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门户开放是喜是忧:更艰难VS更多样?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21 移动端

激烈的申请竞争环境?

不可避免的是,申请人数的增长将加剧对美国名校有限录取名额的竞争。热门学校的录取率估计将会进一步降低,录取条件进一步提高。2013年筹备美国本科留学的高中生们一定深有体会,现在身边高分学生成群,让众多学子和家长[微博]们惆怅万分:“到底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面对当前的留学市场,无论信息再对称、学生再优秀也无法保证任何一个人可以高枕无忧地走在留学申请的大道上。如果说让申请者可以在众多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其中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单词概括—Uniqueness,也就是让招生官用飞快的速度阅读完你的所有材料之后,留下一个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一个月之后如果有人再跟他提起你的那个独特的经历或者想法或者品质,他还是会第一时间反应过来:“Yes,that’shim/her!”如果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可是这一个单词虽然说起来简单,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提前很久就开始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思考、改进、成长。我们可以分三个方向来说说如何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脱颖而出。

第一是学术能力。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学习成绩。我们会发现以康奈尔大学、伯克利大学为代表的很多顶尖名校,会“莫名其妙”地拒掉很多2200多分,而“神奇”地录取了2000多分的学生,奥秘在哪里?申请留学各项标准化考试成绩固然重要,然而对于美国大学所提出的“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思维方式、极有深度的想法、创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评估标准却忽略不计。我们将“学术拓展”定义为这样的过程: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出发,主动地搜寻信息、整合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新观点,从而对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得更加深入。试问自己,你曾经和老师辩论过吗?你喜欢与别人分享你的观点吗?你是否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令所有人惊叹不已?我们鼓励学生支持或质疑任何观点,鼓励将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更鼓励学生可以将想法和发现与更多人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想与收获,既可以作为申请文书的重要素材,又可以辅助其开展以申请为导向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学术拓展、活动经历和申请文书三者的紧密结合,确保时间精力的投入能够“一举多得”。而这样的经历也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将留学过渡期大幅缩短。

第二是专业兴趣。专业意向的阐述是美国本科申请中较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大学,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微博]等,即使学校允许学生在专业选择时选择undecided(不确定专业),但仍然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专业意向文书的写作。学生需要阐述自己为何想学某一专业,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以及希望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来探索自己的兴趣。而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没有太多自主权去选课的中国学生,往往会对此感到棘手,有的是因为找不出相应的活动经历来支持自己的专业意向,有的在多个相差甚远的专业意向之间摇摆不定,还有的无法用清晰的语言和思路来阐述自己对于某一领域的兴趣,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所以专业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尽早进行,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去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去审视自己的喜好与兴趣点,并把兴趣爱好与具体学科领域联系起来,从而寻找可行的、适合的本科专业,然后进一步去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虽然美国本科可以允许学生转专业,但毕竟跨学院和热门学院的入口很紧,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早有准备的出色人才。

第三是综合素质。对于美国本科的申请准备中,课外活动历来是争论最多的一部分。哈佛大学招生官Williams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为了满足哈佛的招生要求,做了三件让哈佛无法拒绝他的事情:第一年暑假去南美洲的智利给监狱犯人讲圣经、传教,第二年暑假去南极洲研究温室效应,第三年暑假到美国属地关岛研究海龟及生物变迁。在美国名校看来,这些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参加哈佛面试时,就提出过希望成立亚洲基金会,资助亚洲的学生来哈佛读书的设想,令面试官称赞。”当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可以有这样的经历,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体现社会责任感。我们会发现,学校提到的好活动往往没有头衔高低、奖项数量,而是更注重学生是否花了时间、花了心思,是否真诚付出、真心热爱,是否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切实的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做讲演,做调查,自己开课,办体育竞赛,策划专题采访,拉赞助为学校带来新福利,号召周围的人和你一起、针对一个特定群体做些实事,都希望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不仅丰富知识和经历,更能够具备责任感、统筹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并用这种快乐与热情来感染别人—这也是令申请文书能够撼动人心、让一个学生能够在一群同等成绩水平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留美热潮又将带来

哪些值得期待的利好形势?

名校申请的竞争固然在加剧,但同时国内外关注美国留学[微博]的人群对美国教育、社会民情和就业市场也有了更多了解。未来,预计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选校将更加分散,专业也将趋向更加多样化。对排名的过度解读也在慢慢好转。更多的同学和家长在考虑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短期项目等美国高等教育提供的各种机会。艺术、体育、历史等长期以来缺乏华人学生问津的专业也开始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还记得在一次采访普林斯顿大一新生姜楠,一年多前,这个因为有绘画特长而希望将来读建筑设计的姑娘,如今已经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接下来,姜楠打算确定自己的专业为艺术史,因为将来毕业后想去画廊或者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工作。“你可别小看这样的工作,布展的技术含量很大,大到整场的主题,小到灯光设计和作品保护,都要花一番心思。”我想这在五年前的留学市场,在那个一窝蜂申请金融和工程的年代,远赴美国攻读小资的艺术史是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的。

更乐观的信息是,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特别是教育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仅12/13学年,国际学生就对美国经济输入了240亿美元,这势必让我们对美国政府实行更多倾斜政策加以期待。今年我们就看到了美国领馆对加快中国留学生签证手续的具体努力。已经通过的STEM法案也对新一波留学申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多的美国二线全国性大学和一线区域性大学将对中国学生更加重视,加强对中国学生的招募力度,并加快建设提供给国际学生的服务、设施、项目等支持,期待吸引更多中国学生的注意。比如南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ofSouthAlabama)是一所公立排名100位开外的学校,那里的学生称其校园为“自然生态与美式园林艺术及现代风格建筑的完美结合”,“这里拥有全美第四大护理学院,而且是东南部唯一提供气象专业的大学”,而且如果你知道这里拥有18洞全美专业比赛级飞碟高尔夫球场,并对全校学生免费,是不是很难抵挡这些诱惑?所以我们常说,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近年来,中国的留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越来越理智和理性,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留学生信息会更加对称化,在选校选专业上也会更加理性、合理。

总体来说,美国的门户开放给中国学生带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留学不再是考试、不再是比拼家庭条件,而是真正成了学生们规划人生和未来的一条慎重、周全的选择,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人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和收获的每一份录取而自豪。

(作者:闫晓哲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硕士。曾担任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教学组织评估员,现为澳际美国本科部总监。)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