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亲历美国租房——留学生的租房故事.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38 移动端

  故事一:亚细安大本营

  在美国留学期间,除了学费外,衣食住行里面,住是最大的负担,再其次就是食了,而住和食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食物,美国是全世界最没有饮食文化的地方,校园里里外外的Cafe或餐馆,所卖的普及型食物不外是汉堡、三明治、牛扒、比萨、拉萨尼亚、炸鱼柳、薯条、洋葱圈、沙拉、奶油汤之类的东西。这些垃圾食物,也不可能多吃,在Cafe和餐馆里吃,不只价钱贵,还要税费和小费,吃多了保证一定味蕾死光,还会超重痴肥。

  不吃这些东西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在家里煮。但一般租来的房子,都有限制烹煮的规定,特别是限制我们东方人的煎炸炒爆,只允许用烤箱和微波炉式的小煮。要突破这种限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整间屋子租下来,到时要怎么煮就怎么煮,自己当家作主。

  在系里混了近十个月,认识了几个想到一块儿,又很合得来的同学,分头去找靠近校园屋子。人多好办事,很快的就与业主签了约,搬进去住了。

  那是一间两房两厅的残旧屋子,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起初只有一个马来西亚(麻坡)人,一个寮国(美籍)人,还有新加坡籍的我。后来租金上调了,招多一个印尼人来摊分负担。

  我们四人合作无间,每个人都有任务(财务、伙食、洗碗、洗衣、搞卫生、垃圾处理),而且定期轮替。为了争取时间温书,学期开始时,统一按照每人的课程时间表,编排烹煮任务时间表。周六一起去采购整个星期的食物,负责烹煮的人就会安照时间表,烹煮当天的晚餐,还要特意加大份量,留做隔天当午餐。

  我们四人都很随和、不挑食、不计较,不管煮得好不好吃,都会毫无抱怨的吃完。煮得好吃的,就会说下次再煮,或周末煮一大锅,吃足一个星期。如果有事,不能完成时间表上的任务,只要一出声,就会有人自愿顶上。

  我们屋子里,餐餐都是热热闹闹的,快快乐乐的。就这样,我们的名声,很快的就在亚洲学生的圈子里传开来。很多人就闻风,要求到我们屋子里来搭伙食,他们虽然不住在屋子里,但我们还是给他们安排了烹煮任务。最红火的时候,一个人两个星期也煮不上一餐饭。

  那屋子,除了我们四人的国籍外,还有泰国的、越南的、菲律宾的、台湾的,可以称得上是小型的亚细安大本营了。餐桌上的菜式,更是日新日日新,好久才能吃到重复的菜式。也有一些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偶尔会来白吃一顿,但我们都秉着一个原则,多一张口就只是多一双筷子,不于拒绝。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外,我敢说极少数的人,在国外念书,念得像我们四个人那么开心快乐。三年后,我先毕业回国,他们也陆续毕业,各散东西,但听说我们留下的“传统”,在那里传承了蛮长一段时间。

  二十年来,我们四个人还一直保持联系,津津乐道当年往事。

  故事二:长居美国

  我在美国生活了6、7年,先后换了超过十次住所,短的只住一个月,长的也不超过一年半,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更换(从高中,到社区学院,到四年制大学),以及工作的调动。在美国,搬家对我来说应该算是家常便饭了。下面就谈谈我在美国的租房经历。

  虽然对美国的房屋租赁市场没有什么研究,但还是简单讲一下住宅房源。在美国,一些做房地产投资的人或者说拥有多处房产的人可能会委托给房地产中介管理,也有自己管理的。许多个人或者家庭也出租闲置的房间(出租单房的个人一般房里没有小孩),不少人更是“以租养房”,靠收租金还银行的房贷。——在国内,比较少看见家庭出租闲置房间的。南加州的房地产价格比美国很多地方都贵,租金也相对较高。也正是因为房屋价格太高,很多人都拿不出钱付房贷的首期,只好租房;很多人即使付了首期,也很难仅靠工资供房,只好出租多余房间。南加州天气好,人口多,新移民也多,房屋租赁市场感觉非常活跃。

  租房有短租、长租。租赁个人或家庭房屋的,一般可以短租,可以短到一个月,但一般需要租赁三个月以上。在分类广告上,For Rent一般是指出租单间房,也叫分租,一般需要住三个月以上,一般有一些简单的家具。For Lease一般指长租,出租整个套间(独立房或者公寓),房里一般是空的,没有家具,除了水,其它诸如瓦斯、电需要自己开通。这种房子的租期为一年以上,需要签订租赁合同,除了押金,一般还需要收入证明。

