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马里兰传播学offer,写给直博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2 移动端
申请国家: 美国 学校名称: Communication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学位: PhD 专业: Other 申请结果: Offer 入学年份: 2013年 入学学期: Fall 通知时间: 2012-12-21 Gre单项(V/Q/AW): 630+800+3.5 Tol单项(R/L/S/W): 29/28/23/28 只索取不奉献是可耻的,于是我决定用从08年注册一直到现在5年的时间里写这么一篇文章。已经决定去马里兰大学读PhD了,连续五年,也是时候该奉献了。马里兰的offer是17000刀的奖学金,发10个月,也就是一个月大概1700,暑假如果想当TA还要再申请,1月19号director发邮件又给了5000刀的fellowship,在我看来已经够慷慨了。方向是PR研究,intercultural comm和health comm。其实很早的时候就想出国读书,只不过碍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不可能本科就出去读4年的书,那时身边的哥哥姐姐们都是拿着奖学金出去,所以觉得本科毕业去读研究生所需要的钱财并不需要那么多,于是就计划着将来上完大学研究生阶段再出去读,谁知道奔上了文科这条不归路(高中学理的屌丝一枚)由于想出去留学的念头诞生的比较早,所以在大学里也是比较有目标,大一下学期就去上托福的强化课,水清木华,看到水清几大神兽:浩洋、老杜、宁滨、戴云的绽放,才知道自己与很多人的差距。阴差阳错的,我和浩洋也是从那时结下缘分,后来到澳际就是在她手下,这个稍后再谈。本想着10年上完水清的课就去考试,但是鉴于托福有效期只有两年,并且赶上GRE改革,于是想着先去考GRE好了,于是又在11年春节报的万泉河的班。开始复习GRE。在这里我想告诉之后申请的学弟学妹们的是:GRE和TOEFL真的是澳际上最easy的部分,当时我也觉得gre难,加上那时懒,上课之前红宝一遍都没背过,上课做题就跟看天书。本来以为自己英语水平还不差,结果深深被打击。于是从过年1月份一直到考试6月份不间断复习,当时机考是3月份,眼看上完课也就一个月时间复习AW,索性我就放弃了AW的复习,写了几篇就去考试了,但从1月份一直到5月份,每天学得昏天暗地,那时除了宿舍和教室就是在图书馆,睡眠时间12点之后,早上6点30去图书馆占座,周而复始无周末无假日,红宝也终于是刷烂了。那时就有一股劲,天晓得是从哪过来的。我感觉备考gre的时候比我高考都用工。其实我想在这里说,这个社会真的是公平的,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报。有的时候陈词滥调的确说出的都是精华。但凡真的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回首才觉得的确有所收获。如果现在问我对于准备GRE究竟应该怎么办,我最中肯的tip就是:第一必须踏实,第二就是单词,单词真的是王道,不背30遍以上真的不要去考试了。11年6月份考完最后一次老G,那天在清华的“真维斯楼”考的,我清楚的记得我考完GRE时的心情,比高考完都兴奋,赶忙给妈妈打电话大吼我解放了!现在仍旧记忆犹新,回忆这个东西,说来就伤感,哎。那时一起杀G的G友有同级同学,还有师哥师姐,一个师哥去了UC Davis,一个同系师姐分别去了UT Austin,一个师姐去了香港,同级的一个G友,女生,不久前也收到了UPenn的offer,现在看来,大家都有收获。还是那句话,有付出,就有回报。现奉上另一个准备GRE时的tip:找几个人一起准备,你会发现大家一同促进,绝对能激发出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潜质。之后11年下半年11月份的时候我就应聘去了,在浩洋底下成为的一名老师,主要负责一对一。大家如果在北京水清木华401上课的话应该对浩洋都比较熟悉,她也是我大学以来最想感谢的一个人,她给了我巨大的平台,给了我对于一个大学在校生来说非常得之不易的机会,也正是她拥有宽广的胸怀,在我说出我出国留学的决定后给予我最无私的帮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在这个期间,我也得出一个结论:be nice to people。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保持高度情商,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没有智商的人,别人给我起外号叫二二或者二凡,我欣然接受并且甚为喜欢,智商不高没什么,情商高就好。情商高的最明显的体现就应该是时时刻刻善待身边的人,说不准什么时候你就需要向他们索取。这是社会法则。踏入大学以来,虽然目标明确,但我也有太多的挣扎和彷徨,这点不用我多说,相信各位谁都有体会,每个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文科出国难,文科申奖难。但是我想告诉后来人:申请路上必然要听前人的话,但是也要走出自己的路,不要让太多嘈杂的声音阻碍了自己的步伐。当再有人向你们说出这样的话语,莞尔一笑,谢过,继续行走。