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成绩与成就 -- 浅谈美国教育的理念.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490 移动端

读了一些有关北京理科高考“状元”李泰伯被美国11所高校拒绝的报道,说什么的都有,他自己也分析了原因,他说的“没有把握好美国人的胃口”引起了我的兴趣。

中美教育理念有极大的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意识到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看了总感到是隔靴搔痒,有哗众取宠之嫌。仅以周围被美国名校录取了的孩子的情况简单讲述“美国人的胃口”。

一. 成绩

美国有SAT,ACT等由第三方的考试机构命题的考试。这些机构与大学、中学、教育部门均无关,是民间机构,但成绩被大学认可,是基本的入学参考分。学生自己选择时间、地点报名参加考试。一般可以考两次,以成绩好的一次为准,送给你想去的几所大学。当然你可以考更多次,但这会有负面影响。

另外一个成绩是你四年高中的平时成绩。这不是最后一年的成绩,而是从你9年级到12年级的所有成绩。所以要想上好大学,平时就得努力。

二. 学科

哈佛大学为例,要求学习了4年的英语、数学、一门外语、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及三年的历史(美国与欧洲历史)。当然还要看你学的是普通的课还是“Honor”(荣誉)的课。所谓honor的课就是比较深的课。另外还要看你上了多少“AP”(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我们一般说是大学预科的课。

三. 成就

美国名牌大学网罗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生,所以看重的是“成就”(Achievements)而非“成绩”(Scores)。从以上两项,学校会评估你的学术成就,看你有多深多广(Breadth and Depth),看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潜能,假如只是书念得好,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创新,是不被看好的。

能让你胜出的往往是你对社区的贡献,你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这包括你做了多少义工,你表现出了什么样的领导才能。学校将评估你将来会怎样回馈社会。

一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哈佛,我问她,有什么体会。她说她儿子没太大的特长,考虑到亚裔孩子多是理科好,而文科不行,就有计划地让孩子在10年级时修完了所有高中课程,11、12年级集中修了14门文科的AP课。所修AP之多是罕见的。一般就是选修3门,多的有5门。其画作也曾在国际上获奖。当然从初中开始,他就一直在社区作义工,赞誉有加。

一女孩被Cornell (卡耐尔-美国八所常春藤名校之一)录取,并给了四年的全奖。除了学习好之外,她在网络上是一社区的领导,指挥着一大帮人写程序,建设这个社区,表现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另一女孩,考前不做练习,被她妈妈发现后,大发雷霆,问她都干什么了。她说一当红的网络游戏就要结束了,她不甘心让游戏中的主人翁死去,于是就续写了这个游戏,她妈妈看了她的稿本及插图,惊呆了,一改初衷,帮她选报了纽约的电影学院,她被录取了。

美国大学看中的是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如果你没有什么能吸引人的地方,则没有优势。李泰伯高考703分,但他的特长是什么?潜能在哪?他做过什么科学研究,写过什么论文?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些都不清楚,名校怎么会录取?

再说说小孩的成长环境。一岁半之前算婴儿,美国的幼儿园里已开始注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对保育员的要求是要亲近孩子,要建立信任,要时时抱抱孩子。给孩子玩具时,要给他两件,要让他自己选那件儿,要跟他讲话,要问他,当孩子抓住其中一件时,要肯定、表扬他。并开设很多课程,如音乐、美术、外语、手语等。一岁半以后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活动能力。老师主要是观察引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看看他与几个小朋友有互动,有没有什么“创造发明”,要保证每个孩子都高兴,每天都有进步。在商店也常会看到家长问2、3岁的小孩子喜欢那件衣服,喜欢什么颜色,而中国一般是家长决定买什么,不会听小孩的。

小学的教育,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主,没有固定的教科书,课桌椅也不是成行整齐排列的,孩子坐椅子上、坐地上的都有。可是到4、5年级,孩子的学习能力突飞猛进地增长,他们的作业常出现论文式的,要阐明你的观点,要查阅资料。小学教给他们的是学习方法,是思维能力,而不在于知识的多少。

初高中则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根据学生的能力,一人一个课表,没有中国传统“班”的概念,同是一个年级的学生,上的课可能完全不同,人是跟着“课”走,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

