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为什么中国家长说美国名校“名声不好”
几年前,许多家长还巴不得把孩子送进波士顿大学。可是最近和几个家长聊,大家异口同声:波士顿大学名声不好呀。其实不仅仅是波士顿大学,从中国家长群里听来的“名声不好”的名校还有许多。比如伊利诺斯香槟分校、普渡,等等,等等。
名牌大学为什么“名声不好”
这些学校怎么了?牌子为什么砸了?在美国,你真是一点线索也没有。人家大多蒸蒸日上。后来我才发现了原因。所谓这些学校“名声不好”,主要是对中国父母而言。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学生收得太多,周边成了“中国城”,孩子四年同屋全是中国人,有人说香槟分校的许多小组讨论都自然改成中文了。另一个原因,则是在这些学校就读的中国学生,似乎后来学业事业都并不那么好,许多还是回国了,求职也没有什么优势。家长郁闷:钱不是白花了?于是,这些大学就开始“名声不好”了。接下来的结果,就是未来的学生和家长们对学校更加挑剔,斤斤计较。
其实,这完全是把中国学生自己的问题嫁祸于人。我过去曾经公开批评过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那种天价的学费、超大的规模、都市奢华的设施。我也曾明确告诉女儿:如果在波士顿大学和麻省大学之间选择,我希望她去后者。她也欣然同意。因为前者的费用是后者的三倍!凭什么?但话说回来,这些有名的大学,贵虽然贵,教育质量还是相当好的。不可能有“名声不好”的问题。事实恐怕是中国学生自己“名声不好”。
首先,在美国任何一个像样的大学,都是中国人成堆。躲中国人是躲不开的。问题是,太多的中国学生,初中高中几年一路刷题下来,英文其实很不靠谱儿,读不懂书,融入不了大学的文化和社区,只能自我隔绝、找中国人扎堆。第二,中国学生申请大学都往高申请,排名靠前就算有面子,但学力不足,表现平平,读研[微博]申不到好学校,找工作更是没门,最终一事无成。家长捶胸顿足,本能地觉得孩子一定是上错了学校。
接下来一代留学[微博]生和家长从道听途说中汲取了这些经验教训,生怕上错学校,全家人拿着几份差不多的大学的录取通知比来比去,举棋不定,夜不成寐,好像一步走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不少人跑来问我,我这个“专家”说不出所以然,最标准的回答就是:哪个便宜去哪个。
我和一位家长有这样一番对话。例子还是普渡。我说,纽约大学比普渡名次高好多,学费贵了差不多两万,但两校水平上的差别,我实在看不出来。既然孩子想当工程师,去普渡吧。家长赶紧说:“普渡中国学生很多,听过混得好的很少,名声不行呀。”恰巧我的外甥和他的夫人双双是普渡博士,当年也是中国省级前几名、顶尖工学院保送级别的学霸。我到他们那里一五一十问了个究竟,回来告诉家长:普渡的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齐名,号称美国三大工学院。普渡本科确实一般了点。但是,学校规定,再牛的教授,也要给本科生上课。你孩子不是想学工程吗?在普渡四年,每个学期都可以选世界一流工程教授的课。且普渡本科生素质不比麻省理工。你孩子要是出众,很容易“矮子里面拔将军”,被教授看中。一旦被某名教授看上,人家也许会主动来问:“到我实验室当助研如何?”这意味着你自动成了他的研究生,学费全免,每年大概几万美元的生活费,最终是世界一流工学院的硕士、博士。这样的学校,名声不好吗?问题是你的孩子是否做得到!
家长听了这话,仿佛是被将了一军,支支吾吾起来。其实我也不难看破:这样的家长,虽然教育程度很高,很明白事理,孩子也算争气,但潜意识里还是受中国社会风气的塑造,把留学当成消费,好象孩子的澳际,就象购买名牌那样容易就能解决。我有个学生,去了纽约一所州立大学BinghamtonUniversity,排名第88 。她SAT成绩也是不到1500,在几所相似的大学中犹犹豫豫。我则对她大呼:看看学费,才两万!比许多大学便宜2.5万。这所学校,当年有“公立常青藤”的绰号。你这个程度,难道去那里也委屈?有本事,从这里可以登天。没本事,去哈佛照样没用。
在这方面,我经常感慨: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机会少,抓住个什么机会,就仿佛觉得有上天相助,感激得不得了,会加倍奋斗,觉得这样的机会一生不会有第二次,决不能错过。现在的年轻人,机会太多了,就好象富家的孩子玩具太多了一样,结果哪个都不珍惜,很容易丧失我们当年那种奋斗精神。在几个大学中挑挑拣拣,也仿佛是在眼花缭乱的时装店选衣服一样。这方面心思花得太多,患得患失,反而容易人生迷失。
留美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股大潮。这恐怕是中国融入全球化世界后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家庭,在美国的大学投进了大量的资金。记得当年日美打贸易战,大家都在算贸易逆差顺差。日本人事后大呼上当:我们日本人通过留美投到美国的钱(或者说购买的美国教育产品),根本没有被核算进去。中国似乎也应该进行这样的核算。不过我相信,留美潮中虽然有种种乱象,这种教育趋势总体上还是会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怎么让留美获得更大的回报,怎么避免海归变海待的现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问题。在这方面,还需要教育界人士的进一步探讨。
立即咨询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