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GMAT760-献给三战者或者不想三战者的攻略.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72 移动端

  三个月三次,3月—5月--7月,590—620—760,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760分是我考来的。其实考到第二次就已经非常灰心了,完全没有提高嘛,而且还那么低,都不知道可以提高到哪里去。由于托福还没考,其实第二次后就已经准备放弃gmat了,但是回家后无论怎样都不甘心,托福也看不下去,最终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父母对我都失去信心了,但是他们嘴上都不说,但我看的出他们的态度:死猪不怕开水烫。于是就在这种极度纠结的情况下,报了第三次。

  先说我考前的英语水平吧:一路读书走来,英语在班上中上,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水平跟这个考试完全不搭噶,真的。工作后虽然东西都是英文的,但是专业的局限性,也就是那几句话倒来倒去,几个词用来用去。不然我不会复习了4个月,自认看过了og、Prep、gwd等等之后,还是考了个590。考这个之前没参加过任何类似的考试,等于说从始至终,对这种高强度、英语能力的考试完全没有认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摔的鼻青脸肿的原因。三战前,我给了自己1周的时间,想了为什么会失败?是否有提高空间?失败的原因想清楚了:过分乐观、高估自己。窜改下携引MM的一句话:如果将OG比喻成剑谱,那么gmat考试就是江湖。如果我是个隐世高手,有了剑谱我就可能称霸江湖,因为本身水平有了;但如果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了剑谱,还是无名小卒,面对汹涌江湖,我依然会一不小心就体无完肤。谁说了有了那些大N的语法总结,就可以横扫SC?谁说了做了og/prep/gwd就可以直面真题而不血溅五步?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如何将外在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是需要潜下心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的。至于是否能提高?我做一些了gre和elsat,主要是看自己面对全新的题时,是否还能在规定时间下,保持曾经努力培养的技巧。

  下面我就把备考时的资料说一下个人感想吧:

  一、数学

  1、og:做过一遍

  2、JJ:1-6月份的JJ做了至少3遍,想象我这三次考试,肯定是月靠前月份的JJ做的遍数越多。我认为JJ很用,排除遇到原题的情况,这些是最新的考题,多做这些,可以培养考试感觉,至少在后来,在我看到data sufficiency的条件时,会感觉到有tricky的成份,然后按照这种感觉去解题,可以跳过一些gmac的陷阱。

  3、钱永强那本,题目很经典,但是量不大,至少对我这种数学水平很一般的人,只看这个显然不够,我认为我的数学就是在反复的做新旧JJ中提高的。

  二、SC

  1、 og:很经典,但是只看这个远远不够。二战的时候我把CD上og的讨论贴都看了,然后用携引MM第四次总结的模板把讨论贴中的内容都写上了(如果有谁要这个,我可以发给大家,写上邮箱就好,我一定发,但是建议大家用的时候把所有的highlight和字体颜色都去掉,因为每个人的语法点的缺失都是不同的)。但是二战时,我发现自己陷入了SC的怪圈,过分纠结于detail的语法点,而放弃了对句意的把握,简直是舍本逐末。但是不能说我的努力是白费的,因为这为我再次复习时打下了好基础。

  2、prep(新+旧):我三战就只看了这500多道题,以前也看过,但当我三战再看时,把自己记忆清空后,竟然发现自己还会选一些很白目的选项。之后,我就用逻辑意思和句子重心去解题,付诸于之前的语法点,一天30-50题,这么反复做,培养自己对句意的把握。新旧我都自己总结一遍,不是按语法点总结的,而是放在每题下面,从A项看逻辑表达,看其它的问题。

  对了,要仔细看“破解prep语法分析注释”的前言,三战时看到那些才发现大牛在06年就发现了gmat考试的变化,人家都说那么清楚了,自己竟然白目成那样,直接忽略。把我认为很关键的一句话写出来吧“以往单纯依靠相对考察方式比较简单的og11和已经和真实考题有些出入的gwd语法,已经不足以反映当前gmat语法考试的难度了”。

