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英国留学:从台北双年展谈艺术留学

2017/07/24 17:09:29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414 移动端

  近些年,到英国留学读艺术专业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也都非常关心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申请英国留学,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过来人的经验吧!

英国留学:从台北双年展谈艺术留学

  伦敦是全球创意之都,有一批在艺术、设计领域水平顶尖的高校,每年吸引越来越多华人学生前来就读。

  王郁媜十几年前从台湾来到伦敦,先后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University of London)和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旗下的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深造,随后潜心艺术创作。

  她不仅在英国参与过各大展览,而且作品正在年度台北双年展参展,并参与当地国际艺术驻村计划,还准备环岛行,筹备明年的个展。

  王郁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顾自己在英国学习、工作的经验,介绍目前参与的展览,并向留英华人学生提出建议。

  记者:你之前在台湾学习,毕业之后为什么选择来英国攻读艺术专业?

  王郁媜:其实我当时最想要做的是学语言。因为我之前在台湾学的是设计,开始工作之后需要看的书和资料都是英文,要当好设计师就必须能够理解这些。

  我之前是学设计的,学美术也是半路出家,原本选择金史密斯学院是为了学设计。后来有一位外国朋友启发了我,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走不同的路,就改学美术。

  记者:先后在金史密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旗下的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学美术,决定收获大吗?

  王郁媜:应该说是冲击蛮大的。当时的我并不很清楚收获在哪里,多年之后再慢慢回想,非常感谢这两个学校,因为它们帮助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

  比如,这边的大学特别欢迎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来学美术或者视觉艺术。设计反而成为我后来创作的重要元素,因为设计的概念、技巧、技法对我现在的作品有非常大的影响。

  记者:所以你的风格是来英国之后才养成的?

  王郁媜:应该说是在这两个学校之后才养成的。因为我原来是做设计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风格。这两年在伦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很长的摸索过程。

  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就用过手工完稿和电脑完稿,两种都学过。来这边之后,我用了很长时间把那些工匠的东西丢掉,换成用左手绘画,把我现在要做的风格呈现出来,逐渐形成了比较个人的视觉语言风格。

  我主要用铅笔和水彩绘画。铅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媒材。对我来讲水彩是一种附加的东西。铅笔是一个材质上的东西,是硬的。水彩画笔或者油画画笔是软的。

  记者:你毕业之后就在英国自由艺术创作?

  王郁媜:是的,但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参加过很多展览,2005、2006年才有更完整的作品。到2009年之后我才有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记者:华人艺术家在英国发展遇到的困难会不会很多?

  王郁媜:语言上的障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我已经非常努力地把英文学好,但还是有文化上的隔阂,这是最难的一点。

  记者:这些年你参加的展览中哪个比较有意思?

  王郁媜:刚刚结束的伦敦南岸(Southbank)海沃德艺术馆(Heyward Gallery)的“空中之阁”(The House in the Sky – Artists Imagine New Utopias)展览特别有意思。

  因为展出的我的作品反映的正是画廊所在地的建筑空间,与之呼应。

  几年前,我也曾在曼彻斯特当代华人艺术中心(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驻村创作,举办过一系列相关活动。

  我还出版了创作手册《机器之歌》(The Song of the Machines),这是展览的延伸作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你目前参展2014台北双年展,这是如何促成的?主办方找到你?

  王郁媜:对。参加台北双年展蛮特别的,因为我在英国工作、生活14年,这还是第一次获邀回台湾参展,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在台湾工作。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个人的事情。

  回到家乡参与这边的艺术工作非常高兴,特别是,台北市立美术馆是台湾非常重要的一个展示空间,是台湾最重要的当代美术馆。

  记者:你这次在台北双年展上展出的装置作品“最后的开始”讲的是什么?

  王郁媜:因为这次台北双年展的主题是“人类式”的概念,这是最近科学家才提出的新名词。在“人类式”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我的作品“最后的开始”想探讨的是,如何用我的图像和影响去描绘未来世界可能会产生的景色。我做的是一件装置作品,但是布置在不同的楼层。除了这个巨型绘画装置作品,还有文字创作。

  这是我第一次把文字作为媒材来营造一个景象。这些文字的内容就像科幻小说,描绘的是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状况—有很多既像人又像机械的东西。这是我一直在创作中探讨的话题,即人与机械之间的关系。

  记者:你将来还是主要在英国发展吗?

  王郁媜:应该是。但我也希望能够多与台湾艺术界有更多联系。其实我这次回台湾3个月共有3项工作。除参加双年展之外,还在台北市的宝藏岩国际艺术村驻村创作。

  另外,我还有一个台湾环岛创作计划。这个项目是由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和英格兰文化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资助的。

  这个项目期间创作的作品是为了我明年再回台湾、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上展出。我之前在英国这些年的一些作品也会在个展上展出。

  记者:近年来到英国攻读艺术设计类的华人学生越来越多,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王郁媜:应该是文化融合的问题吧。建议大家先把英语能力提高,因为到了新的国家,我们是用学习和交流的态度。出国对个人来说会有一种冲击的感觉,但这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东西产生,而这些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经过冲击、融合、提问、检视中激荡出来的东西,是每个来英国学习的人能够带走的经验,非常难得。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