人适合读博士
大Joy:
其实是否适合读博士的条件是:1.喜欢, 2.喜欢,3.喜欢。
边边枪:
我觉得人生充满了随机,如果你家里不缺钱,你以后又保留着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希望,不妨可以一试。
圭多达莱佐:
这个问题,别人说都没用。等读博士的人读到博士第二年,自己就明白自己适不适合读了。
九排十六座:
首先你的分数得能考上,其次你的能力得能毕业。
答必图博士:
天生头发多,不怕掉的;媳妇已到手,不怕跑的。
222Mperson:
坚强、主动,自学能力出众,执行力强
在长期逆境中能挺住,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暂时没有养家压力,暂时没有太多物质欲望
精力充沛体力好,必要时能一周工作70-80小时
个人感觉以上均为必要条件。
李梓茱:
其实读硕士的时候就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了。
Lightbro:
说句实话,家里条件一般,比方说北上广没那么两套房这种档次的男孩子,还是实实在在考虑一下怎么面对社会吧。
Molho:
1,热爱自己研究的领域
2,富二代
李格央:
首先男人比女人适合,其次兴趣是最好的支撑,再次要有极强的抗压能力以及视金钱如粪土的价值观。
要知道,在国内读博士你的生活比一般人慢了好几拍。。。
北极风:
喜欢潜心搞研究的人吧。反正不是我。。
想起某舍友有一次跟我说:实在不理解你为啥那么着急发论文求毕业啊。我感觉博士三年学制是不够的,好多东西研究不透彻。至少要四年以上吧。当时心里想,他这样的心态才是真正适合读博的人吧,跪了。。
草泥马在奔腾:
当年请教过一个学术大牛“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研”,大牛告诉我三个条件:1热爱,能从中得到极大乐趣。2忍得住清贫,耐得了寂寞。3身体好精力旺盛。
没有第一条,就很难做到一天12小时一周6天的工作态度。即使勉强自己做到了那也是强扭的瓜不甜,何苦呢。
没有第二条,就很难做到拿着微薄的薪水和稀少的亲情时间,依然能拥有兴趣和斗志。
没有第三条,一周70小时的效率能有多少?这位老师在ZJU,据他说这几年查出癌症的青椒可是不少。
我想读博与否,以上三条基本标准也差不多适用。还有一点,就是导师和导师之间的差别比人和鸟的差别都大。拜一位良师,遇一名庸师,和撞上一个鸟人的博士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将是天差地别。所以到底读不读博,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Frank Lin:
之前也有人来问过,“我这样的情况适不适合读博士”,我一般都建议他们别读。因为如果想读,应该不会问这个的。就跟谈恋爱一样。遇到喜欢的,谁还纠结要不要追啊。纠结的,肯定是不那么喜欢的。读博就跟旅行、听音乐会、看电影一样,别太在意干这个在经济上能给你多大好处。自己能够乐在其中、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本身就足够了。
shang hao:
在美国读了一年博士又辍学的学生来说说....
只能说说自己经验,可能和老师,学校,学科还有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我读的是商科,当时的研究方法是质量研究(多谢知友提醒说这个其实是翻译‘质性研究’,也就是偏文字叙述,偏interview采集数据的这种方式)。所以叙述会更偏向这个方向的博士生。
第一,你要有24/7都在工作状态的准备。
当时我的一个教授当时说的好,‘PHD并不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一个生活方式。’基本上你的生活是会围着PHD转的。当时要看的书很多,要写的东西非常多。
第二,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因为到了PHD之后,这个领域懂你的除了你导师可能就没有别人了。有的时候连你的导师也不会懂你的领域。等到了PHD之后方向都几乎靠自己摸索。也不会有很多框架和方向给你。很多学生会被过多知识淹的死去活来。这个时候自我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就很重要了。
第三,你要有抗压的能力。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偏质量研究的,一定要做好投稿被反复打回来修改的准备。做好时时刻刻被人质问,你的数据如此主观怎么代表整体的事物? 时时刻刻开始进入保护你的研究成果的状态。
第四,是妥协还是勉强自己,你永远都在找平衡。
因为你想研究的,和导师想让你做的。可能都不一样。这个时候你是妥协还是忠于自己?我一直是擅长做统计学研究,不擅长做质量研究的。可是我的课题却被告知大家只想看质量学研究,没人想去看一堆数据(在英国,质量和数量研究都同样重要。我听说美国是偏数量研究,谁给我说说?)于是在第一年下学期的时候,我一狠心就‘老娘不干了!’于是我就转行去跳舞去了...
