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GMAT考试 中国考生的特点.
GMAT考试是去美国就读MBA的敲门砖,因此很多中国考生报考GMAT考试,在每年的GMAT报名趋势中有一些特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GMAT中国考生的一些特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看自己是否也是符合小编所说的呢。以下是详细内容。
由于中国GMAT报名人数这两年都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且平均成绩也非常突出,因此GMAT考试官方GMAC针对中国GMAT考生进行相关调查,并与世界其他国家报考GMAT的考生进行对比,发掘出中国GMAT考生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特点1
GMAT中国考生女生占七成,考生年龄低龄化
在GMAT的这次调查报告中,有227位考生来自中国(特指定居在中国),其中男生占30%,女生占70%。女生人数与2006年的数据相比有明显增多。
同时,从06年起,中国考生逐步向低龄化发展,大学生考生越来越多。在2011年8月的中国考生中,75%的考生年龄小于25岁,14%处于25-29 岁之间,只有11%的考生年龄大于29岁。从06年起,中国的大学生或已经处于研究生阶段的人群参加GMAT考试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出国读研究生 Master的倾向越来越显著。
特点2
大多数中国考生的备考周期在4-10周,复习时间为人均每周27小时左右,位于全球第一。
在北美考生中,有一小部分人群 不备考或只进行一个星期以内的简单备考(比如只搞清楚考试形式及内容)就直接进行考试,而中国这部分考生则相对较少。备考周期在1-3周的中国考生与北美 考生人数基本持平,都在12%-13%左右。但是备考时间在4-9周的中国考生占了约33%,这部分人群要比北美考生的27%要多。备考周期在 4-6,7-9,10周以上的中国考生以递减状态,分别为32%,29%,20%。
特点3
中国考生每周复习时间居全球第一,达到人均27小时,是北美考生的三倍左右。
中国考生的人均复习GMAT时间是全球最高的,每周达到了27.1小时,相当于每天近4个小时的时间都在备 考。全球第二的印度考生每周备考时间为17.4小时,这与欧洲考生的15.7小时比较接近,都远远低于中国考生。而北美考生备考时间最短,仅为11.9小时,相当于每天不到2小时备考,比中国学生每天的复习时间少了两个多小时。
特点4
关于备考资料,中国考生最关注答案解析,并习惯访问网络论坛BBS,而美国考生与中国考生相比更多的会采用网络课程。
在对备考资料的关注程度上,接近80%的中国考生最关注答案解析,其余关于如何备考、实践试题、最好的复习资料、GMAT考试有关信息、数学与语文部分的机经等内容都有超过60%的关注度。而在美国考生中,超过95%的考生最关注实践试题,对机经的重视度比中国学生少。
特点5
在备考方法和备考资料方面,中国考生的使用比例都大于美国考生。使用最多的备考资料是官方指南OG等备考书籍、备考软件系统、数学语文 机经以及网上论坛。而北美考生对网上论坛的使用及关注度则远远低于中国考生,但对网络培训课程的使用则比中国考生高。和北美考生相比,中国考生更愿意选择澳际这种能与名师面对面的考试培训课程。
整体而言,中国GMAT考生呈现出女性考生比男性考生多,复习备考时间长,周期跨度大,且复习知道点全面,这些也就能解释为什么GMAT在进入中国这么短的时间内会有大批考生报考,而且成绩也很不错的原因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中国GMAT考试考生的一些特点的详细内容,通过观察GMAT考生报名的历年情况,可以得出一些规律和特点。考生可针对文中介绍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更多关于报考GMAT考试的内容,小编会陆续在澳际教育GMAT频道更新,大家要认真对待哦!
澳际六步曲服务第一步“留学规划”从留学人群的需求出发,我们还提出了“关注就业,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理念,这让我们在分析每个申请人的具体背景和申请目标,制作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的同时,必须确保申请结果无论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最优选择。
澳际“留学规划”具体服务项目如下:
1. 帮助申请人制定申请目标
2. 根据申请目标,分析申请人背景优劣势
3. 制定各项出国考试时间规划
4. 针对目标专业和目前背景,确定专业相关成绩提升,选修课以及辅修专业方案
5. 制定学术、研究背景提升计划
6. 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指导制作实习简历,提供面试辅导
7. 制定社会活动方案及国际文化交流计划
8. 制定名校/奖学金申请方案
9. 初步选定推荐人,指导申请人联系合适的推荐人
10. 制定适合申请人的个性化《教育规划方案》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