  3、GWD:很多题都是新prep中的题,所以我认为看prep就够了,这点只适于用gwd的分类复习啊,套题该做还是要做。

  三、CR

  CR的基本在阅读,所以阅读不过关,这个提高比较费劲,我CR是最差的,因为这个我曾经几度要放弃gmat。

  1、 OG:整体做一遍之后在分类做,除了那几大类之外还要更细分,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题,我是用lawyer的分类方法做的。举个例子吧:weaken,要分成:措施不可行、因果性结论、类比、调查有效性不受怀疑、直接weaken。这么分类主要是要习惯各种weaken的方法是如何表达的,以便在考试时形成对表达方式敏感度。

  2、GWD:分类一定要做,而且要像og那样分类,或者说og可以不用分那么细,gwd一定要分,因为gwd选项的迷惑性更大,总共244多道题,但是我认为分类到200题时就可以培养出感觉了,我是没总结完,后面真的是懈怠了。

  四:RC

  1、OG:我每一个文章都按照mm逻辑简图做出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看解释,这是gmat的精髓所在,因为每篇的解释都会把类似于逻辑简图的东西告诉你。

  2、prep:当做习题锻炼吧,毕竟这个跟真题最接近,有可能的话做做逻辑简图,其实这个东西做到后面很快,中文的这种能力应该是在小学培养的吧。至少我记得小学时老师经常让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3、gwd:文章很好,但是答案就不用过分纠结了,至少在那些有争议的题目上面不用过分纠结,主要是培养自己看到怪词、长句时不慌不乱,并能提炼出大意,可以定位选项的能力。

  4、英文网站(economists, new york times)、gre、elast:把这些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看这些东西可以经常打击自己,不然gmat的题做烂了,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是所谓的能力在遇到新文章时是否可以保持呢?这是大家要切记切记的,因为我二战就是败在这里。

  五、awa

  前两次都考了4.5,从第一次的手忙家乱到第二次的还算从容,发现分数丝毫没有变化,我发现这个东西提高更需要真打实练,所以这次我也没有希望比这个更高的分数,因为我确实没下够功夫,鉴于预想总会被现实呛一大口,我就不期望了。

  六、JJ

  把这个单独拿出来写,除了数学以外,相信大家感触最深的就是RC,通过JJ把握文章的结构,如果自己有时间把内容大致的走向记住,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已经足矣了。

  七、pace

  我认为很重要,至少对我这样心里素质不佳的人来说,好的pace可以让我从容面对遇到的难题,狠下心来花时间把那些题做好,我二战就是因为后面pace乱掉,开始乱点,导致题目越来越简单,做到最后人都没力了。

  八、高分题库

  说实话,我这次数学和verbal遇到的第一题在我看来都不是中等难度,数学死长,以至于看到题的时候还以为前面介绍没完-_-!!verbal也是,3分钟第一题。Verbal时,心里总掂量这高分题库,以至于看到题短的心来就抖一下,直觉就是前面一题错了,但事实表明并非如此,至少从我这次的考试来说,长题和短题是间或出来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犯我这样的低级错误了,静下心来好好做题才是王道啊。

  最后,再次深深感谢CD,感谢每月总结JJ的好人,有机会我也要报名总结JJ,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考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这是我蹲在候车亭里写的,语无伦次之处希望大家见谅。

GMAT760-献给三战者或者不想三战者的攻略GMAT760-献给三战者或者不想三战者的攻略

  三个月三次,3月—5月--7月,590—620—760,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760分是我考来的。其实考到第二次就已经非常灰心了,完全没有提高嘛,而且还那么低,都不知道可以提高到哪里去。由于托福还没考,其实第二次后就已经准备放弃gmat了,但是回家后无论怎样都不甘心,托福也看不下去,最终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父母对我都失去信心了,但是他们嘴上都不说,但我看的出他们的态度:死猪不怕开水烫。于是就在这种极度纠结的情况下,报了第三次。