假如几个月前有人告诉我文科申请到直博并且全额奖学金,打死我都不相信,但事实上当我成为了这样的人,我发现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困难,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切水到渠成。不要认为什么都是神话,敢去第一个尝西红柿的才是真正的勇士,才知道西红柿有多好吃。接下来可能就到了大家非常关心的申请环节,由于我全程diy,而且也是一名在读大四大学生,也是一个非常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是我想我接下来说的应该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人:[b]1、首先我要说的就是,不要找中介。[/b]在刚开始申请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挣扎,那时也问周围的师哥师姐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如果时间充裕真的要自己弄,中介让人抓狂不说,最严重的是很多中介耽误澳际耽误事。下面是我自己真实的例子:一开始其实我很坚定要DIY,但是额娘担心我自己不行,家长容易这样,她帮不上忙就瞎操心,于是额娘天天在杂乱无章的互联网络上找很多所谓的“留学专家”咨询,留学专家们给她的答复无外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事,然后开始天花乱坠的勾引你。我们是有免疫力,但是对于干着急的额娘来说仿佛就是救命稻草,于是在亲爱的额娘的鼓动下我也有点犹豫,就答应陪她去中介看看。于是某个周日额娘和阿玛千里迢迢从大河北开车到北京,连着走了两个中介,在这里恕我就不直接说这两个中介公司的名字了。一个上来就让我申tesol,说tesol多么适合读名校,对于我这个没有什么名校情结的人来说确实没有太多吸引力。另一个还蛮专业,一看就是对传媒这个领域的学校多少还有些了解,但是我说的很多想去的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还比较现实的学校都被否了,而是一直往非常靠后的不知名的学校拽。甚至一度把我打击得七零八落,知道自己背景不是太强,但感觉自己应该也不至于这样,怀着i deserve better的想法跟爸妈沟通后决定自己单干。其实为什么不找中介这个道理很简单:究竟是你对你自己的事情更上心还是别人对你自己的事情更上心?身边天天追着中介催东西的例子我也见过了不少,何必又花那份钱还要操那份心。究竟是中介了解你自己还是自己更了解自己?身边中介写出来的什么都不是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果时间真的紧,可以中介,但是也一定要知道中介在申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远比自己想象得少得多,我只想说,You deserve better![b]2、时间尽早规划[/b]因为我从大一一入学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所以考试的时间都预留的非常充裕,如果做到了这点我相信我说的第一点自然就能实现。其实规划的东西真的不多,无非就是GT考试的时间,我的建议就是8月份之前把所有GT的事情搞定,这也就需要大三非常忙,我能理解,大三一般是学校课最多的一年,但这真的不是理由,记得原来在校内看过一篇帖子,说“还有无数的人比你更刻苦”,看看他们就感觉自己白活了,所以没时间永远都是借口。在教书的一年也让我知道,那些口上喊“没时间”越多的高中生通常越是学得最不好的,那些口上喊“我时间还挺富裕的”越是那些学习学得像牛,但仍然能把所有事情做到位做得井井有条的。因此如果你即刻有了留学的想法,就要即刻有所改变。再次规划的就是自己究竟要走什么track,大体track有两个:职业还是研究。这个要想好,不过有的时候这种决定也是灵机一动,完全看个人,但在申请前越早定下来越有好处,因为这涉及到后面选学校、选项目。[b]3、选学校选项目靠自己[/b]其实我感觉选学校和选项目是真正开始申请后最让我头疼的部分,因为没有中介这意味着所有的这些都要自己搞定。我从8月份发出了第一封陶瓷信(陶瓷这个事情我之后还会提到),我的选校和陶瓷是同时进行,这其实是有道理的。选校无非就是看学校网页,一开始看那么多密密麻麻的英文肯定头疼,但是trust me,看久了之后自然就好了。在这里想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被项目或者系的名称起骗了,比如UPenn的ICC,跟我们所说的传播学真的关系不是太大,虽然intercultural comm不就是跨文化传播,再比如IUB的Telecomm,听起来好不像传播学,但这是全美排名很高的传播学项目。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点开faculty那项看各个教授真正做得课题和他们的研究兴趣,这才是决定你将来写在PS里的research interests和项目match不match最重要的依据。如果对传播学大体分支不清楚的话,或者感觉对研究兴趣茫然无所适从的话,你就看对文章了。我说过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刚开始选学校写ps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甚至连有些什么样的research都不知道。