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给背景普通的申请者| 非牛小本JD总结
我本科是在某985学校学的是环境类专业,理学学士,GPA3.15,班里倒数。大学四年没有拿过任何学术类奖学金。大学的前两年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社团上,虽然自觉收获颇丰,但并无一官半职,因此简历上也写不出什么耀眼的头衔。大三开始专心学英语、准备LSAT以及水水科研(最后也只是二作发了一篇国内核心,还有一篇SSCI接收了到现在也没发表)。LSAT166分。无牛推(一封本科导师推荐信,一封学院副院长推荐信),无实习(申请季开始时才拿到T1内资所的实习岗位,因此申请的简历上只能写“即将开始”之类的话,也就没有律所PAR的推荐信)。高分通过司法考试(这个与前面所说的实习可能是简历上仅有的两个加分项)。
申请结果(不完整,还有好多学校没有消息):
Offer:UMN(Full Ride), Fordham($75,000), BU($45,000), W&M($30,000), WUSTL($ promised) AD:GW, UW, Emory, UIUC, OSU Rejected:UCLA Waitlisted:Georgetown Pending: Northwestern, Cornell, USC, Vanderbilt
下面,就分项目详细谈一谈申请中我的一些体会。
1. PS
写PS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我前后重写了三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修改了6遍才定稿。大多数法学院都要求PS的长度不能超过两页纸,还要双倍行距,算下来最多也就是700字的样子。即便不要求长度的法学院,我觉得文章写得简洁也是基本的礼貌。我相信,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在如此之短的篇幅中展现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己。很多人的PS最后都写成了流水账,看起来像是一个加长版的Resume(我的第一稿也是这个样子)。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策略。首先,这造成了信息冗余,浪费了宝贵的篇幅。其次,这导致信息空洞而不生动,很难抓住阅读者的眼球。
设想你身处一个人数众多的party,每个人都会与你攀谈,聊聊他们自己。一整晚结束后,请问你最容易记得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以我的经验来看,类似的场合,最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都是那些富有标签感的人(这是我自己创造的词汇么……囧)。何谓“标签感”?想想你经常用来指代不太熟悉的人的那些单词:“那个口音很像上海人的广东人”“那个富二代”“那个摄影爱好者”等等。你的PS,应当也力求给审阅者留下类似的印象,当他(她)回想起你时,想到的不是你的GPA(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对于大量离散数值的记忆能力极其低下),不是你的LSAT,不是你拿了什么奖,不是你出身于哪个学校,而是“那个自学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话剧演员(是的,我的PS加的就是这个标签)”“那个在竞赛中一次次挽救了即将分崩离析的团队的木讷男生”。请承认,PS不是个人自传,无法涵盖你想说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做出取舍。写下来的东西,就是能够使别人给你贴上充满正能量的标签的信息。
一个完整的标签,我认为应当至少包含下列要素:一段(真的,一段就够了)在一定程度上与众不同的经历,关于该经历丰富而相互关联的细节,你对该经历的认同感,该经历隐含的你优秀的特质。
我记得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普通的”护士,在LSAT分数很低的情况下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她的PS写的是她911那天在离世贸大楼最近的一家医院抢救伤者并帮助他们走出伤痛,最终获得新生的故事。虽然极少有人有如此的巧遇可以获得这样的经历,但我想说的是,一段经历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当事人那种“敝帚自珍”的情怀,这也是我对上文中所谓“与众不同”的定义。牛人太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但当你认真诚恳的把你内心最希望讲述的经历说出来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品行、能力往往都是一目了然的,而挖掘这种经历的过程,也往往对你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大有助益。
上面只是泛泛而谈,而且,也只是PS无数种写作思路中的其中一种。但我想既然是我来谈个人的经验,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请务必注意,每个学校对于PS的要求不尽相同,一定要做到量体裁衣。
2. 推荐信
一份PS,两封推荐信,这是大多数法学院要求的标准申请配置。我觉得自己还是太实诚了,就准备了两封,但后来在提交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法学院都可以接受高达四封的推荐信。推荐信与PS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其主要作用并非用来印证你PS的内容,相反,推荐信应当用来提供那些“很重要但又不适合自卖自夸”的信息。我认为,学术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人性格等客观指标均可使用推荐信进行阐述。这样,不仅弥补了PS内容过于片面集中而遗漏重要信息的缺陷,而且,这些内容由第三人来进行认证更加具有说服力。当然,这些文书之间内容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已达到相互印证的效果。我曾经看到美国法学院的申请博客上说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会先拟好推荐信然后让教授签字,因此如果能在推荐信中附带一两对申请者进行轻度批评的话反而能够大大提升推荐信的说服力。
3. Diversity Statement
申请者的多样性是法学院很看中的因素。与PS不同,DS属于你对自己情况的客观陈述,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气上都应当避免夸张和过于主观。中国申请者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多样性因素,毕竟同一所法学院数百名学生中中国籍学生的人数往往都仅为个位数。那么,这种情况下DS应当怎么写呢?我的一个想法是把DS进一步拓展为对于自己重要信息的描述。也就是说,推荐信及PS中都没有能够提到的或者表述不够充分的信息,再次用DS进行补充。以我来说,我谈了自己在参加交流项目时与日本同学对于资源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时所体现的自己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异性,同时借此阐述我是如何利用这种特异性来“启发”日本同学的。当然,这种写法不很常规,也遭到了帮我修改材料的JD朋友的非议。
4. 小结
用法言法语来说,Resume就是你的证据目录,PS是代理词,推荐信则和DS是具体的证据(或者说专家意见)。待证事实就是“我是一个合格而且出色的申请者,有资格进入贵院学习”。
5. 面试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参加了四所法学院的面试:Northwestern, Vanderbilt, WUSTL, Boston University。前两所是由其在北京的中国校友现场进行的面试,后两所是通过电话与录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进行的面试。先说前两所。
校友面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面试官人都很nice,毕竟他们都是自愿报名承担这一任务而且往往没有任何报酬。因此,校友面试官一般都是对自己的母校认同度极高而且性格很开朗友善的人。整个过程基本就是面试官先对着你的简历要求你做一些解释和说明,然后再跟你聊一些跟JD有关的话题(并非一问一答而是正常谈话的形式),最后再邀请你提问。校友面试时间很长,我的两个面试都聊了近一个小时。我想说的是,哪怕仅仅为了跟这两位名校JD毕业生加资深律师聊聊天,交得那些申请费也值了,因为话题自由,交流充分,确实获益颇丰。
后两所学校都是跟美国人电话聊。时间往往在20分钟以内(WUSTL居然只跟我谈了7分钟……),问题也比较正规。基本就是Why Law? Why American Law School? How is your internship? What is your future career plan?同时也会最后给申请人提问的机会。
我的建议就是,面试过程一定要放松。如果在申请的过程中法学院主动要求面试,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你还比较感兴趣,录取的可能性较高。面试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也还是测测你的口语。因此,沉住气,慢慢说就行。
另外,面试时回答问题请务必坦诚,不要添油加醋。因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一个例子就是在BU面试时,我说自己已经通过司法考试,是一个practicing lawyer了。结果面试官立即质疑,说你们中国不是考完之后要实习一年才能拿证么?我就非常尴尬,只好进行解释补救,说我的意思是我“有资格”执业了,但是还没有度过实习期,但显然面试官对这种解释不很买账。
就先写这些吧,吃饭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各位加油!
原帖作者:fanwangjfd 立即咨询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