  房源信息很多,当地报纸的分类广告就有很多,中文的有《世界日报》,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也可以看目标社区房子的前花园是否挂有“出租”的牌子。在校园附近,也有很多学生租一个套间,然后出租多余的房间。也有的为了节省租金,自己登广告找室友(入住家庭的可能会有限制,不允许住两个人),同住一间房。

  我入住过别人的家庭,跟其他房客分租过房子,也跟同学合租过一间公寓(apartment),高中及大四的时候也跟别人合住过一间房。说不上哪一种方式最好。租房的时候,一般考虑的因素是安全、方便、舒适,当然还有租金合理。一些人为了学习英语,同时也可以体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倾向于入住讲英语的家庭。不过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方式不同,也未必适合每个人。特别是自己要做菜的话,可能跟华人做室友比较好,其它地方的人好像比较少炒菜。如果可以入住校园公寓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学校公寓租金可能比自己在外面租房贵,正因为如此,大三、大四的时候,我是跟同学在校园附近合租一个公寓的。在学校里,其实如果找到合得来的母语是英文的人成为室友的话,对提高英文口语也是挺有帮助的。但是在学校公寓,室友是学校分配的,有时候可能会碰上让你接受不了的室友,就会让你很困扰。其实如果能找到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学生作为室友是很不错的选择,有相同的背景,一般还可以用中文请教(有些华裔的中文水平不怎么高,可能不会写中文字,但一般都会说)。

  租房的程序也简单:看广告、打电话、看房、交押金、搬家。看到觉得合适的出租广告,先打电话,了解一些情况,比如租金、房屋设施、具体位置、社区情况等。如果满意,可以约时间看房。都满意的话,就交押金(一般写支票),选个时间搬入。入住的第一周,最好先找到离住所最近的银行、超级市场、邮局、车管署等平时比较常去的地方。搬家前最好先做一件事。就是向邮局递交一份“地址变更”单子,按照生效的日期,邮局会将你的邮件寄到你的新住址。当然,在学校的系统、车管署,以及各开户银行也最好及时更新住址。美国移民政策也要求国际学生更改住址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新住址,车管署也要求驾驶人搬家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新住址。在国内,许多人可能都不敢用中国邮政的平邮寄信,怕丢。但在美国,很多人,包括我,都会写支票用平邮寄出去付账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络银行支付,省掉买支票簿及邮票的钱)。当然,如果房东或者有其他房客住在那里的话,你的信一般都会帮你保留下来的。

  虽然搬家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但是往往也会有些新的收获。每搬到一个新的住所,就是一个新的环境,一般都会认识到新的朋友。跟那些来自世界不同地方,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交流,自己也会了解到许多讯息。有时候,你会发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小。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你可能常常生发出一些感触:在中国没有缘分认识的人,却在美国相识了。当然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这里就讲一个。因为我是南方人,我听香港人讲普通话完全没有障碍,但一旦碰上北京人或者天津人,我反而觉得听他们讲话太吃力。碰上一些饶舌厉害的,讲得快就难一下子听明白。跟来自北京的人讲话,我就经常需要他们重复他们的话,因为我听不明白。有时候甚至觉得,听北京人讲话比听英文还难。不晓得是因为他们的普通话不标准、太地方化了,还是因为我的普通话太差了,或者只是还不适应他们的地方口音,——就像印度人讲英文,由于口音重,我也听得很吃力。

  走遍了世界,你可能才会真正发觉:不管你的家多么简陋,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她更安全、舒适、方便。

  故事三:亲历美国波士顿租房

  在开始之前,请牢记两点:1,Boston租房不容易;2,最后每个人都能找到地方, 没有露宿街头的。

  首先是如何寻找租房信息?

