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穷学生考不过富孩子为何怪罪于SAT?.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39 移动端

  SAT的改革,是在一片危机中展开的。其中的一大危机,就是关于“SAT没用”的批评。许多专家指出,SAT考分高的,进大学后表现未必好。SAT对大学表现的预测力,不如高中成绩。在美国2968所授予本科学位的四年制大学中,有将近200所大学决定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SAT成绩。哈佛录取部主任William Fitzsimmons声称:SAT被高估了。那些有很高SAT成绩的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只是稍微好一点,但不是好很多。

  SAT真会如此没用吗?

  我们不妨检视一下这种论调的证据。将近3000所四年制本科大学,不要求SAT成绩的还不到200所。另外,所谓“不要求”,未必是申请人不提交。比如康州著名的Wesleyan,从2014年开始在申请材料中不再要求SAT成绩。结果,2015年入学的新生中,没有提交SAT成绩的不及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这不到2000所不要求SAT的学校中,恐怕大部分申请人都提交了SAT成绩或与SAT对等的ACT成绩。这些学校嘴上说不要求,录取过程中是否参照SAT,只有鬼才知道。至少美国的大部分申请人不相信SAT在这几所学校里真不管用。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求SAT的学校,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小规模的精英院校,特别是文理学院。这些学校因为规模有限,每年处理的申请材料相对比较少,绕开标准化考试成绩,逐项检视学生的其他条件、读申请作文,还是有技术上的可能性的。2013年,纽约州的BardCollege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用一篇文章代替SAT成绩,文章长度为一万字,10页,就叫万言书吧。其中有个题目,是讨论儒家的“仁”的概念。对美国学生而言,这学问可算是不小。想想看,要申请官或专家一份一份地攻读艰深的万言书,要花多少小时?SAT成绩,则半分钟就看明白了。这个小小的文理学院,一共就2000名学生,每年500名新生。这么折腾得起。如果一些州立大学,三万多学生,每年申请信;两万左右。两万份万言书,要多少人力才能消化?

  另一类不要SAT的大学,也许规模不小,但多属于低端。比如,麻省大学的Lowell分校,2015年就放弃了SAT的要求。但是,在此之前,这所学校的SAT平均成绩也就在1600分左右。而麻省大学的旗舰校园Amherst分校,照样要求SAT。Lowell分校还算好的。许多放弃SAT的学校,新生成绩本来就惨不忍睹,比如1400分,基本谁考都能到那个成绩,要求不要求早就失去意义了。再看一流大学,还没有听说哪个放弃SAT的。

  哈佛录取办公室主任William Fitzsimmons 的话,则更经不起推敲。他其实承认,SAT拿高分的学生,在哈佛比起分数一般的学生来表现稍微好一点,不是好很多。哈佛SAT的平均成绩是2260。而最高分的四分之一学生是满分。这四分之一的学生,比其他学生表现好一点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跟他们拼比的都不是凡人,都是进哈佛的学霸。比学霸好一点还不厉害?在高个儿如林的NBA里打球,能高出他人一点,不就可以放心扣篮了。道理明摆着:SAT分数越高,表现越好,在哈佛也是如此。只不过分数高到一定程度,再高出来的一点成绩,所反映的优势越来越小。这在任何领域,比如奥林匹克等等竞技中,难道不都是个普遍规律吗?难道金牌得主比银牌得主快了百分之零点零一秒,就不算什么了吗?

  分数究竟代表着什么?

  问题是,哈佛为什么不要表现稍微好一点的高分学生,而招收了次优的学生。这才是公众应该质问的。可以说,常青藤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照顾少数弱势族裔,当然是正当理由。但是,很多白人富家子弟,可以凭借明显的低分把满分的亚裔学生挤走。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保障自己后代的教育优势,创造出一系列理由排挤高分学生。而他们属于有权有势的阶层,其影响力大得不成比例。这是否定SAT的一大动力。

  反对应试的人,往往声称SAT的高分反映着家庭收入水平,不代表学生的能力:有钱的人能够送孩子没完没了地上培训班,使穷人难以竞争。《纽约时报》还报道了一位埃及移民子弟,SAT考了1500,已经达到目标学校的标准,但他发现一位同学经过长期补习班的训练,成绩高达2100多,于是出于道德义愤,拒绝提交自己的成绩。后来他拿到了相当丰厚的奖学金。

