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海归硕士深陷求职困境 月薪3千无人问津.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27 移动端

海归硕士深陷求职困境

随着国外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一再缩水的“海归”含金量让众“海归”深陷困境。在丽江饭店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涌动着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求职的身影,个别人甚至面临着求职难和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海归演化成了“海待”。

专业不匹配:求职受阻重回炉

昨日,是黄莉(化名)30岁的生日,本该邀约三五好友开个派对热闹热闹,但黄莉却提不起兴趣。留学回国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怕朋友们提起这个沉重的话题。

2006年底,黄莉的先生被公司派到美国总部学习三年,小两口才结婚不久,她决定跟随先生自费留学。2007年初,她顺利考取了艾奥瓦州立大学财务会计硕士。今年6月,她获取硕士学位后随先生回汉,踏上了求职之路。

回国前,黄莉还是信心十足的,认为海外留学的经历足以让她谋取好的职位。“能在中型企业找份工作,月薪不低于3000元就可以了。”她陆续参加了武汉多个财会行业的中高端招聘会,招聘方一开始对她的留学身份表示兴趣,可一旦涉及到工作经验和国内具体财会核算等细节问题,黄莉多少有些底气不足。此外,她在网上也投了三十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24岁的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财务硕士Bob面临着与黄莉相同的境遇。Bob告诉记者,他刚回国两个多月,在网上发了求职简历,却一无所获。Bob仔细研究了一些招聘企业对岗位要求的条款,冷静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年轻是资本,欠缺经验是软肋。他决定结束盲目求职,考国内的证,积攒工作经验,并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汉口一家企业。

水土不服:零业绩被辞退

金九银十,本是求职的大好时机,可朴东(化名)却宁愿宅在家中,只不过在网上投了三份简历,过着“啃老”的生活。

2007年,朴东本科毕业,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专业硕士,朴东出国的目的就是“镀金”,开阔视野,占领“国际人”的先机,因此,2009年一拿到毕业证书,朴东便回了武汉。尽管两年时间内,朴东唯一的实践经验就是在校办企业实习,但当他在求职时,却遇到一个良机:在求职的第二个月,杭州一家小型国际贸易公司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2009年10月,朴东离开武汉前往杭州工作。公司规模虽小,但都是高学历精英,老板是美籍华人,在纽约遥控着公司的整体业务,执行总经理是位博士后,下面的销售经理是博士,带着四名本科学历的销售人员,而朴东是唯一一个有留学经历的人,这让他更是平添了澳际感。

朴东说,留学生活,让他变得非常独立,十分注重个人空间。他认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我空间,不该彼此过问。这些“洋派作风”,让他在公司显得非常孤立。三个月试用期过去,他还没有丝毫业绩。而他很少跟直属上司汇报工作,总是跨级跟总经理汇报,这让销售经理十分恼火。

今年6月23日,销售经理找到朴东谈话,半年以来,别的同事业绩不断攀升,而朴东却是零业绩,朴东也解释,自己发送了上百份报价单,却都杳无音信。销售经理指出,一是他业务能力欠缺,不及时汇报,得不到公司的支持,更导致公司丢单状况屡次发生,因此,公司决定,辞退朴东。

定位过高:几经周折无收获

名校金融硕士的学历,丰富的职业经验积累,而经过三个月的国内求职,一直将自己定位在高端的吕成(化名)不得不开始重新反思职业定位。

吕成是宜昌人,2001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前往巴黎十二大学习语言,之后又去了欧洲商学院攻读。读书期间,他做过意大利电信推销、外贸进出口业务、地方法院实习生,法国里昂银行信贷实习生,甚至家政。毕业后,他在巴黎北边一个小城一家华人老板的旅行社就职,帮助老板竞选区域领袖,挨家挨户拜访居民,为老板拉票,介绍参选团成员,发传单,玩了把“西方政治”。法国的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学会了跟各国人打交道,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基础。

