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李开复:美国留学改变了我们什么?.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525 移动端

  美国留学经历究竟会给学生带来什么?从人格塑造、学术能力到思维方式,留学归来的学生与从未出国求学的大陆学生相比,区别是十分明显的。有时你会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差距,只是为何会产生这样分别?李开复的个人经历给了我们答案。他在1972年就踏入了美国的土壤,11岁的他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初中,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回想这一路在美国的澳际,李开复认为自己收获了很多,如果最初没有留学,也许人生乃至思想都会是另一番模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留学经历将会带给学生哪些礼物:

  一、人格培养

  1、自信

  美国的教育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励你在你强的地方做得好的时候,给你足够的鼓励,让你能够得到一种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

  李开复从小在台湾长大,老师总是用惩罚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做得不好,要怎么惩罚,如果这个达不到谁又对你失望,总是用威胁、惩罚、失望等等的方式来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使他第一次看到美国这样一个环境,它完全不是有这种负面的交易,而是用正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

  “而我的自信就来自于,其实蛮可笑的事情,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很多题目,在黑板上写了1/7,说你们谁能够换算出来。题目写完我就举手了,他说李开复这是什么,虽然我当时的英文不是很好,我还是很快地回答了,0.142857。他说哎呀,数学天才。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不知道大陆有没有背这些数字,我在台湾背过,可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当时他一夸,我就想也许我真的是数学天才。从此之后我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代表学校参加考试,参加全州的比赛等等类似于奥数这种比赛,都非常踊跃地参加,认为我一定是一个数学天才。

  当然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是数学天才,当我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我是田纳西州的州立冠军,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天才,他们就把我分到天才班,拿到一个最后一名。很有趣的是老师当时说,开复,你是最后一名,我说完了,最后一名怎么办?给了我一个A-,我说啊,最后一名还有A-,他说数学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还是很厉害,一定要给一个A-。终于发现我不是天才,但是给了你自信,觉得你自己有能力,就会努力地工作,就会做得很好。”

  2、诚信

  在李开复在美国读中学的时候,当时的强项是数学,但是化学、历史他根本没有学过、没有读完,只能勉强去考,但是发现很多生词不认识。当时他的历史老师跟我说:“开复,我知道你今天做不完今天的考题,你拿回家做,你可以用字典,你可以花所有你需要花的时间,3、5个小时都没关系,但是我相信你不会翻开教科书。”当时他只是11、12岁的小孩,老师知道你的书籍在旁边,但是却相信他不会翻开教科书。“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诚信和对别人的信任,所以自己一定要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对我也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二、师生关系

  1、老师的无私教育

  “我这里有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刚开始去读初一的时候上课我根本一个字都听不懂,但当时我们的校长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他就说每天中午你把午餐拿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一边吃午餐,我一边从小学一年级的英文课本教你。我记得当时打开第一页,这么简单的字一个一个字教我,一个学校的校长每天愿意花中午的时间无私教我,一直到我上路。

  我还记得第二件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数学天才,差不多在十年级的时候把高中所有的课都念完了,我当时高中的老师跟我说,你下面应该读大学的课程。我说可是开车要30分钟,我现在不能开车,老师说没关系,我教这个课,每天我到你家接你,这个老师每次上课,每个星期三次,来我家接我,让我在我的11、12年级能够修到两门大学的数学微积分。所以,我为老师的态度也非常非常感动。”

  2、师生平等

  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有很多学校有学生给老师打分这个项目,但是往往都是很局限性的,而且学生可能不敢打分。在美国这样的环境真的非常好,如果我还想做个老师,我需要一个当头棒喝,我当时得到了棒喝之后,我也去好好地学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例如,“我做助教的时候有一个机会,给学生讲课,当时我就觉得讲得很好,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就让这些学生学了很深的计算机的技术,我就觉得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工程师,我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员,因此我一定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很不幸的是学生发回来的给老师的评语,让我非常震惊,他们不但给我最低的分数,而且给我取了很多绰号,他们说开复的课叫做开复剧场,他一个人在上面演戏,我们全部都在下面睡觉,他们说来这儿的人什么目光接触也不会,每天眼睛看着黑板,也不看着我们,我们在打瞌睡,教的是最差的,没有见过这么差老师。”

