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国家: 美国 学校名称: ASU 学位: PhD 专业: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研究生专业: 新闻传播学 回馈澳际, 总结如下:[b]一、硬件[/b]本科二本英语专业,国内985新闻传播研究生, 工作几年有些各式各样的经历, 几篇国内论文.GPA: 80% T:102 GRE:1310+4.0好吧, 这硬件够真诚吧. 话说LZ以前也不算差生, 没想到GPA一换算竟抬不起头…申请之前没看太多GPA3.5还哭穷的帖子. 不然真鼓不起勇气了.虽然是英语专业, 但以前学的都差不多献给已经逝去的青春. 考了几次才终于刷到如上普通分数. 总结起来, LZ就是以阿Q的精神进行了一次不靠谱的申请, 结果如下:[b]二、申请结果[/b]Applied: 20+ Offe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HD (4 Years, TA $15,000 +$3,200 Summer+ TW+Health Insuranc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HD (3 Years, RA $16,000 + TW+Health Insurance); University of Miami, PHD((3 Years, TA+RA $25,000 + TW+Health Insuranc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MA ( 2 Years, TA $14,300 + TW+Health Insurance); University of Maine, MA( 2 Years, TA $14,700 + TW+Health Insurance);AD: U of Oklahoma (PHD); U of Denver (PHD); U of Wisconsin-Madison (MA); WSU (MA); U of Oregon (MA); Marquette U (MA).LZ因为是土鳖硕士, 硬件又不好, 所以PHD和MA都申了,其中大多是有可能给钱而GPA没啥要求的学校,事实证明录取的学校有差不多一半也都有奖.[b]三、部分学校项目介绍[/b]看到这里, 相信大部分童鞋都因为LZ的感人事迹跃跃欲试. 申请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系统的工作, 为了证明LZ还是苦过累过, 现挑了与几所学校的那些事与大家分享:1.ASU: 我最后去的学校. 申请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米国高校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申请前我看的都是综排地理,但过程中慢慢开始注重专排, 研究兴趣吻合程度以及Placement. 当LZ二月收到ASU录取的时候把他当备胎, 最后到四月却义无反顾的从了. ASU的Intercultrual方向在米国排名前十, 博士项目的整体Reputation很好, 研究方法定性定量都有, Judith Martin 和 Benjamin Broom是知名学者, 还有定量研究大牛Mongeou (LZ想学Quan啊), 毕业生找工作也挺靠谱, 不少去传媒强校任教. 另外在读期间还会顺带发一个MA学位, 这对于LZ这种土鳖来说挺有吸引力. 该项目的录取竞争比较激烈,每年基本上是8%-10%左右, 而且中国人偏少, 2004-2012能查到的才三人. 今年连我在内新生最后一共去了九个.2.U of Alabama: 这是本次申请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学校. 该校的Mass Comm方向在全美排名前十, 博士项目整体声誉大概在20多名的样子, 曾经同UA的学生交流过, 感觉这个College很大, 算全校比较牛的学院. 该系项目负责人是Zhou Shuhua教授, 人非常Nice! 几个月来断断续续和他交流了很多次, 也受到了他很多鼓励, 感觉他比较照顾中国学生, 在学院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direcotr, 此外, GRE写作不到4.5的话是100%会作为conditional admission的, 这点请童鞋们注意. 去除conditional的条件是第一年GPA不低于3.5. LZ最后因为研究方向和个人原因放弃了UA, 但是会一直对学校和Zhou教授心存感激!3.U Miami: 该校录取是Rolling, 从12月1日开始到2月1日结束. 我1月底把材料寄出去一个月后就收到电子版Offer, 并说纸质录取已经寄出了, 4月30日前给答复. 当时挺兴奋的, 觉得钱多地方好综排高, 然后果断把另一个全奖校拒了. 事实证明此举too young, too naive. 20天后突然收到该系Director的电话说研究生院算出我的GPA只有2.7他们没法录我, 决定收回Offer. 电话后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自己情况进行了说明, 包括详细介绍中国的打分系统, 然后就度过了申请阶段最难熬的两周. 也正是这段时期, 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所以后来director(这个director喜欢突然袭击, 一聊就是半小时)给我说还是决定录我的时候, 我已经能很淡定的turned it down. 说说这个学校吧, 它家综排挺高, 专排算Top的却挺少. 就我申请的international/intercultural方向而言, 做这一块的老师主要以Journalism为主, 据已毕业的前辈说reputation在很一般. 学院貌似很大, 方向齐全, 但从NCA2004年的ranking来看几乎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排名最后几位. 另据了解该学院在招MA方面几乎不给奖, 加上学费昂贵, 所以录取标准相对比较灵活, 现有大量在读中国学生. . 4.U of Florida. 貌似是中国学生的大众情人校(好吧其实真不知道为什么, 专排也不是很top学费又贵, 位置还在大农村, 只要录取不要奖的不如考虑传媒牛校UWM), 申请费低廉, 录的人不少, 几乎不给MA奖, T口语26以上(应该是对TA的要求. 不到26其实也可以申, 反正都没奖). 