  网络肯定是你第一个想到的途径。 你可以从BUCSSA的主页www.aoji.cn上找到一些租房广告和链接,其中包括BU On campus和Off campus housing office的链接,你可以找到相当有用的专门针对BU学生的信息。还可以在www.aoji.cn的housing版找到一些,其中不少都是中国人登的,比较便于联系和交流。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网站www.aoji.cn ,上面有各种广告,在housing版有许多信息,更新很快,许多都是租房公司登的。其他连接还有如下几个:

  www.aoji.cn

  www.aoji.cn

  www.aoji.cn

  其实最直接的途径是找租房公司。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一途径找到的,而且绝大多数的房源也握在他们手中。BU学校附近有许多的broker,你们可以在到达后直接去他们的office。但是不利的地方是, 时间很仓促,而且刚来到Boston,不熟悉情况,一般第一年很难找到理想的房子。更需要注意的是:无商不奸,这些Broker绝对是商业化的美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千方百计把你的口袋里的钱放到自己口袋里时绝对不会心虚或心软,所有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美国人热情开朗的外表所迷惑。

  还有一个方法,不过不建议使用。如果在这里有认识的人,可以请人帮忙事先找好。但是租房最好是亲自去看看,另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费时间,还要承担相当的风险。

  其次是你的budget是多少? Boston的房租高得是臭名昭著,一般的1bedroom每月要1100刀,同样的房子在美国中部大约是300-400刀。 所以要有每个月付600刀左右的房租的心理承受力,(可以包括水电气暖和电话,还有最基本的电视cable)。 不同的房子因地理位置,面积,布局等因素价格可以相差很大,这个要具体对待。中国学生一般比较节俭, 或者两个人share一个1 bedroom split的apartment, 或者几个人share一个比较大的,living room也住上人(人太多也不好,最好不要超过5个),一对couple的话可以考虑studio,价格一般在800刀左右。找房子前最好先把roommate找好,或者到达后几个人一块找,这样便于搭配,看到好房子后马上可以决定租下来,不用担心这找不到roommate的问题。签约时一般要付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月,安全押金,如果通过broker的话还可能要付一定的费用。今年租房市场不像往年那样好,租房公司不再强调一个月房租的服务费,现在很多都没有费用,但是到9月1日时可能会水涨船高。黄金法则:一定要狠砍价!可以砍的地方很多,主要是房租,还可以是broker fee,或是utility等等。至于怎么砍,想必大家都知道,就跟在秀水街上差不多。不要不敢,或是不好意思,否则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第三是location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BU学生,未必适用于其他学校。)BU分主校区和医学院校区。主校区地理位置很好,风景也不错,医学院则交通不太方便,地理位置也不太好(除了中午可以去Chinatown买外卖)。

  我们先说主校区。主校区在地铁绿线上,所以只有住在绿线附近,上下学都很方便。最主要的BU学生聚居区是Allston 和Brighton,这两个区房租不是很高,也很安全,绿线横穿, 而且离超市和中国超市也很近,购物很方便,如果住的不是很远的话,有BU的shuttle,每小时一班,每个月能省下30刀的月票钱。 Brighton 有一部分离地铁比较远,但是如果靠近57 bus,也是很方便的,绿线和57路几乎涵盖了整个brighton。Fenway,Brookline,Longwood离主校区比较近,住的学生也比较多,交通也可以,但是Fenway因为离Boston的棒球队主场太近,逢比赛则不太方便和安全;Brookline是有名的好区,但是房租要高许多,且要花心思去找;Longwood稍微远一点,不是很安全。至于On campus的房子,价格可以,但第一年需要碰运气。

  医学院校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交通不方便,位于黑人区,很少有中国学生住在附近。一般可以考虑和主校区一样的选择。开学后有往返于医学院和主校区的班车,70分钟一班,到达主校区后可以再乘班车;或者乘地铁然后再转Bus,当然要多花不少时间,如果碰上下雪堵车,要有心理准备。也有不少中国学生选择住的比较远,靠近红线和橙线地铁,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比如Quincy,South Bay,Malden,Somerville,Cambridge等等,每天先乘地铁到downtown,然后再转银线Bus,反而比较节约时间,但是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太晚回去! 到达这里后可以考虑申请医学院的福利房,Studio?600-700刀,一般要等半年左右。

  故事四:美国租房“快、准、细”

  近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07学年至2008学年,美国高等院校中的外国学生总数超过62.3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7%,其中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增长最快,总数超过8.1万人,增幅为20%,创历史新高。

  随着越来越多人前往美国留学,中国学子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是怎样的?留美的浙江学子要讲讲他们在美国的故事。

  租房要做到快、准、细

  讲述者:闻筱泠(托福550分,2007年1月入读美国北达卡他州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获每年11820美金的奖学金)

