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谈谈加国两种类别的Master(非CS类的Engineering专业)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100 移动端
加国的14-15申请季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最近坛子里很多版友问关于Master申请、MEng v.s. MASc 的对比等问题,下面结合我自己一年来的一些认识谈一谈,主要针对的是 加国 Engineering类别的,包括MSE / MIE / CIVIL / ECE / Chemistry。 先说明一下,我在这里所说的M.A.Sc.指的是全奖录取,主要是在安省。BC那边的自费MASc是怎么个情况我个人也不了解,不在讨论之列。本文现暂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录取难度 2.两者的所谓“含金量” 3.再说“含金量” 4.Native 中的部分 Master

1.录取难度

总体来说 MEng  < MASc

当年申请泡论坛的时候,包括猜版在内的很多人都说过加拿大无保底院校一说。这个说法非常适用,我本人到这一年以来,很多时候和朋友扯淡时会提到自身的硬件条件,比如本科GPA / 院校出身 / 发表论文(绝大多数没有)等等。在我接触过的所有Master学生中,优秀的MEng硬件条件和MASc相差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同院系不同导师的MEng和MASc的条件在我个人看来几乎在一个档次甚至前者略微高出一些。同为DIY,最后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运气确实有很大成分。

在这上面我说总体难度MASc > MEng,只是因为据我观察:

1). 一些MEng program录取条件参差不齐,偶有二本(GPA高或工作过几年)和低GPA(多为名校)的被录取者。但是MASc我目前还没见过GPA和院校出身有明显短板的被录取者。

2). 我本人所在的学校,不少条件不错的本科生会有意向读Master,这些人比国内的申请者相比优势不言而喻(和国内考研复试一样你懂得),但是一样有想搞MASc找不到supervisor而读MEng的。

3). 不少MASc录取都是在国内已经保送研究生,读了一年后觉得没意思或者老板太操蛋而出来的。甚至这些人中都有一部分申请的是MASc最后被录取为MEng.

最重要的一点:录取internationalMASc,很多奖学金你都没有资格申请(要求是PR或citizen)完全是老板拿funding在养你。但是native,就可以申请很多学校、安省的奖学金,老板的负担会小很多(导师会扣除一部分甚至全部scholarship,作为他招下一个学生的funding)。而且native第一年不存在语言问题、不需要适应新环境或者适应非常快。这几天版上在讨论导师Push的问题时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来,international需要更长时间适应。说句大白话,international MASc拿两年的钱,只干了一年的活,如果导师第一年就逼你干活很多人会非常痛苦;而native第一年在上课的同时就可以做一些research并不像我们这般要死要活。这不是说国内的学生就娇气,而是这个适应的过程确实需要时间。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对咱们不利的因素,但是你只要足够优秀,确实比国外的average高出很多,在条件不利于你的竞争下完全可以拿到录取,这是硬实力。另外还是有些外导或华导会因各种原因偏爱中国学生,这就包含在上面所说的运气成分了。举个例子,我室友的外国老板偏爱中国学生就是因为他曾招到过两个堪称天才的international,其中一个在他手下继续读了phd毕业直接拿到了美帝某校的associate pro……所以他至今还偏爱中国学生,虽然最近几年招到的都是水货,但还是愿意招老中……

另外,拿我自己来说,有次我跟我的导师扯蛋,我问他当年为啥挑了我,他说很多因素 PS /CV/Competition/GPA他都有考虑,最后自己搞出一个list,我在top N里面,所以就收了我。我问我有啥让你印象最深刻,他说并没有某项具体的考量,只是看完了一个application file之后的总体感觉而已……当然这只是个例,但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以,论坛里很多新人问“我的条件申MASc / 某名校到底有没有希望”,我个人认为着实是废话。这其中起作用的因素太多了,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的GPA和院校出身没有明显短板,想要拿全奖的master,就只能广撒网。如果稍微有些短板,Top的MEng希望也很大。这也就是白版在定位贴下面经常都是重复同样回答——“广撒网”——的一个原因。 最后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加拿大这两年各学校MEng放水扩招相当严重,似乎在跟美国学习。所以MEng该赌一把就赌一把,把名校申一申试一试,万一被录取了呢?