建议土鳖硕士避开这所学校. LZ提交材料以后才被小米告知中国国内硕士不算accredited institution不能申PHD, 问我要不要把项目换成MA. 同意后又过了两个月, 竟收到PHD的拒信, 我当时就纳闷了写信询问, 小米说发错了然后竟简单把PHD替换成MA又给我发了一封拒信. LZ当时就觉得可能是小米忘了给我换项目导致硕士学校不被认可直接被秒. 没办法, 谁让咱是土鳖呢. 当时挺郁闷的, 虽然知道录了也不会去, 但被一个录取率极高的MA项目(据说有30%-50%)拒绝, 心里总不是滋味. 事实上这也是我本次申的MA中唯一个拒的. 5.U of New Mexico. 该校综排渣一样, 专排属于Tier 1. 据他家director介绍, intercultural方向在美国长期位居前三. LZ申了他家MA和PHD, 最后拿了MA的全奖. PHD一百多人申请一共才录了6个, 由此可见该项目在美国的声望. 各种项目很多, 比如本专业的MA暑期还能到白宫实习(口水), 毕业生的placement也不错. 系里对国际生也很nice, 生活成本也不高, 总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最后有了同样不错的ASU的PHD Offer, LZ还是不舍的拒了.6.U of Oklahoma. 该校intercultural comm有一个韩国老师算大牛. PHD申请手续复杂, 表格还要手填后寄过去. 小米不靠谱, 录取信息经常滞后. 比如LZ四月中旬才收到他家录取信(平信寄出, 网上查不到, 小米也不回邮件), decision made日期竟是两个月前! 信还说我在funding的waitlist上. 鉴于当时已经从了其它学校, 就没有再argue奖学金. 不过和LZ一批申请的另一位童鞋成功争取到了. 所以感觉只要积极点应该也能拿. PHD项目要求GPA 3.5, 最后LZ也录了.7.Washington State U.目前比较集中在health comm和technology两块, 感觉不是很真诚的学校. 奇葩的是一位中国童鞋平均分83%, 被WSU告知录取后又在某天突然说GPA经过换算不到3.0要取消录取. 更奇葩的是LZ 平均分80%, 一直到最后把他家拒了都未收到GPA不够的通知. 不敢妄用阴谋论, 但这学校也真心不靠谱, 哪有录取了以后又收回去的, 给咱老实巴交的中国学生造成多大困扰啊. 大家以后申请可得多留心. 8.8. U of Washington. 研究方向比较齐全. 官网上写的录取条件很低, 小米回信也Nice, 其实该校对中国学生挑选非常严格(MS相对容易, 不过MA和PHD的话, 据我所知今年中国人几乎全军覆没,其中不乏米国传媒牛校硕士). 对自己有信心和/或对西雅图特别有感的童鞋可以试试.9.U of Wisconsin-Madison. 传媒牛校, 大众情人校. 官网上宣称MA有一半以上能获得超过30%的financial aid. 事实证明该校最近几年穷困潦倒, 不仅MA, 连新录取的PHD都没钱. 他家的信上明写着今年的钱只够提供给现在已经在读的学生. 不过正因为缺钱, 项目的录取率也极高. 据小米说每年有120个左右的人申请, 超过50%会被录取(今年我知道申UWM的都被录了). 想要名校光环或者想以名校为跳板进军PHD的童鞋可以考虑, 个人觉得比UFL综合性价比高很多!10.U of Denver. 该校专排综排都属于不高不低还看得过去, 集中在Critical /Cultural研究. 要拿TA的话T口语必须26分以上. LZ最后没给奖就是因为这个. GPA要求3.5, 不过LZ也被录了. 各位GPA比我高的可以大胆申.11.U of Oregon. 学校在免税州, 气候好, 传播学研究的知名度还不错. 特别介绍他家的MA在第二年可以内部申请直接进入PHD项目, 硕博连读一共4年,对于不少一心从事学术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12.CUHK. 申CUHK完全是因为费用便宜. 后来材料没做好就匆匆交了(比如CV上一页竟有超过30处单词拼写错误), 中途又遇到快递出问题材料过了截止日期20多天才到. 可能正是因为本身毫不重视的态度导致被CUHK默拒. 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CUHK被中国学生惯坏了. 首先其是我唯一一个见着在官网上明确说明不允许(Will not be entertained)申请人联系老师, 不允许问小米申请状态的学校. 其次对硬件要求极高, 平均分高于85和985,211, 有一条占不到的就非常渺茫. 说得好听点是对中国教育了解, 说得不好听就是强行把申请者分成三六九等. 话说回来, 反正每年有这么多学生往HK涌, 人家当然可以居高临下, 想怎么选怎么选.13.加拿大学校. LZ申请时顺便还联系加拿大学校, 感触最深就两点:(1)加拿大学校吃硬件, 平均分没83想拿奖几乎不可能;(2)如果说美国看重申请人的potential, 加拿大则比较功利, PHD申请时都要提供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 那些有切实可行计划的applicant更容易被录取.[b]四、感谢[/b]在准备GT考试和申请的近两年时间里, 总是想象自己收到Offer时的兴奋并聊以自慰. 到真正拿到了, 却发现有更多事情要去完成, 去国外读书不过是为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生活的美好也绝不仅限于此.感谢申请的过程, 让我感悟到梦想的力量, 让我体会到被认可的快乐, 也让我认识到人作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感谢2013传媒群的全体战友, 感谢你们对我选校与申请的帮助, 感谢你们在我申请最困难的时期对我的安慰与鼓励;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和朋友, 感谢你们在这两年时间里对我的支持与尊重;最后感谢我的妻子,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 将我从加班-饭局-陪领导的三点一线生活中拉出来, 对我说:“你可以达到更多”, 并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这是我最近几年来做的最不后悔的决定.未来怎样谁也不知道, 至少我们都已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又向前了一步!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