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方宇锋去美国读MBA之后的回国创业历程.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57 移动端

  五年前方宇锋去美国读MBA,五年后他回国开始创业,如今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回国后,方宇锋与众多美国MBA海归一样艰辛地创业过,做过远程教育、手机游戏等项目。近年来又扮演着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产业领域里,帮助新海归寻找创业的机会。一方面在市场遨游,另一方面与多地政府保持互动,引荐人才与项目。在与"市场"和"市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方宇锋对去美国读MBA之后的海归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有话说。

  争取政府的钱

  侨报:海归创业者的短板较多出现在开发市场能力不足上。去争取哪些支持,对其创业更有利?

  方宇锋:去美国读MBA之后的海归创业者,尤其是"技术派",通常在市场开拓能力上有短板:与国内市场脱离好几年,行业经验积累浅,我会推荐给他们一些战略合作资源。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初创人员的项目要成功,不妨在产业、行业内部寻找合作伙伴。同行投资者出上几百万元,除了对项目本身是扶持外,后续渠道的开发,也能使上力。也就是可以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来帮助初创人员,把相关产业内的合作资源嫁接过来,他就可以走得很快。对于刚回来创业的海归,除了政府有一些扶持政策属于"雪中送炭",社会上的资金就算有,多半也是"锦上添花"。他们希望看到你的团队已经有了一定战斗力,有新技术、新产品,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有些投资商的资金拿来意义不是很大,相比之下,还是政府的扶持资金更重要,因为扶持资金的背后是配套的优惠政策。这代表着政府会对你进行扶持,今后创业人员在接洽项目、开发客户资源时,等于已经有政府帮你树立影响了。比如你的创业项目落户在张江,张江有政策来扶持你,你还可以在园区里的企业中发展你的战略合作客户。在这一点上,是财大气粗的"煤老板"所无法比拟的。现在的趋势是,"煤老板"会将资金交给一些专业机构,或自己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交给专业人士来管理,这会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生态链。中国市场正在规范地发展中,很多投资人手握资金直接找项目已经不是很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了,他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而且缺乏资金增值的保障。

  找机构不如找企业

  侨报:很多去美国读MBA之后的海归不深谙找钱的门道,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方宇锋:海归如今面对的创业环境还是不错的,不论从流动性资金的充裕程度到创业的市场条件,包括政府的支持都在逐渐完善配套。关键还得看个人,尤其是技术人员要以合作开放的态度尽快把"零到一"的过程走完。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说,越是早期的项目,投资的风险相对越高。虽然创业者会讲一个动听的故事,但很多投资人还是怕投早期项目。支持创业者的方式有多种,投资金、找合作资源等。关键是,创业人员本身需先认识自己的短板并具备开放的心态。如果只是一味认定自己的项目一定能赚大钱而坚持一己之见,那外界就很难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想"甩掉"你,很容易。创业者找资金,第一要看准什么样的投资者的钱可以拿,什么样的产业集群可以依赖。我最近看中一个年轻海归的LED项目,他自身在市场上会不停地与别人谈合作的机会,去了解行业运作,就能在其中找到很多机会。我们对当地对政策、产业分布会了解得多一些,创业者有开放的心态,我们自然乐于帮助。技术的理想主义要与市场结合。

  侨报:从天使投资人的角度,哪些项目能吸引投资?

  方宇锋:看一个项目,总是期望它的技术在领域里有先进性,在市场上有商业价值的。就我个人的技术知识,相对而言,机械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这些领域的前景我能看得比较清楚。有些领域对我来说不确定性较大,比如生物医药,它的研发周期很长,虽在研发过程中就可以部分售出,不合适的话,还可以阶段性退出。但我们认为这样的项目还是由产业内的大企业来介入比较好。碰到这样项目,我们会出些主意,或者介绍一些资源。比如有个第三方医疗诊断的项目,我们会推荐已经成功上市的公司的模式给创业者或看看有没有和这家上市公司合作的机会。

  投资者也怕成"弱势"

  侨报:与投资方的合作中,创业者要怎样合理保障自己的权益?