  先说我考前的英语水平吧:一路读书走来,英语在班上中上,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水平跟这个考试完全不搭噶,真的。工作后虽然东西都是英文的,但是专业的局限性,也就是那几句话倒来倒去,几个词用来用去。不然我不会复习了4个月,自认看过了og、Prep、gwd等等之后,还是考了个590。考这个之前没参加过任何类似的考试,等于说从始至终,对这种高强度、英语能力的考试完全没有认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摔的鼻青脸肿的原因。三战前,我给了自己1周的时间,想了为什么会失败?是否有提高空间?失败的原因想清楚了:过分乐观、高估自己。窜改下携引MM的一句话:如果将OG比喻成剑谱,那么gmat考试就是江湖。如果我是个隐世高手,有了剑谱我就可能称霸江湖,因为本身水平有了;但如果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了剑谱,还是无名小卒,面对汹涌江湖,我依然会一不小心就体无完肤。谁说了有了那些大N的语法总结,就可以横扫SC?谁说了做了og/prep/gwd就可以直面真题而不血溅五步?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如何将外在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是需要潜下心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的。至于是否能提高?我做一些了gre和elsat,主要是看自己面对全新的题时,是否还能在规定时间下,保持曾经努力培养的技巧。

  下面我就把备考时的资料说一下个人感想吧:

  一、数学

  1、og:做过一遍

  2、JJ:1-6月份的JJ做了至少3遍,想象我这三次考试,肯定是月靠前月份的JJ做的遍数越多。我认为JJ很用,排除遇到原题的情况,这些是最新的考题,多做这些,可以培养考试感觉,至少在后来,在我看到data sufficiency的条件时,会感觉到有tricky的成份,然后按照这种感觉去解题,可以跳过一些gmac的陷阱。

  3、钱永强那本,题目很经典,但是量不大,至少对我这种数学水平很一般的人,只看这个显然不够,我认为我的数学就是在反复的做新旧JJ中提高的。

  二、SC

  1、 og:很经典,但是只看这个远远不够。二战的时候我把CD上og的讨论贴都看了,然后用携引MM第四次总结的模板把讨论贴中的内容都写上了(如果有谁要这个,我可以发给大家,写上邮箱就好,我一定发,但是建议大家用的时候把所有的highlight和字体颜色都去掉,因为每个人的语法点的缺失都是不同的)。但是二战时,我发现自己陷入了SC的怪圈,过分纠结于detail的语法点,而放弃了对句意的把握,简直是舍本逐末。但是不能说我的努力是白费的,因为这为我再次复习时打下了好基础。

  2、prep(新+旧):我三战就只看了这500多道题,以前也看过,但当我三战再看时,把自己记忆清空后,竟然发现自己还会选一些很白目的选项。之后,我就用逻辑意思和句子重心去解题,付诸于之前的语法点,一天30-50题,这么反复做,培养自己对句意的把握。新旧我都自己总结一遍,不是按语法点总结的,而是放在每题下面,从A项看逻辑表达,看其它的问题。

  对了,要仔细看“破解prep语法分析注释”的前言,三战时看到那些才发现大牛在06年就发现了gmat考试的变化,人家都说那么清楚了,自己竟然白目成那样,直接忽略。把我认为很关键的一句话写出来吧“以往单纯依靠相对考察方式比较简单的og11和已经和真实考题有些出入的gwd语法,已经不足以反映当前gmat语法考试的难度了”。

  3、GWD:很多题都是新prep中的题,所以我认为看prep就够了,这点只适于用gwd的分类复习啊,套题该做还是要做。

  三、CR

  CR的基本在阅读,所以阅读不过关,这个提高比较费劲,我CR是最差的,因为这个我曾经几度要放弃gmat。

  1、 OG:整体做一遍之后在分类做,除了那几大类之外还要更细分,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题,我是用lawyer的分类方法做的。举个例子吧:weaken,要分成:措施不可行、因果性结论、类比、调查有效性不受怀疑、直接weaken。这么分类主要是要习惯各种weaken的方法是如何表达的,以便在考试时形成对表达方式敏感度。

  2、GWD:分类一定要做,而且要像og那样分类,或者说og可以不用分那么细,gwd一定要分,因为gwd选项的迷惑性更大,总共244多道题,但是我认为分类到200题时就可以培养出感觉了,我是没总结完,后面真的是懈怠了。

  四:RC

  1、OG:我每一个文章都按照mm逻辑简图做出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看解释,这是gmat的精髓所在,因为每篇的解释都会把类似于逻辑简图的东西告诉你。

  2、prep:当做习题锻炼吧,毕竟这个跟真题最接近,有可能的话做做逻辑简图,其实这个东西做到后面很快,中文的这种能力应该是在小学培养的吧。至少我记得小学时老师经常让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