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MBA应该在哪一轮申请.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91 移动端

  美国MBA申请分成几个轮次进行,一般为三。大多人认为越早申请越好,这样录取的名额多,成功几率更大些。情况真的如此吗?到底我们应该在哪一轮申请才有利呢? 下面澳际留学专家为大家做解析。

  申请轮次时间

  一般第一轮次(R1)截止得较早,基本在入学前一年的11月份就结束了,而第二轮次(R2)的申请截止一般是在入学当年的1月份左右。至于第三轮的,都是学校本年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给了依然对本校保留热切希望和梦想的人,或许有机会捡漏被录取。

  大部分学校官方的说法是第一轮和第二轮在他们计划录取名额时没有差别,纵观历年中国大陆申请人的历史数据,有些是R1发了更多的offer,但同样也有top学校,R2录取的人数更多。R1里面有很多头一年的re-applicants,他们经过多半年的准备,对于自身的优劣、职业目标和对MBA申请规则的认识是更清楚的,再申请也显示出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容易获得录取。实力不强的申请人因为考虑到背景实力雄厚又做好充分准备申请dream school的牛人都会在R1就重拳出击,都想避开第一轮次,以免和最优秀的群体PK失利而被学校直接拒掉,但这又造成了第二轮申请扎堆的现象,使得第二轮竞争反而更激烈。因此,谈不上哪一轮比哪一轮申请更有优势。

  一、 大多数学校都会在第一和第二轮录取大多数名额

  举例而言,哈佛商学院2001年在中国大陆大约录取了18人左右,只有一人在第三轮录取,而且是因为其背景符合整体平衡的考虑才被录取的。芝加哥2002年从中国大陆录取了大约20名学生,全是前两轮录取的。从统计角度而言,前十名商学院在第三轮录取的人数少于其录取总数的5%。所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结论:不要在第三轮或者最后一轮申请。事实上,第三轮一般被录取委员会用来对学生的多样性进行微调。譬如哈佛那位先生就是非常的明智和幸运。在前两轮中,没有录取具有他类似背景的申请者,后来录取委员会觉得他条件符合,就录取了。

  二、 所有学校在录取过程中,都会采用“好了就录取”的原则

  什么叫“好了就录取”?就是录取委员会在每一轮申请材料阅读中,决定是否录取你主要取决你的整体势力而非你在本轮申请者里的相对竞争位置。很多申请者在考虑是否申请第一轮时常常觉得在第一轮申请的申请者必然是最强,而和最强的对手竞争将无疑会降低自己的录取可能性。其实并非如此。录取官员在第一轮录取过程中,并不知道第二轮申请者的情况如何,所以他们一般也不人为控制第一轮和第二轮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好的策略就是见到好的就录取。由于录取官员一般都做了好多年录取工作。对于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录取,他们其实比较有数。当然如果第一轮的申请者的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往年,录取委员会有可能作出调整,调高录取门槛。

  三、 所有学校在录取过程中会考虑学生的平衡性

  例如他们不会从中国大陆同时录取多位从事管理咨询的申请者,尽管这些申请者具有良好的素质;对于某一特定类别的申请者,录取委员会一般会考虑进行名额控制以保证其学生整体的最大多样性。这些被控制人群包括管理咨询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员、公司财务人员、投资银行行业从业人员等。由于这些背景之人士构成了申请MBA的主流,录取委员会将对这些人的录取作仔细的权衡以便挑选最优秀的申请者。所以来自这些行业的申请者,最好在第一轮申请。一旦第一轮录取了和你背景相似的申请者后,你就比较难于在其后的轮次中被录取。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道理。你可以把录取学生的过程理解成给一个个坑里填萝卜的过程。对于每一申请者(萝卜),每个学校能够提供的录取数量(坑)是大致固定的。所以当很多申请着(萝卜)争取有限的位置(坑)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尽早申请(把坑占住)。占坑原则对于那些背景为MBA主流申请者的人士而言,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分析员(卖肯锡、科尔尼、贝恩等)都申请第一轮。

  四、 如果你的背景不是属于MBA 申请大热门,则第一轮和第二轮差异不大。

  关键是要把材料准备好,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损害了申请材料的质量。这样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澳际留学专家提醒大家,多数院校都有多个申请截止时间。一定要在其他人之前着手进行申请。不要等到第三轮才去申请你真正想读的院校。到第三轮的时候,各院校都已经在寻找非常特别的申请者,用以填补班级的空缺,除非你是特别优秀且特别的人才,否则不要等到快结束时才做申请。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