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高端视点:在亚洲国家本土人才吃香.

刚刚更新 编辑: 亚洲 浏览次数:483 移动端

  随着国际间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很多学生和家长将学习深造的目光瞄准了欧美地区的高校,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时下的出国留学热与留学欧美国家热呢?下面就看看专家的解析。

  最近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Economist)发表了一篇令人深思的有关“亚洲企业与本地人才”的评论文章,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人才早年外国人在亚洲非常吃香,他们占据了一大堆高薪肥缺,然而目前形势大改,《经济学家》讽刺他们为“鱼尾”(FISHTAIL: failed in Shanghai, trying again in London,上海混不下,还是回伦敦吧),因为在亚洲做生意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倾向雇用本地人才。

  在过去十多年,全球新兴的最大市场都在东方,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万宝华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印度、中国和台湾的企业打算招募的人数最多。而欧美企业也持续抢进亚洲市场,英国零售巨头特易购最近就宣布,即将在中国大幅扩充抢市。据调查,这些企业招募的对象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多数要聘请当地大学生或留学欧美的中国海归人士,西方人即使拥有一流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也不容易在亚洲觅得理想工作。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新加坡校区教授斯蒂芬就发现,不少优秀的西方毕业生没被跨国公司挑上,因为他们不是亚洲人,对亚洲文化不了解。亚洲各大企业现在重视的人才条件,是必须熟悉当地市场、精通当地语言,并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总而言之,《经济学家》杂志觉得无论亚洲的企业或欧美跨国公司都认为“亚洲经验”是必要的聘请条件,西方人有亚洲经验的几乎越来越少,相对地,本地毕业生以及留学欧美的亚洲学生就占据很强的就业优势。

  亚太地区的高等教育及科研,是近年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之一,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大家也开始认真探讨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和方针。每一个亚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大学和研究所能尽快上升为世界一流或顶尖的学术机构。但仅仅靠聘用欧美人才来撑门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正如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的,大学教育除了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还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并发扬本身固有的文化传统。换句话说,亚太地区的大学必须是发扬自身文化传统的堡垒,例如新加坡的“南大精神”,北京大学的“五四精神”。最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大力宣扬清华校友邓稼先等科学家研制“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了这些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格,大学教育会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空壳。

  “千人计划”吸引中国外流人才归国

  在吸引人才方面几乎亚洲所有国家都希望自己在欧美大学有所成的教授都能回国服务,中国就制定了“千人计划”以高薪吸引在欧美的科学家回国。提高薪酬待遇确实有帮助,但很多归国人员说,吸引他们回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有机会从零开始建立一个科研项目。美国实验室苦于缺少资金,而中国正在扩展。譬如清华大学刚成立不久的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说,他在中国的收入低于在普林斯顿,他在美国管理一个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并参与创立了一个药物研究公司。但在清华,他帮助设计了一个生命科学项目,有1500名学生。迄今,施一公已从美国延揽了22位科研人员成立实验室,并已对其余15位发出邀请。当然高薪招揽也会引发一些矛盾,譬如一直在中国服务的教授水平也有不少是世界一流的,但待遇就比在“千人计划”政策下被聘请回中国的教授差了很多。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新加坡目前四所大学中的三所大学的校长都是欧美来的学者,在大学科研机构的很多主持人也都是外来人才,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检讨它的负面影响,不能掉以轻心。新加坡人才不足,这是一个事实,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措施吸引多一些本地人才回国服务。这方面需要政府重视,制定有效的步骤和策略吸引国人归队。记得去年卸任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霍华德·亨特教授(Howard Hunter)在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语重心长地强调:新加坡应该多重用本地人才,尤其是在主管行政方面。星展銀行主席佘林发也曾表示:未来该行总裁最好是新加坡自己培养的本土人才。他的观点受到一些前高级公务员包括严崇涛的认可。可见,无论是海外专家,还是本地的高级行政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土生土长新加坡人在大企业和大学、研究院担任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21世纪肯定是亚洲的世纪,在吸引人才方面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注: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仅代表个人观点)

澳际提示:

1.香港留学职场求生术:远离十种职场小人

2.去香港留学就业情况如何

3.如何辨析香港家庭入与就业压力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