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耶鲁文化

2017耶鲁文化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479 移动端

课堂文化

2017耶鲁文化

先说说课堂文化。我旁听过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感触最深的还是本科生的课。教师衣着非常正规,而学生则很随便,尤其是女孩子,有的一年四季穿着拖鞋、光着脚丫;还有的为赶时间穿着溜冰鞋直奔教室,来晚了则往往席地而坐(当然教室都有地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老师问学生的多,而后者是学生问老师的多。但不管怎样,学生对老师都很挑剔。问其究竟,说是 每修一个学分都要交那么多钱,一定要把老师的油水榨干,没有油水可榨的老师就得走人! (耶鲁是私立大学,有名的贵族学校,学费很贵)因此,德高望重的老师都给本科生开课;耶鲁认为本科生的教育才真正代表学校水准,因而只有本科从耶鲁毕业的才称得上是耶鲁人,并冠以 (姓名),Yale, (年级) 的头衔。讨论课(往往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老师可把脚跷在桌子上,学生也很放松。另外,本科生先都不分专业、不分文理科,但有指令性课程,如数学、外语等,以后再选择方向,许多专业还不需要写毕业论文;研究生则比较辛苦,尤其是博士生,除了上课和做论文,无暇他顾。

每位任课老师每周都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非常重视为师之道,强调职业化(professionalism)。师生关系比较正规,很少看到学生与老师为成绩搞关系的。课上提问非常注意公平参与,强调给每位学生以机会,没觉察到有什么歧视。很少有老师讲了5分钟还没有学生提问或老师还没提问学生的。老师在每堂课开始一般会提示本课主旨,解释核心概念,回顾专题发展,指明问题所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不断被同学的提问打断,但是其思想完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引导学生讨论而得以传授,真可谓 形散而神不散 。这大概就是美国式的启发教育吧。我国留学生开始都觉得学生不断举手或随意哄堂大笑会打断老师思路,还怪许多学生没思考清楚就抢来发言机会的不是(甚至纳闷有的美国学生虽好讲,但发言时英语还讲得结结巴巴,不知那才是真实的生活英语),认为学生应该注意礼貌让老师讲完或谦让地把时间留给老师或更多的学生,结果是犹豫好半天方举手提问时老师已宣布下课,自己只能成为旁听者。后来我改变了这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的策略,采取灵活反应姿态,效果好多了,也赢得了自信与自尊。对比我们的课堂文化,则普遍存在 老师疏于导、学生讷于言 的现象。一方面,老师常常未能主导讨论,真正将自己思想(因此老师首先得有思想)贯彻课中,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学生仍不敢于、不善于提问,常常是东 西扯不能深入思考。

校园文化

其次说说校园文化。耶鲁人个性较强,强调差异性,不希望有某种固定模式。尤其是本科生,大都有一两门自己的爱好。我的外语搭档迈克是校棒球队员,?常外出比赛。耶鲁的体育设施也是一流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开始我以为只是高校中最大),各种球类馆应有尽有。我?常去打壁球,看冰球。凭耶鲁的ID一律免费(耶鲁实现 一卡通 ,证明身份、借书、用餐等都用同一张ID;ID带有条形码,白天出入特殊建筑和晚上都要靠ID开门,全校通用)。更与众不同的是,本科生的学费里已包含餐费,每个学院(耶鲁有12个college, 只是本科生居住的院子与专业学院如法学院、音乐学院不同)都有自己的食堂,凭ID吃自助餐。每每迈克邀我就餐,我总是大饱一顿。因而,学生每天下午都锻炼身体,然后尽情补充营养。我想这才叫从体制上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

耶鲁的戏剧学院与音乐学院在综合性大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其传统、古板精神的集中体现。几乎每周都有音乐会听、有戏看,一年的演出近1000场,虽以学生的试演、排演为主,但也有不少名家包括兼职教授的演出。兼职教授的演出往往免费,比如傅聪的钢琴会。学生演出一般也免费,有时象征性收一点,水平却不低。耶鲁有数个 Secret Society 组织,在一定的时候活动,一身黑色打扮,脸都罩起来,怪吓人的。我宿舍斜对面就有一幢他们的房子,很大,只有一扇门,没有窗户,从未看见有人进出。下雪天却看见通往大门的路上雪早化了,像是有人出入的迹象,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后来知道这是 骷髅会 的房子)。

