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15岁女孩记录美国高中交换生“不平凡”的岁月.
收到美国一所公立高中提供的交换一年的OFFER时,心情异常激动。但是,到美国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后来,当我学会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时候,心情就会好一些,也可以说心里有了一些归属感。
我住在当地的接待家庭里,男主人是一个商人,女主人是一个医学讲师,家里有四个孩子。在美国最初的日子里,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天那么蓝,云那么白,很大很漂亮的校园,很自由的学习方式。但是随着新鲜感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找不到归属感和温馨感,虽然我的“洋父母”对我非常好,称我为“他们的女儿”,但是我的孤独感却越来越强烈。这种孤独感来自各个方面,首先是语言不通,我可以和“家里人”连比划带说,但是上课却不能这样,老师不会因为你而放慢进度。其次就是生活,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我习惯了用中国式思维生活,所以我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去,那种落差感太大了。差不多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天天哭,看见爸妈的照片就哭,坐上校车去学校的路上也会哭,哭成了我排解内心情绪的唯一方式。
语言关是最大的障碍。我每天下午2:30放学,坐校车3点到家,上楼后就翻开书包学英语。最初的三个月,我平均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就连睡觉脑子里都在背单词,就怕明天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我答不上来。开始我有过放弃的念头,这跟我原本想象憧憬的生活绝对是两个样子。每当这个时候,我会问自己,“你可以坚持得住吗?”这个过程太苦了,好在我坚持下来了。三个月后,我可以和同学正常交流,六个月以后就非常自如了。我的英语老师对我帮助最大,她给我一种母亲般的熟悉感,她从来不给我讲做人的道理,而是跟我聊她遇到的事情,问我最近的情况。
在美国一年的时间,我学会去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能够独立生活只是一个表象,我要学会面对生活,知道什么叫坚持、什么叫感激、什么叫宽容和珍惜。
吃饭:我的接待家庭共有九口人,他们的大女儿有两个孩子。我们几乎没有在一起吃过饭,除了过母亲节和聚会,其余时间都是各吃各的,每天早上“妈妈”做好一天的饭,谁饿了就热一下饭。他们家非常喜欢吃中餐,所以我还能吃到大米,但他们的菜都是放进水里一煮,捞出来就吃,什么调料也不放。
家务:所有的孩子必须做家务,我也一样,每个星期一次,清理卫生间、垃圾回收、遛狗,还包括每周末做饭,不管我做什么饭,他们都爱吃,即使菜做得有些煳。
生病:第一次生病,我给家里打电话,当时只有“爸爸”在,我说我有些不舒服,他说他也不好受(他有心脏病),你就在学校呆着吧。我当时那个委屈啊,要在国内我早就被家人接走了。晚上回到家后,我不想吃油腻的东西,自己下了一碗面条吃。我后来才知道,在美国看病很贵,而且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并不太在意。现在我生病了,也是自己找药吃,也不会和妈妈说。
迟到:我平常上学是七点半上课,六点半坐班车,结果有一天我起晚了,耽误了班车的时间,我以为我是客人,家里人应该送我去学校,结果他们说,你知道你的迟到带给我们的麻烦吗?虽然后来是大女儿送我去了学校,但是我却不知道要对她说“对不起”还是“谢谢”。
交友:美国人很热情,爱交朋友,我在学校共有四个好友,一个来自台湾,一个来自香港,还有两个是美国人。平常在家里也不能在房间里呆太久,应该和大家一起看电视、聊天,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太不合群了。
花钱:有一次我看上一双50美元的运动鞋,要是在国内,我会把它买下。可一个人在外才知道,钱花出去了就是花出去了,等真正要用钱的时候才知道没钱的那种着急感觉,还想找自己爸妈那是不可能了。突然就觉得自己以前乱花钱很对不起他们,只想着去依赖,并没想到这样会带给父母怎样的负担。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