  对这样的故事如果盲目相信的话,恐怕有点“脑子进水”。青春期争强好胜的孩子,要承认自己不如人是很难的。SAT成绩确实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提高幅度也就百分之二三而已。这些是被经验研究反复证明的事实。就连培训公司,也不敢说能把SAT的成绩从1500提高到2100。在美国,开应试培训班这么打广告恐怕是会被告上法庭的。我们居住在波士顿附近的顶尖学区,女儿读高三。周围的学霸也比比皆是。他们上个应试培训班并不新鲜。但没有听说谁长年进行应试培训的。大家拼的,都是高中成绩。高中成绩好的孩子,SAT成绩也都好。SAT有种种缺陷,但大致还是个实力型的考试。据说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反应试的人,往往喜欢炒作一些不靠谱儿的故事,在反应试的同时,为应试培训公司大作广告。

  Bates College的前录取办公室主任William Hiss,对123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这些学生中有30%申请时没有提交SAT。这项研究成果,被当作反SAT的基础研究而大量引用。他的结果显示:不提交SAT的学生比起提交的来,毕业率低0.6%,平均成绩低0.05(2.83比2.88)。他认为这种差距没有意义。不过,差距毕竟还是有的。有SAT成绩的人,表现还是好那么一点点。

  弱化SAT就公平了吗?

  《纽约时报》举出一个例子。一位海地移民子弟,SAT只有1580分,高中平均成绩是4.0。她进不了康奈尔,最后被不要求SAT的Wake Forest录取。目前大学平均成绩是3.2,即B级水平。看来,这是个相当成功的案例了。Wak eForest是不要求SAT的顶尖大学之一。不过,从现有的数据看,其学生的SAT成绩两门(1600满分)平均为1325分,换算成三门2400满分的标准,平均分不到2000。看其数据库,1580分被录取的学生几乎找不到。这位海地移民确实是个奇迹。但不要忘记:移民子弟恰恰是创造奇迹的群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身上,这种死拼精神弱多了。这个非典型群体的孤例说服力有限。

  另外,康奈尔的SAT平均分是2120。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看,SAT分数是1900还是2100,也许无关紧要。但一个2120分的学生和一个1580的学生,绝对是两个层次。就好像一个18岁,一个13岁。这个海地移民的奇迹,不是谁都能创造的。即使是她,在Wake Forest尚能有不错的表现,但到了更有竞争性的康奈尔,差距太大而失败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这方面,有非常系统的研究作为印证。2012年出版的Mismatch一书就揭示:许多低分的学生因为少数族裔的背景受照顾上了超出自己程度的大学,结果日后的学业和事业反而更加失败。

  不错,SAT成绩确实和家庭收入有着紧密的正向相关性。但大学平均成绩也和家庭收入有紧密的正向相关性。而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水平,同样有紧密的正向相关性。高收入阶层子弟SAT成绩好,确实可能和花得起钱进行应试培训有关。但很难说这是决定性因素。更大的可能,是这种高收入阶层的子弟,家庭教育资源充足,在学校的表现确实更好一些。SAT只是他们这种表现的一个侧面而已。

  保守主义社会思想家、《钟曲线》的作者之一CharlesMurray干脆说:家长的智商和孩子的智商密切相关;在发达社会中,收入也和智商密切相关;所以,SAT的成绩和智商相关,也和家庭经济背景相关。此说也许过于简单。但至少我们应该承认,在大部分情况下,SAT成绩和学业表现有着紧密的正相关性。

  另外一个侧面,则很少被讨论。取消了SAT的申请要求,是否可能让不争气的富家子弟占的便宜比穷学生得到的利益更大?要知道,许多富家子弟,上中小学就受不了考试。家长有钱,把他们送到不注重考试的私立学校。如今上大学,同样不要求考试成绩。家长可以找一个小团队帮他们整理申请材料、指导申请作文。他们不需要单独对付任何东西。这叫什么公平?

  SAT的作用不降反升

  标考有问题,但也没有必要妖魔化标考。在我看来,美国的大学录取,还是离不开标考。在一片“SAT没用”的声浪中,美国教育界一个不可掩盖的现实是:以SAT为代表的标准化考试,影响越来越大。

  其实,SAT未必在乎几个大学的录取办公室不再要求SAT成绩。SAT真正的心病,是其竞争对手ACT渐成势头,从2012年开始,考生人数居然超过了SAT。

  什么是ACT崛起的原因?SAT如何应对?

