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分享一下自己两次成功一次失败的申请经历
申请过一次Master两次PhD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一直都想写点啥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期待能够给后来者一份参考,为他们的申请提供一些建议,为大家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哪怕一点点帮助。
先声明:本文纯属个人经验总结,大部分纯属个人观点,小部分会借用在申请过程中同教授、前辈交流之后的观点。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有任何疑问,也欢迎回帖留言咨询。 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各方面条件一般,绝非二代,也绝非大神,录取结果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所谓名校,所以绝非炫耀。我这个情况可能更属于普罗大众,跟大多数人情况都差不多,只是想单纯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本科:985&211学校,工商管理专业。
第一次申请:2012 FALL MIS master
硬件:T 94;IELTS 7.0;GMAT 680+3.5;GPA 3.4。 录取结果:(时间长了,好些忘了)UPITTS, UT-DALLAS, CMU, UArizona, UW(最终选择)。
第二次申请:2014 Fall iSchool PhD
硬件:T waive;GRE: 315+3.0;GPA 3.75。
申请学校:UMD ISCHOOL, UW ISCHOOL, UC BERKELEY ISCHOOL, UPITTS ISCHOOL, SYRACUSE ISCHOOL
录取结果:全拒。
第三次申请:2015 Fall iSchool PhD
硬件:同上
申请学校:UW ISCHOOL, UMICHI ISCHOOL, SYRACUSE ISCHOOL
录取结果:Syracuse iSchool
方向:sentiment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large scale social network data mining
本文总共会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要出国?自己适合不适合出国?留学的意义?
硕士还是博士?以后的路怎么规划?
如何选校?主要看综排?专排?地理位置?费用?
如何安排时间?
关于套磁、面试
应该不应该找中介?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出国?自己适合不适合出国?留学的意义? 我自己现在在这边呆了两年半,时间不长, 但对这个问题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认识。
出来之前,总觉得出来的理由很充分: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去世界顶尖的学府进行深造,去认识更多的朋友,了解不同的文化等等等等。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一直都把出国留学作为自己的一个梦想,国外那些个历史悠久的大学让我魂牵梦绕。
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票offer,然后觉得:哇,梦想实现了,感觉非常的开心。于是2012年9月,一个人拖着两个大行李箱,屁颠屁颠就来了美国。 可是真的在这边呆了一些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以前想出国的理由,确实不仅仅是“梦想”这么简单。
除了所谓有梦想,还有一部分是别的因素:出国的人虽然很多,但相比国内那么多的同龄人,毕竟是少数,有那么些虚荣心在做怪;出国是个贴金的事情,感觉出国读个书,自己就很牛了一样;在国内考研也没有考上的把握,自己数学一直学的不好,但是又想有高学历,那出国理所当然成了一个选择;大家都出国,那我也出去看看;或者最简直粗暴的理由,出国可以学好英语。 也就是出来之后才开始去想这些问题,到底为什么来?
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周围各种各样的同学都有,有奋发努力的,也有吊儿郎当的。就这样迷茫了一段,有一天,在我努力终于找到一份实习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我出国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贴金,更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会走得更好。
我觉得对于我这种性格,在国内那种环境下,真的特别不痛快,以成绩论,以名次论,以出身论,即便我的本科学校并不差,我也毫无乐趣。
反而是到了这边以后,感觉自己真的大变样。本科的时候,也有些吊儿郎当的感觉,但是到了这边以后,每当看到身边那么多的同学,都比自己努力,每天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在图书馆里看到那些刻苦的身影。突然觉得,我如果不这么做,会显得很另类,于是我也变成了这其中的一员。 两年硕士所下的苦,比大学四年加起来还要多得多的多。以前上课总是玩个手机打个游戏,现在上课却是认真听讲;以前课下就知道吃喝玩乐,现在课下多半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上自习中度过;以前一到假期放假回家就放羊了,现在快到假期就想办法赶紧找个实习以保证假期不会虚度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留学带来的改变绝非一点半点,它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以前本科的专业,绝非我想学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学什么,到了这边更是迷茫。但是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迷茫,不断的摸索,我终于找清了自己的方向。
我想,大概在这种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校园环境中,更容易去摸清自己的定位,更容易去找准努力的方向。 因此,留学这件事情,让很多人变得更好,更优秀,对自己未来的路也更加清晰。 至于其它方面的,比如生活上,人际交往上,不做出评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有的人会做饭,有的人会去外面吃,有的人出了问题会自己解决,有的人去找别人帮忙。
但不可否认,在这么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一定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也一定会锻炼一个人的独立能力,至于能到什么程度,就因人而异了。 所以,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留学,应该不应该留学,这个问题首先得问问自己: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想出国留学。
如果就是觉得想跟风,或者单纯的想贴金,或者是想炫耀,那还是不要出国了。在国外需要牺牲的东西,远比得到的这些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多的多。
如果留学的目的确实是想学东西,想提高自己,想去世界著名学府深造,想变成更好的自己,那就来吧,这里一定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好地方。 第二个问题:硕士还是博士?以后的路怎么规划?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几个方向的考虑: 第一:自己的计划是什么?
