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留学:博士研究生的录取着重点.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30 移动端

  12月底到1月初,当人们沉浸在新旧年交替的喜悦时,一些申请美国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学生们恰恰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候。博士的录取比研究生难度大很多,获得录取的几率也比较小。因此,申请者等待阶段的焦虑可想而知。

  是专业能力重要还是语言成绩重要?决定面试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和教授“套磁”到底有没有用?录取委员会看中的到底是什么?中国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笔者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2014年生物系博士研究生录取委员会纵微星进行了交谈。纵教授不但是生物系的博士研究生录取委员会成员,还连续几年回到中国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工作,看过的简历过万份。

  他对笔者说,“博士研究生的录取其实看中的是研究经验。当然,托福和GRE分数,以及本科大学的排名也十分重要。对于GPA,相对前两者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纵教授提供了两点非常有趣的观察:中国学生写的个人陈述有一个辞藻华丽的通病。第二点,中国学生在面试时特别希望提供一个准确答案。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录取委员会看中什么?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投递简历,希望能够申请到美国读博士。因为博士涉及到给学生提供研究资金的问题,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级别。很多学校的录取率都是百分之几,热门的专业甚至更低。

  决定谁能得到这些就读机会的是每一个系的录取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每年由不同的教授组成,通常由教授阅读随即分配的申请资料,然后将申请者的质量做一个简单排序。然后这些被挑选出的候选人再拿到录取委员会之内进行投票。当然,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专业的做法都不太一样。

  我曾经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专业的教授安德鲁·内森聊过天,他告诉我,哥大政治系的方法也是每个教授被分配一定数量的简历,挑选之后再到录取委员会共同评估决定。内森曾经和我说,“竞争特别激烈,基本上是在600份申请里选择18人。其他的都要发出拒信。我感觉很糟糕,因为很多申请人的背景其实特别强,但是我们不得不拒绝他们。”

  而这样发拒信的比率,在很多学校发生着。对于申请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物专业博士的人来说,每年生物系要接到几百份简历,而得到录取的人,可能也就是10人左右。

  竞争如此激烈, 录取委员会看中申请人什么?纵教授告诉我,“博士研究生和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委员会看中的是申请人对专业了解的情况。因此研究经验是最被看中的。你做过哪些研究,发表过哪些专业文章,逃不过教授的火眼金睛。教授会在看到这些经验的一瞬间,在心里有一个掂量。

  有足够好的英语成绩(托福和GRE)是必备的。另外本科院校的排名和GPA也会被纳入考量因素。一句话,博士研究生的研究经验占据了整个申请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写个人申请时,也要重点陈述。其他条件,基本只是一些纳入考量的先决条件。

  传说中的“套磁”有没有用?

  估计没有哪一个申请过美国大学的学生,尤其是申请博士研究生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套磁”的。在申请的过程中,一些申请者会和教授写电子邮件,进行学术探讨,这样学生可以在申请的过程中给自己添加印象分。

  纵教授对我说,他每天都接到好几十封套磁信。然而,“套磁信”到底有没有用?这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对这个问题纵说,“我每天接到很多套磁信,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普通的打个招呼,表个决心,普通的介绍情况,这样的套磁信不会引起教授任何兴趣。但是,有很多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过教授的学术论文,本着讨论问题的方式给教授写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邮件,我都不忍心不回!”

  纵的回答很能说明问题,毫无目的套磁基本无效。而针对教授的研究方向做过研究的人,会引起教授的注意。“不过,”纵微星告诉笔者,“即便是非常有研究方向的套磁,能够对申请起巨大帮助的几率也不大。因为套磁成功其实有三个条件。第一,你的邮件真的打动了教授,让教授愿意吸收你。第二,教授本人在录取委员会里,并有一定的发言权。第三,教授有研究经费并且愿意给你。而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并不多见。

  “对于中国学生,套磁信也许并没有坏处。但是要真正的做一份成功的申请,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中国学生的通病是什么?

  中国学生在申请时所犯的通病是什么?从事中国地区面试多年的纵微星对我说,他有两点非常有趣的观察。

  第一,中国学生的个人陈述一般都要有华丽的开篇和结尾。中间的用词也是复杂,有时候看到很多长句。而美国人写的个人陈述语言却相对简单。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学生用非母语写作,因此不可能和美国人一样自然。另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复杂的、华丽的英文就是好的,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简单朴实的语言更打动人。写作中的逻辑性更加重要。

  第二,在面试中,中国学生面对不会的问题特别紧张,而且特别注意要对教授提供一个正确答案。往往在一个面试中,教授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专业问题,而中国学生会很注重结果。一旦认为这个问题不懂,我面试就砸了。

  事实并非如此。教授考察的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你没有听清问题,甚至可以向教授提问,“你能帮我解释一下问题吗?”很多中国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很少会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过。”而是往往会尽量拼凑起有限的知识胡乱回答。而提供的答案往往和问题没有关系。“这些都是会减分的行为!”纵说。

  对于美国有没有招生腐败的问题,纵说,在录取委员会中,没有人有单独的发言权,而且简历都是随机分配,所以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

  本文由澳际顾问孙全秋老师推荐,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数据,有故事,懂留学,更热爱梦想。

  扫一扫,留学资讯一手掌握!澳际教育微信订阅号:jiaoyu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