2.两者的所谓“含金量”

首先声明一点,这里并不是想刻意贬低某一种,只是谈我个人的见闻和感受而已。 如果你是就是为了出来长见识毕业就回国,我建议亲自去查一下教育部海外学历认证方面的资料。如果二者认证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个人觉得没啥区别,天朝上国你懂得。如果是为了找工作移民 或 工作几年再回国,这其中的区别,至少我至今还没有感受出来。我之所以列出这点来,是供那些一心想要提高姿势水平的好学生们仔细考量一下。 如果你去看各种中介的说明,往往会看到一些什么“加拿大教育质量高”之类的废话。但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论,如果你只是读一个course-based master,这所谓的教育质量高确实没怎么感受到。一般而言course-based是两年之内完成8-10门课程(以U Toronto为参考,其余学校一般都比这个少,例如McMaster只要6门课+project)。也就是一学期2-3门课。

这些课也基本是和MASc或PhD一起再上。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刚开始的时候各种头疼,不过以我个人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自己上课的那段时间,课真的很难?根本不是!你觉得难很多情况是因为:

1.语言不通

关于语言问题,无需多说,有些老师会顾及你,而很多老师不怎么会。这种情况下一般你要花比别人多3-5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多看书,但是2-3个月就能够基本克服了。

2.基础不牢

基础不牢,主要是天朝的本科教育你懂得……老师应付、学生刷刷题就能拿高分,或者有些东西本科老师根本不讲。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据我观察凡国内本科直接过来读硕读博的都很严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有一年半载的刻苦努力是不可能赶得上的。

3.老师口音严重而且说的快

单有口音还好,但要是既有口音说的还飞快。这个问题完全无解……

4.体系对接问题

你在国内学的很多东西国外完全不用,特别是一些软件、编程方面的东西。

5.自己根本没有花够足够的时间

我本人参加过一些学校的讲座,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跟得上语言、上课认真听讲,那么基本上一门课课余时间花10小时左右可以学得比较扎实。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在还没有把语言关闯过的情况下一年都过去得差不多了。所以你要花多长时间可想而知。而第一年你如果在GTA上学,肯定又是赏枫叶又是大瀑布又是大早起在网上跟国内的狐朋狗友瞎扯淡,有几个人能安静下来做到周一到周五能够安心学习的?

就在考虑到上面所有因素的情况下,只要你稍微努力一点,基本拿到个A甚至A+跟本不是什么难题。LZ不才,正儿八经上的五门课,除了老板的课几乎都是打酱油,仅仅做作业+project(deadline之前一周开始做),rerence reading从没看过,考前一周开始突击finalexam,分别是A+、A+、A、B+(没错,最后这个就是那个阿拉伯口音的,我从头到尾就没听懂过完整的一节课!)。LZ身边不少PhD朋友水一水就是A,努力一下就是A+。 上面说了这一大堆,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加拿大的课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而且多数情况是比较轻松的,很多课甚至你水一水教授就会放你过了。在这方面,反观国内的一些顶尖学校做的反而要比这边好。 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只是course-basedmaster,平心而论和国内的顶尖名校相比绝对比不上。在此期间得到提高的很可能就只是我们本就很烂的英语而已。你如果毕业之后立即回国工作,和国内名校毕业生相比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黑完了course-based,下面来黑一下research based。 Research based,我刚才查了下U Toronto的网站,Engineering下面的主要专业(Civil / Mechanical / Electrical / Material / Chemical)是5-6门课+thesis。其他学校如McMaster为4门课+thesis。大多数情况下是第一年和MEng一起上课,同时读一点点paper算作literature review(少数push的导师第一年就要求做research的暂不考虑)。所以第一年水一水也就过了。 和MEng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二年的Research了。这个东西着实就是不同老师不同风格了,但总体来说,就是发至少一篇journal paper+2-3篇conference灌水,而且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你导师绝对,弹性很大。但总体来讲,一个不错的supervisor,也就是两个星期见一次面,谈一谈进度和问题,逐渐积累出来一个不错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些人(比如我本人)的这个部分几乎完全是按照导师已有的想法来做,实现或验证他的一些猜想罢了,想要做到独创的见解确实是凤毛麟角。

Research的好处:

1.你可以提前体验一下PhD是个什么状态,所谓PhD不过就是research三到四年而已

2.体验到你所在学科的最新(2-3年前出的)成果,增加你今后和同行讨论时装B的材料

3.你在技能上有一定的提示,比如Matlab编程之类,但这些工具往往是industry用不到的

4.能力上的提升,但非常有限(比如分析能力)

Research的副作用:

1.Master的research大多数是浅尝辄止,甚至有些research所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在几十年后看来是完全无用的(当然这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常态)。但是当你看到那么多教科书上的结论都被一群researcher一一推翻重建之后,你会做何感想?我本人是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傻X……甚至现在看到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会不由得去想这个方法有待考量之处……在我个人看来,对于一个以后要成为professional engineer的人而言用处确实有限。

2.和上面类似,我个人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三观尽毁……想找人扯扯蛋吧,MD和我一个组的PhD或MASc每个人 research area都不同,根本就是鸡同鸭讲。在师妹面前想装一装B吧,她还在第一年为各种语言问题乳酸(男蛋疼女乳酸)的阶段,对这完全没兴趣。总之就是这个领域里除了顶尖的那几个骨灰级大师和你导师(导师也就一星期扯一个小时而已)之外没几个人知道你在干什么或你做的research有任何意义。