有的人对学术毫无兴趣,只是想读个硕士,亦或是通过留学,拿到硕士学位,然后找份工作,目标在工业界的,那么还是建议读硕士吧。毕竟美国的博士一般来讲都非常的学术,尽管说以后毕业之后涉及学术的工作没有工业界那样多,但是博士项目还是以培养学术界人才为主,项目的设计,课程的安排,大部分也都是以培养学术人才为参考而设置的。比如说,有很多学校都会在博士项目中加入博士生带课的安排,让博士生去为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上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教授。如果目标是工业界的话,这种安排会让人感觉非常的无聊。而很多硕士项目就是以培养工业界人才为主,那些项目可能更加合适一些。因此,到底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计划是什么。 第二:自己的经济情况。
我身边很多人,出来读博士,问其原因,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博士不用花钱。硕士很多都是自费,而博士一般都会cover tuition,并且提供stipend以及health insurance之类的。
这当然也是一方面的考虑。但是如果以这条作为理由而选择读博士,那么就请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读到一半quit是非常损害信誉的一件事情。前些日子网上流传的关于密歇根大学教授给中国清华学生的拒信(no offense),且不论真假,但这种行为确实会对后来的申请者造成很大的障碍。倘若有朝一日中国学生真的失去了信誉,那就追悔莫及了。 第三:时间。
我在申请博士的时候,跟很多人聊过,他们都不选择申请博士而去申请硕士的原因是:PhD is a big commitment。五年时间,一定要想清楚了!硕士项目大部分只要一年两年或者两年半,少数是三年,相比之下时间比较短一些, 如果时间因素比较重要的话,也要考虑清楚。 总之一句话,如果选择读博士,请一定要坚持到底。 第三个问题:如何选校?主要看什么?综排?专排?地理位置?费用?.. 这个是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分阶段分情况来说: 第一,如果是读硕士,而且目标是毕业之后在美国找工作,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其次是专业。学校,费用的话因为面异,能承担的起就好。
为什么地理位置排第一位呢?