  在美国,一般有三种住宿方式供留学生选择:学生宿舍、校外租房或与美国家庭同住。其中,学生宿舍相对安全,但由于租金较贵,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校外租房。根据我的经验,租房要做到三个字,那就是快、准、细。

  快:一到美国,留学生就该开始留意房子的信息。我们一般选择上网查询信息,因为放在网上的房子通常都是有物业管理的,如果想要合租,网站还会帮忙寻找合租伙伴。此外,网上也有一些私人发布的租房信息,这些房子的租金相对便宜。

  准:找房子要研究地段。学生最好找那些离学校近的房子,除了亲自查看周边环境的交通状况,最好还能了解一下邻居的生活情况。如果房东是中国人,那最好不过了,除了方便交流,还能稍微还点价。

  细:明确租房意向并了解了房子的基本情况后,房东就会要求房客签一份租房合同。千万要仔细看清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赶快让房东进行解释。此外,我们还应该和房主一起检查房屋的状况,列出搬走时不该承担的责任,如以前的房客在墙上留下的钉眼、开裂的地板、损坏的物品或是地毯上的污渍等。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来说,租金中已经包括了水费和垃圾费,电费和天然气费则要自己出;住楼上的要记得不能有太大动静,如果噪音太大,邻居有可能报警。

亲历美国租房——留学生的租房故事亲历美国租房——留学生的租房故事亲历美国租房——留学生的租房故事亲历美国租房——留学生的租房故事

  故事一:亚细安大本营

  在美国留学期间,除了学费外,衣食住行里面,住是最大的负担,再其次就是食了,而住和食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食物,美国是全世界最没有饮食文化的地方,校园里里外外的Cafe或餐馆,所卖的普及型食物不外是汉堡、三明治、牛扒、比萨、拉萨尼亚、炸鱼柳、薯条、洋葱圈、沙拉、奶油汤之类的东西。这些垃圾食物,也不可能多吃,在Cafe和餐馆里吃,不只价钱贵,还要税费和小费,吃多了保证一定味蕾死光,还会超重痴肥。

  不吃这些东西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在家里煮。但一般租来的房子,都有限制烹煮的规定,特别是限制我们东方人的煎炸炒爆,只允许用烤箱和微波炉式的小煮。要突破这种限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整间屋子租下来,到时要怎么煮就怎么煮,自己当家作主。

  在系里混了近十个月,认识了几个想到一块儿,又很合得来的同学,分头去找靠近校园屋子。人多好办事,很快的就与业主签了约,搬进去住了。

  那是一间两房两厅的残旧屋子,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起初只有一个马来西亚(麻坡)人,一个寮国(美籍)人,还有新加坡籍的我。后来租金上调了,招多一个印尼人来摊分负担。

  我们四人合作无间,每个人都有任务(财务、伙食、洗碗、洗衣、搞卫生、垃圾处理),而且定期轮替。为了争取时间温书,学期开始时,统一按照每人的课程时间表,编排烹煮任务时间表。周六一起去采购整个星期的食物,负责烹煮的人就会安照时间表,烹煮当天的晚餐,还要特意加大份量,留做隔天当午餐。

  我们四人都很随和、不挑食、不计较,不管煮得好不好吃,都会毫无抱怨的吃完。煮得好吃的,就会说下次再煮,或周末煮一大锅,吃足一个星期。如果有事,不能完成时间表上的任务,只要一出声,就会有人自愿顶上。

  我们屋子里,餐餐都是热热闹闹的,快快乐乐的。就这样,我们的名声,很快的就在亚洲学生的圈子里传开来。很多人就闻风,要求到我们屋子里来搭伙食,他们虽然不住在屋子里,但我们还是给他们安排了烹煮任务。最红火的时候,一个人两个星期也煮不上一餐饭。

  那屋子,除了我们四人的国籍外,还有泰国的、越南的、菲律宾的、台湾的,可以称得上是小型的亚细安大本营了。餐桌上的菜式,更是日新日日新,好久才能吃到重复的菜式。也有一些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偶尔会来白吃一顿,但我们都秉着一个原则,多一张口就只是多一双筷子,不于拒绝。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外,我敢说极少数的人,在国外念书,念得像我们四个人那么开心快乐。三年后,我先毕业回国,他们也陆续毕业,各散东西,但听说我们留下的“传统”,在那里传承了蛮长一段时间。

  二十年来,我们四个人还一直保持联系,津津乐道当年往事。上1234下

共4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