  1998年,伊利诺斯州的教育总监Glenn McGee发现,该州高中毕业没有权威的评估考试,许多穷学生想上大学却缴不起ACT等标考的报名费。在他的推动下,2000年伊利诺斯州教育委员会投票决定把ACT作为该州的高中毕业评估考试,由纳税人埋单。这样既检验了高中的教育质量,又给学生们提供了免费的大学申请标考。可谓一箭双雕。为此,州政府在五年内支付1900万美元的费用,2001年有13万伊利诺斯的学生参加考试。随后,有18个州,包括阿拉巴马,威斯康星、科罗拉多等,都用州政府的钱要求11年级的学生参加ACT考试。

  这是一个转折点。SAT在此之前几乎一手遮天,但毕竟是私营考试机构,是靠着自己的权威使各大学将之列入申请所必备的考试。ACT虽然也是私营,但因为州政府要求学生们必考,而且提供考试费用,就颇有了点“官办”的优势。ACT在18个州垄断了标考,然后在剩下的32个州和SAT平等竞争,就很难不赢。2014年,参加ACT考试的学生为180万,参加SAT考试的学生则为170万。

  SAT要收复失地,就必须在州政府身上做文章。ACT在这方面先声夺人,有其必然的原因。ACT本来就是SAT中的异见人士另立山头的结果。这些人认为,SAT太精英化,太抽象,太弯弯绕,和中学高中的课程脱节,于是要设计一种直来直去、能够直接检测学校教学效果的考试。州政府拿ACT作为高中毕业的评估考试,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大概是刺激SAT改革的真实原因。SAT必须证明,自己不仅能帮助大学录取办公室估价申请人,也是对高中教育有效的评估手段。于是,改革的方向,就是让考试的内容和高中的教育越来越相关,然后以此为本钱,竞争各州的合同。这已经有了结果。密西根本来是个ACT的州,但从2016年开始,所有高中生将被要求参加SAT考试。随着竞争的白热化,SAT和ACT都在设计低龄学生的标考。

  面对这样的局面,怎么能说“SAT没用”呢?恰恰相反,SAT越来越有用。只是如今SAT不是一手遮天,必须应付来自ACT的竞争而已。不过,从历史的眼光看,这样的竞争属于逆向发展,对SAT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挑战。

  SAT建立时的宗旨,是为大学提供一个与高中学业成绩非常不同的评价标准。当时的直接的打击对象是犹太人。这些犹太人超常用功,在高中学业上击败养尊处优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富家子弟,大量涌入常青藤,造成所谓“犹太人问题”。盎格鲁撒克逊的精英们自以为是地认为,犹太人属于劣等,高中成绩突出就是因为营营苟苟地死用功。SAT则考的是智商,依赖天赋,用功也没用。

  一考SAT,盎格鲁撒克逊优良种族就自然胜出。这套理论,如今已经成了笑话。不过,SAT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即在高中学业之外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评估标准。当时的常青藤学生,基本还是由新英格兰地区的贵族寄宿学校供应。那里的许多课程,普通公立学校根本没有。公立学校的学生想和这些贵族学校的学生竞争,缺乏一个共同标准。有了SAT这一杆尺子,很多公立学校的平民子弟就可以击败私立学校的贵族子弟。这在战后高等教育普及的过程中,SAT为大学的平民化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这些历史,对当今并非没有现实意义。美国教育分化依然非常严重,而且发展到公立学校的两极分化。这主要体现在学区制中:富学区的教育质量直追精英私立学校,穷学区则毒品、暴力泛滥,很难有学习的机会。如果标考全以高中学业为依据,好高中的学生自然先声夺人,穷孩子未必有出头之日。因此,我们更应当理性的对待近日水涨船高的针对SAT的反对声。

  关于SAT劣势的指责虽有可取之处,然而幻想美国高校短期内做出行之有效的改变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对于每年让成千上万申请者挤破头的名校们来说,优秀的学生非常多,录取名额却十分有限。即使招生办公室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选择标准有局限性,甚至发声要做出改变,目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的理想。毕竟录取僧多粥少,优秀学生之间差异甚微,招生办公室申请季也多负荷过重。美国大学或许会针对申请作出细微的改变,然而对录取原则的改革仍需加以时日,现在就高喊SAT将被弱化的论调未免为时尚早。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