毕业后,吕成想过留在法国,找个金融类工作,可2009年,金融危机让法国就业形势不现想,而从一些朋友处听说,国内经济形势颇为稳定,吕成也渐渐厌倦漂泊的生活,开始考虑回国发展。

2009年10月,吕成回国,进入了“疯狂”的求职阶段,他首先定位在一线城市,不在乎地域,只在乎薪水和发展前景。他应聘的岗位跨度也很大:法律、金融、外贸、教育、传媒。他的期望值是,中高层职位,月薪至少在一万元。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寻找,吕成发现一个纠结的问题,一线城市尽管机会多,但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而自身定位有很多的“泡沫”。经过一番折腾,他最终把目标锁定回武汉。他决定先从适应武汉生活开始,让这个城市渐渐接纳他,再慢慢等待机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现在不会刻意追求表面上的高职高薪,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稳扎稳打,多方兼顾才是必需的。”

“海归”求职:心态和专业都很重要

专家认为,目前“海归”就业难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才结构失衡,包括专业、学历、地区、能力、个性结构等方面;二是观念待调整,包括“海归”择业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两方面;三是政府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配置能力、就业投入以及信息沟通方面仍存不足。

“海归”在就业竞争中也有很多优势,关键是调整好就业心态,要多了解国内的人力资源薪酬行情,要给自己三年、五年的职业规划,就业时更看重发展空间和潜力,而不是短期的眼前利益。

指出,“海归”求职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是行政类和国际贸易类,竞争最不激烈的职位是技术或产品研发和销售类。不少海归求职难,跟当初出国留学选择专业有直接关系,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有帮助,但还要看选择的国家、学校、专业。至于工作,去外企应聘可能接受度会高一些,海归们更被认可的是语言能力。

海归硕士深陷求职困境 月薪3千无人问津海归水土不服成为最大困境

海归硕士深陷求职困境

随着国外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一再缩水的“海归”含金量让众“海归”深陷困境。在丽江饭店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涌动着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求职的身影,个别人甚至面临着求职难和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海归演化成了“海待”。

专业不匹配:求职受阻重回炉

昨日,是黄莉(化名)30岁的生日,本该邀约三五好友开个派对热闹热闹,但黄莉却提不起兴趣。留学回国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怕朋友们提起这个沉重的话题。

2006年底,黄莉的先生被公司派到美国总部学习三年,小两口才结婚不久,她决定跟随先生自费留学。2007年初,她顺利考取了艾奥瓦州立大学财务会计硕士。今年6月,她获取硕士学位后随先生回汉,踏上了求职之路。

回国前,黄莉还是信心十足的,认为海外留学的经历足以让她谋取好的职位。“能在中型企业找份工作,月薪不低于3000元就可以了。”她陆续参加了武汉多个财会行业的中高端招聘会,招聘方一开始对她的留学身份表示兴趣,可一旦涉及到工作经验和国内具体财会核算等细节问题,黄莉多少有些底气不足。此外,她在网上也投了三十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24岁的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财务硕士Bob面临着与黄莉相同的境遇。Bob告诉记者,他刚回国两个多月,在网上发了求职简历,却一无所获。Bob仔细研究了一些招聘企业对岗位要求的条款,冷静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年轻是资本,欠缺经验是软肋。他决定结束盲目求职,考国内的证,积攒工作经验,并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汉口一家企业。

水土不服:零业绩被辞退

金九银十,本是求职的大好时机,可朴东(化名)却宁愿宅在家中,只不过在网上投了三份简历,过着“啃老”的生活。

2007年,朴东本科毕业,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专业硕士,朴东出国的目的就是“镀金”,开阔视野,占领“国际人”的先机,因此,2009年一拿到毕业证书,朴东便回了武汉。尽管两年时间内,朴东唯一的实践经验就是在校办企业实习,但当他在求职时,却遇到一个良机:在求职的第二个月,杭州一家小型国际贸易公司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