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牛人分享GMAT考试770分备考心得(一).
想要在GMAT考试中拿到高分,考生就必须能够为自己安排合理的GMAT考试备考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循序渐进中提升GMAT成绩。下面就来分享一下770分牛人的GMAT考试备考经验,看看他如何为自己安排备考计划的。
GMAT 770 感想:终于收到了成绩单,770(M99%,V98%),AWA5,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心中更充满了感谢,对人、对事、对CD和CDer。复习过程中,在CD上获益很多,其实参与的讨论不是很多,具体题目的帖子看的也有限。但CD提供的信息交流,考试资料的分享都非常可贵,更重要的是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努力的学习,包括一些工作多年的前辈,对自己是一种鞭策。
毕业三年,在学校时英语底子还不错,四、六级都是优秀,但没考过G/T。工作中用英语的地方不多,词汇量和英语能力比学校时有所下降,只是业余时间有时听听英语广播,偶而看看英文网站。
我刚开始是在职复习,学的比较辛苦,效率不高,后来下决心全职备考。其实在职考,一方面是时间 冲突,更重要的是影响连续状态的形成,很多人都有感觉,中断几天练习,再做题就觉得生疏了。很佩服在职复习还能考出高分的G友。
关于心经,很有帮助,一是激励自己,二是具体的复习思路和方法。但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觉得有的心经特别对路,和自己的感受很吻合。有的体会看了好像没感觉,觉得不适合自己。这里可能没有谁对睡错,谁高谁低,适合自己的就好。
还有就是,无论什么方法,下功夫是关键。哪一项不好,多学多练习,自然就有长进,这是最基本的。高中的老师常讲一句,“没有过人的付出,就没有过人的回报”,给我印象很深。
下面是一些个人感受和体会,未必正确,供大家参考。复习的历程中,看前辈的帖子,自己形成了个粗浅的公式:GMAT成绩=英语实力×GMAT能力/技巧×考试技巧×临场状态×运气。提高前面的因素需要花的时间长,后面的相对“立竿见影”。但最好的应对之策是“全面发力”。
1、英语实力
好像是钱永强讲过,“GRE上2300的人,都不是澳际教出来的,是他们本来英语就好。”我相信英语实力还是各类考试的根本,从这个角度,GMAT没有捷径。有的牛人复习一个月,就考出牛分,我觉得是他英语本来就好,考的好只是冰山露出海面上的一部分,他一定以前在某个阶段已经在英语上下了很多功夫。
从根本上讲,英语实力也是未来在商学院,乃至毕业后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点。听一个Kellogg毕业生讲,英语不好的话,在商学院学习会很痛苦,即使能毕业,找工作时也很吃亏。
对打算以后(至少半年后)来考G的朋友来说,从长远角度来准备,扎扎实实提高阅读能力、词汇量和写作能力才是秘诀所在。但对正在备考的G友来说,扩大学习范围,希望用提高英语实力的方法来应对GMAT是不太经济的。所以就要在后几项上多下功夫。
2、GMAT考试能力/技巧
复习备考,包括上各种班,主要是在这个因素上努力。熟悉各种题型,练习,揣摩ETS的思路,等等。
a.我这几部分是分题型突破,参考了前人的经验,先从SC和杨鹏难句入手,那时还没辞职,学习时间也不多。然后开始CR,做完陈向东后,开始RC,最后数学。作文是全程一直没停,但最后一个月最为有效,背了些句型,用小安的软件练习。大致顺序是这样的,这样一段时间之内相对比较有重点,但之前的类型不能放,至少保证每天都要练题,保持感觉。
b.我有个看法“OG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一定对,欢迎指教。OG很经典,而且是最权威的解释,特别是SC,值得细读。一些前辈很推崇OG,我觉得有道理,通过OG上的解释能最好的把握出题人的思路,可以校正想法中的偏差。有前辈考前一两周就是反复看OG,也考的很好。我也研读了SC部分三遍,包括老OG上的94题。