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硬着头皮一个接一个的把你觉得感兴趣的教授主页打开,好好的看他们的简介,必要的话下载他们的论文,不用看太多,rationale什么的不用去看,看看intro,看看discussion足以让你对他们的研究有大致了解。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去年8月份就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英文的正式文献,比中文写的规范的多,也能学到很多。而且阅读文献这个事情对之后的writing sample也大有裨益,之后再说。[b]4、陶瓷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吸引教授眼球,也不是决定你的录取,而是为你接下来的申请做一个准备和热身[/b]绝大多数人很关心这个问题,当然我也很关心,对于没有中介作后盾什么都靠自己的我来说,陶瓷更是让我觉得急切要做却又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什么事情真的做起来头绪渐渐都会出来。我现在仍旧能够记起我写的第一封陶瓷信shi多么艰难,首先要看教授信息,然后要看教授论文,你不看教授你没得可说呀,还要注意措辞,我第一个陶瓷信真正的文字虽然不长,但从酝酿到写出去最起码用了将近一个星期。就像之前说的,什么事情用心都会有payback,第一封陶瓷信教授就给了热情的回复,尝到甜头的我一发不可收拾,去年暑假的时光里我就深陷在陶瓷的快乐中,而且当你发现把该做的做好之后,命中率非常高,目测现在命中率能达到80%以上。美国的教授并不孤傲,其实他们很喜欢有人对他们的研究兴趣感兴趣,很喜欢prospective students跟他们有接洽和交谈。最起码我遇到的教授都是这样的,很nice。其实文科陶瓷在我看来,重要性并不比理科或者工科,大部分的文科院系教授没有资格直接要人,都是申请过程都是committee掌管,但这不意味着陶瓷没有意义。通过陶瓷,你能知道你自己的研究兴趣跟program match不match,你能够对自己的研究兴趣有个延展,知道那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在做些什么,这些对将来的申请都大有裨益,不要只在乎眼前的利益,陶瓷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次交流,看看教授在研究啥,如果教授有positive feedback,那只能说你赚到了。以后在PS里面也可以说自己想跟项目里的哪个教授合作,凸显自己的match。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陶瓷最重要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正式申请之前的preparation陶瓷的tips:选assistant professor我陶瓷的格式:第一段自我介绍,GPA GT成绩 哪所学校读书,第二段开始陈述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s,如果能写出来为什么有这样的research interests,比如本科某个课堂讨论过这个topic,或者自己写过的某篇课堂论文涉及到这个都可以写进去,最后询问是否要人。大部分都是这样,但前期准备一定要充分,多读点论文,真的没什么坏处,即使有些论文读起来确实费劲,但是有挑战才有乐趣不是么。[b]5、文书朴实即可,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tailor[/b]文书也都是我自己写的,就拜托了一个在美国的中国教授改了改,那个美国教授是在iowa大学教统计学的,与自己专业八杆子打不着,但让一个在美国教书的教授改改语言那必须是大材小用了,完全足够,还有一篇让自己认识的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找的一个native speaker改了改,语言没太多错误就好,架子都是自己的,就是润色一下语言,美国教授和native speaker改过的ps也是非常朴实的,并没有太华丽。ps,交代好自己的背景和自己的研究兴趣,挖掘自己与众不同的几个点,有逻辑的穿在一起,就差不多啦。下面最重要的来啦,tailor。有了那两个打底,就是根据每个学校去修改了。坛子里一定有很多师哥师姐们说明match的重要性了,match这个事真的要留心,陶瓷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确定自己研究兴趣和POI(person of interest)是不是match,PS就是展现你自己match的契机了。首先和自己研究兴趣相关的事情要强调,比如你某一篇term paper和研究兴趣契合就可以在PS里好好写一写,其他的不太契合的一笔略过点到即可。其实,如果陶瓷阶段你真的用心在做,很多东西都在你和教授一来一往的邮件中,直接拿过来放在PS里面就是极好的材料。所以我说陶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阶段。tip:大家不要对文书太paranoid,改个十几遍其实也没太大必要,人追求完美的劲一上来是很恐怖的。