耶鲁大学有来自世界上六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研究生中有1/3来自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些课上甚至没有一个美国人,至少有三个机构是为留学生服务的。留学生与访问学者服务处的伊丽莎白给我印象最深,她与学生在一起有无比的快乐。有一天深夜她组织我们看流星,大家裹着毯子躺在耶鲁天文台旁边数着流星,每发现一颗大家都兴奋不已,错过者则怪别人?他。她感叹道: The sky is very busy! (天空真忙啊!)每周五她还组织 Friday Conversation ,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她几乎天天给我们发送信息,还附带一句名言或谚语,告诉我们耶鲁与纽黑文有意义的活动或自愿者机会,尤其是节假日组织我们联欢,品尝各国小吃、观看世界文化万花筒等,都是各国留学生自愿参与的。读她的E£mail就是在学英语。通过这些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美国是个世界大家庭;去了美国,有种走遍世界的感觉。

学生的个性在毕业典礼前后充分体现出来。就在毕业典礼前一天专为本科生举办的毕业庆典日,学生们穿着标新立异的服饰, 戴上自制帽子,有的甚至就头上扣个纸箱子。而毕业典礼上则怀揣各种条幅,当年就有许多反对授予小布什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标语。学生组织各种各样,我参加了著名的耶鲁政治联盟(Yale Political Union)。每次活动都是模拟国会辩论与表决,像模像样的。大选期间,我还聆听过联盟邀请来的绿党总统候选人 夫?纳达、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的演说,对美国的选举文化算是有过直观的了解。演说的煽动性、学生的热情,表露无疑。2000年底,当阿以冲突加剧时,联盟邀请以色列官员演讲,台下阿 伯学生曾引起骚动,有学生被打伤,后?警察增援、疏导才了结。

学术文化

再说说耶鲁的学术文化。耶鲁大学有八个图书馆,非常特殊的是其善本图书馆和历史文献图书馆,均珍藏有中国的圣旨和藏文佛经。我经常去的是主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藏书量在高校中仅次于哈佛,超过2000万册)和社会科学图书馆。主图书馆是十四层高的大理石结构,门口雕有世界上各种象形文字,包括甲骨文、楔形文字等。入馆一律免看证件,只有借书时才需凭ID卡。图书馆到处都有电脑供查询书目和上网,当然都是免费的。耶鲁花高价购买了各个专业近3000种常用期刊的网络版,因而查资料十分方便。图书馆信息系统还提供与其他有关网站数据库、资料库的链接,免费下载资料(直接进入有关数据库网站往往是要收费的)。图书馆开至深夜两点,从未听说中午还要休息什么的。

耶鲁大学讲座频繁,校际讲座提前一周登在Yale Bulletin上,Yale Daily则在每个工作日再予以提醒,兼发表消息和评论。学生会还经常邀请各界名流与学生座谈。学生提问都很活跃,从来没有安排好要学生提问以完成任务之类的,当然也不要门票。各系或学院还有自己的讲座。非常有意思的是,教授们不管多么有名,都是讲座的常客;学生们则忙于上课。大凡有中国问题或中国来的学者的讲座,我都能看到历史学家Jonathan Spence (史景迁) 教授的身影,尽管他是美国在世的最负盛名的中国历史学家;而这些讲座也并非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经常是法律、经济、思想类的。耶鲁的学生和老师都很佩服他,称 He knows anything about China 。与之交谈和听其授课,果然是个中国通。现在想想,即便是耶鲁的学生,对中国大多也是一知半解,亏得有这些精英撑着;美国的兴盛不衰,真正靠的正是宪法立国和精英治国吧。以前总得意于 中国人了解美国比美国人了解中国要强得多 ,现在真正汗颜。

另外,有身份的教授和来访者讲座结束后,一般都有招待(reception),大家可以端着饮料、吃着点心与人自由交谈,尤其是可以与主讲者深入交流。我和许多朋友就是这么认识的。一进招待厅,大家都写张便笺介绍自己,贴在身上。开学术研讨会也一样,来者一视同仁,除了专门的招待,都可以领取资料、一同进餐,用不着被盘问身份 当然不速之客一般也会主动介绍自己。主持者都会很高兴能吸引他们来参与。

校长也采取招待的方式,在致词后,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办公楼。楼内挂满了历任校长的相片或油?,像白宫的做法一样。然后是 reception ,校长端着饮料与学生自由交谈, 学生们也相互结识。本科生 新在大礼堂举行,家长参加,校长讲话,然后各个college分别举行reception。此外,校长还不定期安排与学生对话,学生们一个个排着长队提问题,现场直播。每问一个问题,校长就请在场的学生举手表示对所提问题的态度,赞成或反对,以此检验问题的代表性。各院系也差不多这样。

在耶鲁,教授没有什么架子,尤其是对学生。学生有很多机会与教授们接触:讲座、研讨课、答疑或预约。在美国,预约(appointment)是十分重要的。对一个像我这样的外国学生,再有名的教授只要时间允许,都会抽空接待。当然,要有具体问题好谈。我通过这种方式结识了不少耶鲁知名学者。

相关留学热词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