我本人的专业是IT相关的,我人是在西雅图。众所周知,西雅图是美国除了湾区以外第二个高科技中心,众多高科技公司云集,像微软,亚马逊,Expedia之类之类的。那么这里对于学IT的学生,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在第二年的时候,都是一边上课一边在企业做兼职:有些是在amazon,microsoft这种大公司,有些是在一些local startup的小公司里。但无论如何,西雅图有很久多很多的机会,提供给有志于进入IT领域的人。
暑期的时候,也可以就在本地做实习。找工作的时候,遵循地理优势的原则,来参加校招的企业也会非常多,去on site面试也相对容易的多。在这个阶段,好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倘若对比一下我即将要去的Syracuse,在小地方就没有这么多平时做part time的机会了。 第二,如果是读博士,我个人觉得还是专业和导师更重要一些。
毕竟博士期间还是以学术为主,学校一般也会提供RA、TA之类的机会。那么相对的,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就会弱一些。而专业和导师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去向,所以专业和导师在这个时候会重要一些。 第三,如果以后有计划回国,很显然学校的名气是第一位。
国内很多人到现在都会觉得加州理工是野鸡大学,而TAMU更是名气连蓝翔都比不上(again,no offense)。如果要回国,一定要选那种国内人一听就如雷贯耳的学校,此时专业反而显得不是太重要了。 第四,考虑考虑自己的承担能力。
学校好地理位置也好的学校,大家都想去,但为什么有人不去呢?钱。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在纽约一个one bedroom一个月得2000块吧?(经验,非统计数据,如有出入请指正)在Syracuse有500-600块就足够了,相当的生活上其它费用也会增加。所以这个就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了。 最后说说排名的问题。
排名永远都是国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永远都是大家心中的痛。“我一定要去前50的学校”,“非前20学校不上”等等类似的话听的太多了。我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排名好的学校一定会好。
但是来了这边之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个人感觉美国的学校是分档次的,比如前10名是一个档,11-50是一个档,50-100是一个档,大概是这样子。同一个档次学校差距并不会太明显,但也不是说不同档就差距那么明显,10名和20名的学校其实也差不太多,只是感觉上的差距而已。
我在实习的时候,有一个uw cse的实习生,说到学校问题上的时候我就跟他讲,我说要是cmu把我录了,我肯定就不来uw了,他问为啥,我说cmu的计算机比uw好啊,他就很不解的问我,why do you think so?然后他跟我讲了原因,他觉得在西雅图这边,平时接触到公司的机会要比匹兹堡多得多,不见得uw的cse一定比cmu的差,要是他他会选择留在西雅图。
这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全美国有这么这么多的人在从事计算机行业,也有那么多的成功人,并不都是cmu毕业的(again,no offense),但是大家一样做得很好。
也就是说排名这种东西,其实很多时间并不是那么重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30名的学校不一定比50名的好。更深层讲,每套排名都有自己的系统,都有自己的算法,参差不齐,怎么确定相信哪个不相信哪个?换个角度讲,排名是给需要的人看的。你若觉得有需要,那就去相信,如果觉得不需要,那看看就行了,因为有比排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在学校的表现,你的GPA,你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你在面试时能够展示给面试官的东西。
第四个问题:如何安排时间? 这部分在一些别的日志里一定是有更加详细的描述。这里我主要分享一下我第一次和第三次申请的成功的时间表以及第二次申请失败的时间表。
第一次申请:Master。8月份开始写文书,9月份就开始选择学校,9月30号寄出第一个材料,剩下的我在一周之内全部寄出,最后一个是upitts,10月8号,然后10月10号收到了他们家的offer,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别的。 第三次申请:PhD。由于推荐信数量的原因,只能申请三个学校,于是第一个学校理所当然的选自己学习。从1月开始,就开始陆陆续续跟教授做项目,到8月申请时,手上有三个项目在跟做,同时手上握有本校博士录取委员会两个老师的推荐信。
在这个时候,我了解到,学校一般不偏向于收本学院的毕业生,为了diversity,再三考量后决定还是申请,结果出乎意料:面试都没拿到。原因就是因为不收自己学生。
第二个选择是Syracuse。syr是8月份开始找老师套磁。结果很幸运,第一封套磁信发到了dean那里,dean将我引荐给了PhD program director,然后director又把我介绍给了学院5个我这个方向的老师,于是就顺理成章地skype,Email,phone各种交流。
等到10月的时候,已经得到了dean的邀请,去做一次campus visit以及参加syracuse在西雅图举办的校友会,跟dean以及若干教授碰面。10月11月准备申请材料,12月交材料,1月20号拿到interview,1月30号skype interview,2月5号拿offer。
第二次申请:PhD。当时由于是一边上课一边申请,而且由于PhD截止日期一般在12月1日左右,刚刚跟我们final时间冲突,因此准备相当不充分。11月才开始写文书,写各种材料,然后11月底匆匆忙忙的把申请都交了。结果不出意料,全军覆没。 总结一下以前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申请准备要趁早。