有native speaker帮你润色除去一些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真的就不用再在语言上下功夫了,多在内容上想一想,把该具备的一些东西写进去,就可以交了。没必要非得等到离ddl还有一两天再去submit。其实一开始我也很paranoid,这应该是申请的时候大家的通病吧,到最后自己都抓狂了,就心想干脆submit来的干脆。关于writing sample,这是我正式开始申请时第二个纠结的点,本科时候我这种屌丝哪里有写过APA格式的论文。不过还是那句话,用心是关键,不会可以学。确定好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选定好topic,到网上找相关学术论文,只要topic宽窄恰当,读15-20篇正规journal下的research paper基本就能知道写点什么了。其实committee估计也不指望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更别说中国本科生能写出来什么高质量的作品,但最起码稍稍有点内容,格式完美且正确,就足以打动committee的芳心了。群里的一个学姐yanyan姐(她也是我需要特别感谢一下的,正是她介绍给了我IUB telecomm这个项目我才进一步去真正的了解了这个项目)说的一句话很在理:申请这个事,不要拿自己跟美国人比,跟身边的中国人比就完全可以了。如果你有一篇还算比较像样的writing sample,还是能够吸引注意力获得芳心的。身为本科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别人允许你在某些方便表现得稚嫩一些,估计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去UMD上直博不可磨灭的原因之一了。但表现得稚嫩绝对不等于你不用表现出来,这还是要区分清楚的。申请过程中一开始就写了一篇writing sample,专门给IUB写的关于media violence的,后来发现很多申请的学校的研究兴趣用这篇不合适,就又写了一篇关于stereotype的。writing sample最好和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搭配起来,我从10月到12月用了两个月憋出来了这两个writing sample,的确很恶心,的确很艰苦,的确不会再爱了,但是用心,是关键。该说的也差不多都说了,群里很少能看到专门写给本科毕业直接申请博士的,但,请做那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其实一开始我自己也打退堂鼓,就申请了两个直博项目,去年12月马里兰director skype里面给我发offer的时候我都快哭出来了,真的有一种梦想成真的虚幻感和缥缈感。最后的一个给直博的tip:选项目最好选MA/PhD的,也就是不需要MA就可以申请博士的,有的博士项目是需要你有MA的,这个要看清楚;之所以选MA/PhD,也是因为我和马里兰面试我的一个老师交谈后得出的结论,往往这些只招博士不收硕士的项目对刚毕业的和将要毕业的本科生更加友好,他们有时更喜欢直博,因为他们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塑造你。如果你现在还在大二,那我更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因为还有很多我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你可以做到的。在你规划好整体时间之余,你可以把陶瓷和写writing sample这两件事情整体提前,现在就开始着手writing sample,其实国内还是有机会投NCA这些比较牛的会议论文的。像我这样的屌丝申请之后在和前辈大牛们交谈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NCA,惭愧。你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再加上用心和执着,you derserve better!最后想感谢很多人,先感谢额娘,虽然很唠叨,有的时候神经很大条,但无论如何缺不了她的支持,妈妈我爱你!还要感谢群里的朋友,尤其是yanyan姐,如果不是yanyan姐在群里大力宣传IUB,我可能不会申IUB Telecommunications这么好的项目。此外还感谢Hunter,让我看到大牛是如何炼成的,朝大牛的方向不断努力!还有谢谢一路以来的G友,已经在UTA读书的师姐。文章我已经很用心的在写,但是难免会有疏漏,也希望和大家不断交流。最后的结果(按照申请时间)Applied: Columbia (Teachers College下的Comm),IUB Telecommunications, Fordham, UW-Madison, UC Davis, UT Austin (Media Studies), UPenn ICC, UMD (Communication PhD), UW, UIUC Offer: UMD, IUBAD: UCDavis, UTAustin, UPennPending: Columbia, Fordham, UW-MadisonRej: UW, UIUC只有UMD和UW申的是博士,其余都是MA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