  方宇锋:事先要做好功课。如果一开始,在项目估价还不高时,和投资方谈,肯定会面临自己股权被大大稀释的局面。那不如先花一定时间做点实质性东西出来,尤其把专利申请出来, 这样公司估价也能上去。否则一开始,公司品牌、产品都还没有,只有几个员工、一份商业计划,一开口还问投资人要上几百上千万元,对方如果注资了,当然会占大股份了。我接触过这样的创业者,开价甚高,但是自己的项目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作为投资人,他会惧怕出钱后就成为弱势一方,所以肯定会设置各种条件,包括形成一定的"对赌协议",这是指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这样来对股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双方面的选择过程。

  政府给钱不必太大方

  侨报:如果分别站在创业者与投资方的角度,两方会如何博弈?

  方宇锋:双方要获得怎样的利益,这是可以谈的,不是说投资方就非得强硬去控你的股,也不是一定要去大规模稀释创业者的股份。现在的惯例,投资商持股一般都会达到总股份三分之一以上,通常不希望创业者持股超过三分之二,不愿意创业者有全盘操控的能力。作为投资人,会担心对方把自己的钱玩掉,所以得保证至少手握一票否决权。创业者可以放手做业务,但在治理结构方面,例如若要引入新的资金,投资人将能否决,因为一旦自己变成小股东之后,虽然也一样能得到分红,但有被吞掉或被边缘化的可能。建议双方在合作之前还是要谈好,有时不仅是谁占股份多少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在治理上达到平衡的状态。创业者可以反过来想,作为投资人,如果不是持与自己全心合作的心态,会损失资金与时间。所以,投资人肯定希望帮到创业者,更希望在以后的合作中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现在,纯粹作为财务投资者的投资人比较少,他若只是为了获得资金的回报,完全有更好的途径去规避风险。一旦作为企业实体来投资,肯定希望介入核心层面,比如创业者市场运作不行,投资方就派驻市场总监。环环相扣,形成生态链,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高。对于项目,政府给钱太大方,反而使好多项目做不出来,可能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政府不可能把这个生态圈手把手建立起来。

  去美国读MBA之后的海归与政府不妨换位思考

  侨报:与政府打交道,有哪些可以提醒创业者注意的?

  方宇锋:创业者不管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阶段,与政府的合作,不妨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招商部门,招进海归这个项目,我肯定不希望只能看到一个概念。政府招商部门与投资机构在很多概念上有点类似,一样会评估你项目的优劣、发展趋势等等,只是侧重性有不一样,因为每个地区的产业引导会有不同。一个项目会不会顺利对接并落地,作为第三方,要帮助项目方了解当地的产业分布。有些地区在鼓励民间资本与海归项目的对接,有些地区内的企业对产量达到几亿元的,可能需要一些技术方面的增长。如果在前期能帮他们与海归项目做一些对接,很可能事半功倍。政府"硬招" 会很累。较好的方式,一开始就把发展路径定好。比如一个科技项目可以与当地科教城对接,给双方提供了一些科研效率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企业对接,现成的客户再加上几百万元的天使资金,基本上就可使海归项目走入正轨了。接着再引入些有质量的风险投资,一个创业的框架搭好了,这个项目就不大会轻易垮掉,接下来就是执行环节了。

  "禅让"抑或"空降"

  侨报:去美国读MBA之后的海归创业成功后,在经营层面会遇到不少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方宇锋:企业做大做强,领导者是内部"禅让"还是外部的"空降",这都要一开始就想清楚,要有一个模式,要考虑你适合不适在首席执行官这个管理层面上工作。有不少老海归团队已经产生了这方面的问题,与其最后被踢出局,落寞地离开,不如提前筹谋。如果一个学者创业,对市场运营不熟,我会建议他不如就当首席技术官。让贤,甚至在没上市前就需要让贤,这跟每个创业者阶段性的定位有关系。在股东层面保有一定的控制权,经营层面完全可以让贤。当然,也可以找"空降兵"入主,但通常找"空降兵",处理内部关系会蛮累的。很多科技型企业会选择内部提拔管理者。因为,不少创业团队里通常都有几位元老,"空降兵"的到来,会引起一些意见分歧。创业团队能互补最好,这是理想化的状态。

  以上就是方宇锋去美国读MBA之后的回国创业历程,以及他想对海归创业者和投资者要说的话,我想这对于很多海归都会有很大的启发的。更多关于美国MBA的问题大家可以咨询澳际的在线专家,或者联系在线

相关阅读:

  马云的创业经历 屡遭挫折的创业梦想

  没被财富惯坏的女人 耶鲁MBA邓文迪

  百度李彦宏的经典名言警句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