记得女儿初中毕业来美读书,注册时给她一份英语和数学的考卷,英语不用说了,几乎都不会,数学的凡是应用题都没答,看不懂英文。根据她的程度给她排了课表。第二天放学后,女儿哭唧唧地跟我抱怨,数学课才上多位数的乘除法。我告诉她,就当英语课听就是了。一周后数学老师就给她一个纸条让她拿给 counselor (辅导员),说你不必学我的课了。辅导员给她换了高一点的班,就这样一个月内,数学换了三次课,赶上了10年级该上的数学课。再以后上了AP的课,学了大学的微积分课程,一个老师就教她一个人。

有些学生从初高中就开始了科学研究,参与了当代各种学科领域的实验探讨。大学的实验室都为这些学生开放。中学实行的是天才教育,也就是你能走多远,学校就帮助你走多远。学校相信个体的差异,所以关注个人的潜能。

我有一个中文学校的学生,当时是十一岁。对财经政治无比的热爱。他看的财经书都是专业人士看的。他问父母借了1000美金作投资试验,2008年是81% 的回报率。他是坚定的民主党派,对议员的身份背景了如指掌,天天关注国际形势和美国参众两院的议题,有机会就去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向参众议员提问如何解决一些国家棘手的大事,还为希拉里助选。他十一岁时问一位参议员的三个问题,震惊了听众和参议员的竞选班子。不是天天关心政治和法案议题的人是问不出那样深度的问题。那位参议员与他的家长开玩笑,要“借”他去竞选班子。我看过他十三岁时写的“里程碑”,从2053年退休倒着写起,他的志向是减少人类贫困,每年都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他与9岁的妹妹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拿出来,共700多美金,又问家长借了300,凑成1000美金捐给四川。培养这种有抱负有热情有爱心的学生才是美国教育的理念。

成绩与成就 -- 浅谈美国教育的理念成绩与成就 -- 浅谈美国教育的理念

读了一些有关北京理科高考“状元”李泰伯被美国11所高校拒绝的报道,说什么的都有,他自己也分析了原因,他说的“没有把握好美国人的胃口”引起了我的兴趣。

中美教育理念有极大的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意识到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看了总感到是隔靴搔痒,有哗众取宠之嫌。仅以周围被美国名校录取了的孩子的情况简单讲述“美国人的胃口”。

一. 成绩

美国有SAT,ACT等由第三方的考试机构命题的考试。这些机构与大学、中学、教育部门均无关,是民间机构,但成绩被大学认可,是基本的入学参考分。学生自己选择时间、地点报名参加考试。一般可以考两次,以成绩好的一次为准,送给你想去的几所大学。当然你可以考更多次,但这会有负面影响。

另外一个成绩是你四年高中的平时成绩。这不是最后一年的成绩,而是从你9年级到12年级的所有成绩。所以要想上好大学,平时就得努力。

二. 学科

以哈佛大学为例,要求学习了4年的英语、数学、一门外语、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及三年的历史(美国与欧洲历史)。当然还要看你学的是普通的课还是“Honor”(荣誉)的课。所谓honor的课就是比较深的课。另外还要看你上了多少“AP”(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我们一般说是大学预科的课。

三. 成就

美国名牌大学网罗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生,所以看重的是“成就”(Achievements)而非“成绩”(Scores)。从以上两项,学校会评估你的学术成就,看你有多深多广(Breadth and Depth),看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潜能,假如只是书念得好,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创新,是不被看好的。

能让你胜出的往往是你对社区的贡献,你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这包括你做了多少义工,你表现出了什么样的领导才能。学校将评估你将来会怎样回馈社会。

一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哈佛,我问她,有什么体会。她说她儿子没太大的特长,考虑到亚裔孩子多是理科好,而文科不行,就有计划地让孩子在10年级时修完了所有高中课程,11、12年级集中修了14门文科的AP课。所修AP之多是罕见的。一般就是选修3门,多的有5门。其画作也曾在国际上获奖。当然从初中开始,他就一直在社区作义工,赞誉有加。

一女孩被Cornell (卡耐尔-美国八所常春藤名校之一)录取,并给了四年的全奖。除了学习好之外,她在网络上是一社区的领导,指挥着一大帮人写程序,建设这个社区,表现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另一女孩,考前不做练习,被她妈妈发现后,大发雷霆,问她都干什么了。她说一当红的网络游戏就要结束了,她不甘心让游戏中的主人翁死去,于是就续写了这个游戏,她妈妈看了她的稿本及插图,惊呆了,一改初衷,帮她选报了纽约的电影学院,她被录取了。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