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gre高分达人经验总结:1460+4.5.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有关v670的老gre考后经验总结,以后都是新Gre考试,虽然题型有所差距,但是其核心和老Gre考试确实相似,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新gre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今天拿到了成绩单,具体分数是670+790+4.5,一直犹豫要不要写这么个帖子,因为我实在算不上是这里的常客,据说1400+4.0是“够用”的成绩,这样看来,我的分数也不值得写什么“经验帖”;可是呢,周围看看,似乎这个成绩也蛮好。于是我还是决定写这样一个帖子,归根结底,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如果有人看出来,那么最好。
我从去年十月份左右开始背单词。没有用先进的方法(种种先进手段尽管起手容易,却不一定长远奏效),倒是把每个单词抄了四遍。这样做下来当然并不就是记住了,然而十张左右的纸张看起来毕竟要薄了许多,可以量化每天的进度(一天一张?)。以后便是一天5个list,到一天10个list的循环了,反正背单词真的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有人说GRE单词没用,说什么charisma这个单词一辈子也碰不到,讲的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其实哪里啊!很多单词都是很常见的,只不过人们平时接触的对象不同,自然碰不到而已。整天看综艺节目,怎么会碰到charisma这个单词呢?但既然GRE不是考你基本语言能力的,你也不是打算出国学习野外生存的,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些单词碰不到呢。
至于阅读和填空,我自己做阅读的时候,凡是物理化学的,几乎错误率很高;社会科学的呢,相对而言驾轻就熟。据说GRE是God-reading-English,但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啊,社会科学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很基本的话题,我相信理科的阅读也是这么回事,只不过我自己“通识教育”没有搞好,因而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已。至于填空,其实也是这样。技巧当然很重要(注意我这一句不是敷衍,技巧很重要!!),但只是靠技巧做题,有时候会丧失很多乐趣,可能也会莫名其妙把一些意思上不会给人造成困难的题(或许只是褒贬义上两个选项比较难以抉择)愣是给做成了难题。很多人觉得填空题的句子不是给人读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我想还是对于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相对不了解的缘故吧。当然,说到这里,几乎连“经验”都没谈,别说“教训”了。如果要说经验的话,那么就是反复做真题。填空、类反题的话,反复做他个五六遍,自然会有感觉的吧,我想。尤其是类比,一开始看到有二十几类,我想这怎么记得住呢。然而反复做了以后,就会有“默会知识”,遇到题干不需要琢磨具体是哪类关系,自然可以从选项中推敲出答案。当然,这也不是说方法就不需要了,只是说,方法不必太过计较,做题是第一要著。至于阅读,我觉得也是这样吧,每天做1到3个unit,保持感觉。做完一遍的话——再做一遍咯!(我的意思自然不是只做不研究,这些话不必说了。
至于作文,我的分数也就63%,但貌似论坛里的统计结果很不乐观似的。GRE的ISSUE很难,的确很难,因为这些题目涉及到的都是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Social Scientific motifs,从17世纪的“存在巨链”相关问题一直到后现代的历史叙事问题。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GRE的写作题库可以一直不作更动的原因。但对于往往并不了解这些争论的我们中国学生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好讲的。“历史是人讲的故事”,这个命题除了听上去有道理之外,还能说什么呢?——就连《GRE范文精讲》上面,不也是写了一堆什么“好的历史学”,“虚假的历史”之类的话搪塞过去吗?很多人说我们要仔细钻研思考,但凭良心说,我们是合格的思考者吗?对于这些数十年来学界争论不休的议题,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靠着类似“维基百科”之类的东西想出自己的答案?然而事实却是明摆着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名家例子和名人名言似乎成了唯一的把手。——但真的有用吗?对于“国家是否应该赞助艺术”的问题,比尔盖茨说过什么有什么所谓?是的,他说了。So what?开玩笑地说,也只有上帝说的话才管用,前提是你得背得出圣经。
扯了老半天,似乎对作文还什么都没说。但我觉得比较靠谱的复习资料,除了“范文”以外,倒是一套完全跟考试无关的书籍——“牛津通识读本”。我无意在这里打广告,因为这套书很有名,有名到谈论它并没有做广告之嫌的地步。这套书有数百种,但目前中国引进的约有一百来钟,由外研社和译林出版社分头出版。这套书的主题涵盖了各个方面,从“历史”到“考古学”到“建筑学”,每本都是一百来叶,只是价钱比较贵:中英文对照卖18元/册。这套书并不是真理,更不是答案汇编,而是有助于人们对于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效的思考(而不是拍脑袋),尤其是对这些领域不了解的人。或许有理由认为,不具备这样一些似乎是“常识”一样的知识基础,不能申请到学校,也没有什么冤枉的?当然,考个好分数也并不等于就一定具备了入学的学理资格(哪怕已经拿到offer)。我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西方”的问题,我们的前人也对这些问题作过很多思考,如果参考过前辈的著述,脑袋里恐怕也不会动辄蹦出比尔盖茨和爱因斯坦。如果我们都缺乏这方面的基础,那只能得到这样的分数,我觉得于情于理,也并非说不过去。并且,没有思维的推进和展开,必然只能从这个例子跳到那个例子,从这个“方面”跳到那个“方面”;要想从这里搞出什么coherence,难于上青天:这并不是什么“中西思维习惯”的问题,你要是跟谁讨论问题,一会冒个比尔盖茨,一会冒个爱因斯坦,恐怕别人也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就思维锻炼而言,我个人以为,这套“通识读本”已经算得上捷径了。
有人要问了:你自己做到了吗?我承认,我要补课的地方太多了。别说具体的研究,就连某些学科近一百年来在关心什么问题,我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甚至有的还毫不知情。但是,研究生学习断断不是去学“常识”的,也是无须说的吧。
最后,我在复习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词典是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而不是很多老师念兹在兹的Webster Dictionary(虽然我也买了这本价格不菲的词典)。《英汉大词典》收的词义很全面,似乎就GRE的类反而言,实在是够了。有些人说要精确,精确到抠字眼,但凭良心讲,如果要抠到每种表达方式的naunce,中国人能有这样的语感与否,我很怀疑。如果还是要间接翻译成中文,那为什么不参考中文词典呢?我的这些说法可能很粗浅,但多几本好的词典参考,总是好的。
这个帖子已经写得够长了,简直快成了牢骚帖。说了经验教训没有呢?我觉得是说了,但我又很怀疑起来:通常要出国学习如我者,并不知道外国大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任何一个智性诚实的人而言,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我们除了一种原始的好奇和冲动以外,出国留学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多人说外国大学好,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国留学难道是为了验证这样一个不大靠得住的说法?可惜连这个基本的问题,我尚未能思考透底,作文只有63%,也不好埋怨阅卷的鬼子吧。
虽然gre考试已经改革,但是ets考察宗旨并没有变,在新gre材料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考生们在备考新版gre考试时,可以延用老g复习材料。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