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在最后。考试要赶早,套磁要趁早,文书要趁早,推荐信要趁早联系,反正赶早不赶晚。由于有些学校的Master申请还有round这一说,因此赶早的话,会占很大便宜。而且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早点发生总比晚点好。 第五个问题:关于套磁、面试
上面也share了一点点我套磁的经历。我觉得最成功的就属于这次跟syracuse的套磁。很幸运地由dean引荐,到director,再到各种professor,最后在申请前已经跟老师打过好多次电话,也见过面,跟dean面对面聊过。
套磁这点对于申请博士尤其重要,当然也有人不套磁就拿到offer的,这种情况也很多,但是作为咱们来讲,套磁不会有什么坏处。多跟老师套套近乎,增加一下自己的知名度,总是有好处的。
套磁一定要看好人,先研究明白这个教授的背景,看看跟自己适合不适合,再去套。有回复的时候,如果自己拿捏不准应该怎么回,可以发个帖子到澳际上,让版友们帮忙看看,大家共同参谋。
套磁邮件一定一定要写得非常的出彩,要能够阐述至少一个自己的项目成果,然后尽量往老师的研究方向上靠,要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老师的兴趣,否则就没戏了。
一个老师每年在申请季的时候会收到很多的这种邮件,除非你很出彩,否则连回复都得不到。一般教授对于套磁的回复,都是谨慎态度。因为第一,他们说了大多数情况是不算数的;第二,就算他们想要,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是admisstion committee说了算,教授自己没有权利决定。但是还是要进行,提高自己的曝光度。
硕士一般没有面试,少数有的我也不是特别了解,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这里说说博士面试。
面试这种东西,随机性很大,每个人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校也各有特点,这里我就说说我的经验。今年我在面试前(PhD),跟我的一个教授讲,他是uw录取委员会的,他跟我说你要不要做一次mock interview(模拟面试)?我可以帮你做一次,然后帮你提点意见,让你更好的准备。我说好啊好啊,于是就跟这个教授做了一个半小时的mock interview,也就是正常面试的长度。
面试的流程基本是,有几个老师,还有个学生做纪录,老师那里都会准备几个问题,流程性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要读博士,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之类的。
接下来,根据你的回答,面试官们会问很多follow up question,这里的原则是在据实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稍作修饰,然后尽量把自己的研究兴趣方向往面试官身上靠。这是因为这些面试官,要么是你在文书中指定的person of interest,要么是他们对你有兴趣,主动要求参加面试。这种情况下,你的研究跟他们越贴近,成功的机率越大。 以下这段话是我当时在面syracuse前syracuse的一个admission committee 成员给我的关于面试的Tips(套磁的时候聊的特别嗨皮,于是他自己给的我这些Tips),原文粘贴:
Write back to the PhD student and ask who will be on call. Then do some research on them and when you answer their questions try to gear your answers towards them. You want as many folks as possible to want to take you on as their student. You want more than one of us to fight for you. Because in a way, that is what it is going to come down too.
大家体会下。
还有一点,当时给我做mock interview的教授跟我讲,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就是当问到:“what’s your plan for the next 10 years?” or “what is your long term career goal?” 等这类问题时。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实际上这是一个trap。在面试官那里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就是四个字: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
因为前面说过,博士项目是以培养未来的教授为标准的,不管以后真的想干什么,想进工业界也好,想留学术界也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我要当faculty。 第六个问题:应该不应该找中介? 这个问题,同样因为而异。有人的实力比较强,DIY没有问题,那最好就是DIY。但是DIY不是适合所有人,我身边的朋友同学,可能有80%都是找的中介,也一样来到了uw。
但是,有一点:选中介,一定一定要擦亮眼,不要去当小白鼠!尽量去选一些相对比较有名气的,或者身边人用过的觉得不错的。我有一个朋友,她的中介是她妈妈在健身房遇到的一个人。于是相当于,她是第一个客户,可想而知,就悲剧了。 先说这么多吧,吃饭去了,有些问题还没有回答完,一会儿再补充。回头等我把跟syracuse那边套磁的一些邮件以及我的教授给我的Tips相关的邮件贴给大家看看。欢迎各路大神批评指正,有不对的地方,还望见谅!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阅读原文浏览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澳际版友yaoyx531所有。未经原作者允许,谢绝其它平台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立即咨询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