但我不太喜欢过于仔细的反复研究OG,主要是仔细研究解释,很耗精力,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陷入细节,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临场时面对一个生题的感觉。所以我没有仔细研读OG上SC之外的答案,只是看看错题的解释,想一想就过去了。最后我OG上的阅读还有一些没做(总想留到最后找真题的感觉,没想到考前的时间很有限,最终也没有做完)。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那种十几个题,掐时间做完,然后看答案,揣摩一下错题。比如语法,一个TEST20题左右,掐时间做完,对答案,逻辑我是以5个题(8分钟)为单位,做1-2个单位,RC连续两篇以上,这样连续做题,再看答案,不要做一题看一题。
结果是做题时有种成就感,新鲜感,能保证学习的乐趣,到后来,我觉得做一个SC或CR的test都有种享受的感觉,挺兴奋的(不过RC没有培养起来)。大全我没怎么看,因为我练过其他书上的题后,大部分都见了。不过觉得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再做一下。
c.关于背单词
个人感觉背单词是个挺辛苦的事,我的词汇量还可以,估计可能有六级水平吧。早期认为考G应该需要更大的词汇量,所以坚持背了一段时间,包括老俞的词频,《GMAT词汇精选》,还研究了杨鹏的《17天搞定GRE词汇》等。词频大约背了一半,还专门准备了本子和小纸条,做阅读和逻辑时遇到的生词查出来记上,再背。但后来发现,记了忘,忘了记,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词汇复现率不高。另外,当时还没有辞职,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专门拿出半小时背单词觉得不划算。
又听了一个考720的MM的介绍,她没有专门背单词。后来,就没有再去背专门的单词书,而是做题时遇到影响理解的比较关键的词,或者是看着面熟不知道意思的词,查一下,记在旁边或书的扉页背几遍。找了一本GRE阅读的书,上面有些阅读高频词看了几遍。还有些词反复出现,比如科技文章里的硫磺、小行星、蛋白质等,后来自然也就记住了。
背单词还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自己判断一下,看做阅读和逻辑生词是否是主要障碍。如果很多生词,还是应该系统背一下的。
d.语法
我个人从刘振民的语法精解收获极大,自己SC的能力65%来自这本书,25%来自OG,10%来自其他的资料。复习开始前就看到牛人的体会,知道OG的重要,就从OG的SC下手,做了几十题发现做不进去,因为没有基本的语法概念,看解释也没有感觉,进展很慢。
于是开始啃LZM,第一遍比较辛苦,给自己定任务,每天向前推进一点,或者是一个TEST,或者是一章的讲述内容,一点点下来,看完一遍后,发现语法的整个概念都有了。每个TEST按要求时间做,基本上错在4-7个。做题时不在题目上划,错的题在题号上划圈。然后对照答案和解释看错题的原因,想想在做的时候是什么让自己选择了干扰项。
一遍下来,前面的章节又生疏了,开始第二遍做题,还是和第一遍一样,整个TEST计时做。第二遍推进比第一遍要快一些,每个TEST错的也比第一遍少了。
G友批评LZM,认为一些公理未必成立,而且有的解释勉强,有误导之嫌疑。我的感觉是不要太抠细节,有想不明白的先放过去,做的题多了就有了感觉,能把握住出题的思路,之后再看OG,用OG来校准。
两遍下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这时我再做OG,发现基本都有了感觉,起码知道考点在哪里了。看解释也比较容易看进去。OG过了一遍,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我又开始看白勇的语法精解,看了一小半,感觉一般。觉得白勇的这本书虽然后出版,但没有超越LZM的高度。(不会是我个人接受了LZM的框架,有先入为主的效应吧?)
离考试还有20多天的时候,我面临一个抉择,SC把精力放在OG还是LZM。当时看了许多论述,强调OG,不过我的感觉最后占了上风。根据个人兴趣,我还是主要用LZM,保持练题,重点关注几遍都做错了的题(这些题号上已经有好几种符号了,圆圈/三角,我也能知道是第几遍做的时候错了)这往往是薄弱环节。考前我又做了大全上的几套新题,看了几遍石林语法,总结很有条理,也推荐给大家。
以上就是770分GMAT考试的备考经验分享,考生不妨适当参考,结合以上内容并根据自身的GMAT考试备考情况,总结出一套更为行之有效GMAT考试备考方法,从而为顺利通过GMAT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
1.GMAT考试牛人谈备考心得:数学及作文
2.新人备考GMAT考试方法指导
3.GMAT考试考场介绍:亚洲考场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