综上,这个research相比于course-based最大的好处就是PhD的预演,二则是接触一下学科的前沿和一些工业界不用的软件。(还有一个是提升你的逼格,在同行面前可以装一装B:劳资也是做过research的人。但听懂你在装什么、逼格有多高的人,60E人口中一般不超过一百个)。对你找工作帮助非常非常有限,如果非要说有,也就是你导师在推荐信里为你吹的一通NB罢了。 结论:research based相比于course based,优势在于这是读PhD的试金石。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感觉卷铺盖滚蛋就是,省的浪费四五年的大好青春。

3.再说“含金量”

上面已经说过了,我个人认为就找工作而言(我相信大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个decent job,而不是为了什么继往开来、登上学术巅峰),两种master的区别并不大。 下面说一下这种master相比于bachelor到底有多少价值,也就是Master包括PhD的course到底有多少价值。 首先我想纠正下国人传统的误区:学历越高学的也就越多。说得再清楚一点,我个人认为,master和phd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学知识而设的degree。他们最核心的要求是research,课程就是为你research做铺垫而已。至于course-based完全就是“本科第五年”。 下面再来说我个人对于grad course的理解: Grad course完全是以自学为主,Professor所做的,大多时候就只是列一下提纲,捡重点问题说上几句,回去自己要做的其实就是自己去阅读,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一看。如果你不感兴趣,就只看看教授的PPT或讲义,考试也可以过得了,甚至还能拿个不错的成绩。有些Professor放下来的project就是让你自己读一些东西做一个presentation而已。 作为对比,谈一谈本科生的课程,我本人至今一共辅修+TA三门本科生的课,课上老师会很负责的讲解例题(至今没有碰见敢放PPT讲例题的,都是手写),甚至还有专门的Tutorial来讲例题。所有概念可以说无比清晰,那真的是在“学”东西,而且是最实用的东西。 这一对比就能看得出来,论学知识,你该学的本科其实就应该铺开了,至于某一个领域专门的知识,有可能需要一个人来引导你一下怎么入门,但入门之后还是得靠自己自学。一个月前我在招聘会上问OPG的vice president他们招人招不招graduate student(招聘会上Master和PhD的统称),他回答我的大意就是: 一般而言grad student我们会以对待优秀本科生的验光来看待,招graduate student,是因为你们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一个有数年工作经验的professional engineer也完全可以做到,还比你们要好很多。我们招你们只是因为现在确实缺这方面的人手,experienced engineer又招不到(言外之意:他们太贵)。 这段话怎么理解?留给诸位版友自己品味吧。 若干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MASc与MEng究竟哪个学到更多东西?

上面我已经说的相当清楚了,再强调一下,学到的东西多少只与你个人的努力相关。同样是一门课,把教材通读N遍+rerence reading和只做作业,在final exam的区别可能就只是A+与A的差别而已。学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MEng的project含金量如何? 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要求。导师要求再严,你自己想水一水毕业,一般也不会卡你。导师想放水,你自己认真努力搞清楚了每一个步骤,那能学到的东西也会不少。 极端的例子,我认为我们系里有些MEng所做的Project,比我这个MASc的thesis做的好多了!

4.Native 中的部分 Master

此处所说是我自己这个领域内有限的几个native同学和偶有扯淡的其他领域歪果仁的零星看法。LZ所在的系,grad student一共70+人,native 15人左右。 1)  读MEng只是为了拿到这个学位这辈子都不再读书了,因为Engineering毕业的混的好若干年后还会读一个part-time的master来个头衔,干脆劳资现在就直接搞之算了。(此君与我同领域,计划一年内完成了两年的program,因为实验室出了事故仪器损坏延迟毕业,正在继续做实验。持这种态度的native我们组至少三个,包括一个PhD)

2)  Master’s degree is good enough for engineering. But to be a Doctorwe have to stay in school for over 10 years in Canada’s system. In othercountries like UK, their system is much shorter. (医学院的某Doc的原话)

3)  本科成绩很好,为了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读PhD而读MASc,现已基本放弃了读PhD的想法 (与我同导师的某君) 4)  工作过3-5年后,来读一个master,提高一下自己的平台(同系我认识的>3人,既有part-time,也有full time) 再说下系里已经毕业的几个nativeMaster的去向 1)  某女,算是白人美女了吧,现在安省北部某小镇当中学老师(这跟天朝有点像对吧?) 2)  一白男两白女,似乎比较喜欢自己的领域,找到了professional的工作 3)  某白男,我的officemate(一个办公室就我俩),本科时在实验室帮忙,稀里糊涂地就读了master, 然后转PhD,似乎比较清楚自己找不到教职,对毕业后的去向似乎不怎么发愁(家里开农场,你懂得) 暂时就写这么多吧……这都将近五千字了!劳资当年可是高考八百字作文都凑不够字数的人哪!啥时候变得这么能扯了?……

版友还有何问题请在下面留言,我会找时间继续补充本帖进一步完善。

原帖作者:z1c9x7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