第五,商科是有办公室政治的。
我不确定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这样。我听说社会学院就比较包容。但是商科这块,至少在我们学校大家普遍比较保守。有了信息也不会share这样。所以这些还是要承受的住的。
第六,你会有一点学术上的孤独感。
因为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只有你一个人在做这一个东西。和别人聊的时候只能聊一些皮毛,真正的知音几乎是无法找的。但是这不代表你生活上一定孤独,只是不会有人和你站在你这个领域的学术高度上而已。
第七,家人和经济上一定要支持。
学PHD第一年,会把如何和家人沟通取得家人支持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因为没有了家人的支持整个项目都很难做下去。而PHD的开销也非常大。大部分还要经历延期毕业之类的。我们本身是3年的PHD,现在已经被扩展到了4年。我们学校还有很多读了5年6年没有毕业的。如果没有家人和经济上的支持,一个人很容易垮掉。所以你决定读PHD的时候,一定要和家里人沟通清楚。
不过读PHD的好处也是很多的,除了理工科的话,商科之类的都要学哲学,学完之后豁然开朗,吵架棒棒的。而且由于到了博士很多事情从学习就变成了批判,所以切要点是非常快狠准的。另外博士的话,社交圈子确实质量不错。你得到的信息质量和本科硕士确实会好很多。 如果你是有对学术的热爱,确实是值得一读。
stevenlordiam:
作为一个当年同时拿到了PhD offer 和 master offer的人来说说
首先要看自己是否真的爱这一行,是否愿意花费自己五年时间去消耗在一个很可能没有前景的project上,如果不是真心想学术,想混口饭吃,趁早不要读博士了,早点找一个工作比较好。拿自己来说,本科国内top2电气工程专业,在校跟教授搞了几个小项目混了点科研经历顺利拿到北美ECE牛校PhD offer,后来老板实在坑爹(华人女博士,有多机车你懂的),加上仔细思考过自己并没有打算一辈子学电气工程(实在太屌丝的专业),加上faculty市场也一年比一年难,于是就去了NYU读master,妥妥的找码农工作,目前每次回想起来都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去读博士,否则可能就是drop了。
然后,要耐得住寂寞,一年365天差不多350天都要呆在实验室能受得了么?早上9点晚上9点比全职工作还累,而且fellowship只是刚好养活自己,这样能忍多久?
最后,回到现实,当你同学大部分车房老婆都有了的时候,你还在实验室刷数据,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有么?在北美还要考虑绿卡等等问题,博士并没有比master更好找工作,当然老板推荐除外,如果只是一般的成绩一般的科研,完全没比master多很多优势啊。所以,考虑各种trade off,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走入这个坑。
梁立兴:
大学寝室的一个同学。
她对待每一件事情都很认真。在我这种觉得懂得原理就足够差不多就得了的孩子眼里,大学四年里一直很疑惑她干嘛要如此的执着,甚至是偏执。
上分析化学实验课,使用分析天平称1.0000g的药品,她会三个平行样品相差不超过0.0001g。做分析滴定,一定要做到每次滴定结果相差不能超过0.1ml(小数点后一位就是估读)。在我的理解里,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有一个允许误差范围的,只要在范围内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定要精确到如此。所以我的实验经常可以半个小时做完,而她则会为了纠结那估读的数位最后一位离开实验室。
以前将这个疑惑聊天式地问过男朋友(Ex),他说他小时候会很努力很勤奋尽量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完美,但是自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以后,就开始得过且过了。我们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螺丝,即使很努力打磨也不过是光滑一点做工精细一点,也改变不了就是一颗螺丝的事实。可是,也许她不想当一颗螺丝,想做一颗螺母呢?
我想,读博士,做科研,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精神?一直执着地追求着完美的数据,无论旁人是怎么不理解自己。
p.s 她是我们寝室唯一的博士。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