  三、科研能力

  1、实践项目

  “看过的你会忘记,听过的你会记得,但是做过的你才真正的理解。”在美国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实践的项目,不会只教你一个指数是怎么回事,会教你为什么要学指数,如果你挣100块钱,每年10%的利率,10年之后你不只会有200块钱,会有更多钱,因为利息会升利息,这是指数的概念,会用真实的例子,如果你以后超过有200块钱,就会努力地学这个题目。

  2、兴趣为本的转专业

  很多人在进入美国大学读书之前,其实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专业。例如,李开复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选了双专业:数学和法律。选择数学的原因就是之前他觉得自己是“数学天才”,选择法律则是因为《轮椅神探》节目,看过之后觉得律师很酷。但是他在读了一年多以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数学天才,而且觉得不是天才的人读数学没有什么意思,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数学。在法律课堂上则总想睡觉,也不适合学法律。

  当时学校是允许换专业的,而且学校鼓励学生选修课程。所以,当时他很幸运地选修了电脑,而且发现这个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正是因为学校有这种宽容让他转专业,让他非常非常感谢,“而且我女儿今年就要去哥伦比亚读书了。她跟我说,爸爸,有一个好消息,他们居然大三才要选专业,我说,是啊,三十年前我去读就是这样。她说,太好了!我从来没想到有这种机会。她说,我真的没想好我要学时装设计还是我要学经济,还是我要学东亚文学。我说,你就学两年,两年之后再决定。我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学校,有这样一个宽容的环境,让我来在大三的时候做一个选择,能够追随我的兴趣。”

  3、研究的真谛

  做一个科学家,读一个博士,真正核心是什么呢?李开复有幸与自己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导师谈了30分钟,他当时对李开复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期望他成为语音识别(李开复当时的论文)研究领域的世界第一人。他说,我不是让你成为计算机这个领域的第一人,但是如果你的论文写的是比如是连续性语音识别,全世界应该不会比你更好,如果有的话,你就不是真的达到了我的期望。他说我认为每一个博士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要不然就不应该来读博士。这对李开复后来的学术研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其实我做了一些项目,我觉得凑合可以毕业,可以拿到博士,但是我后来总是想这句话,真的要做到在个狭窄的领域里达到第一人才可以停止。”

  4、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你在狭窄领域里边成为世界第一人之后带走的论文吗?或者毕业之后把这个领域做到最好?

  李开复的博士导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认为你其实在读博士的过程中,你带走的东西是做研究的精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知道怎么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教会你如何独立地知道如何去解决一个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学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认为你毕业之后,很可能不会去继续做语音识别,甚至不一定会做计算机科学,但是如果你以后能够面临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能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去分析、去客观、去理解不同的观点,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这个博士就是你可以终身拥有的终身使用的,而且不仅仅是使用在你的这个领域。”

  其实,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就是教育。因为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背会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省会在什么地方,我们多少人会背微积分公式,但是能够让我们独立学习,这是教育的真谛,而不是背会多少。

  四、思维方式

  1、珍贵的领导力

  记得法国的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说这句话的权利。”这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话,不过当时李开复想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提出一个课题挑战的时候,他的博士生导师却说出了更厉害的话:“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在科学的领域里人人是平等的,你有权利有你的想法,我有权利有我的想法,我希望你用你的方法用、你的激情去解决你的问题,我不认为我有权利告诉你一个尚未解的问题一定要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后来也有记者问他,当时李开复挑战你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他的回答也很简单,他就说在科学的领域上人人是平等的。

  在他的这番话里除了平等之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他给出的答复实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做科学的方法,是一种做工程的方法。也就是说不只是一种养量,而是一种很珍贵的领导力。

  如果你希望在一个公司,比如是在Google公司,对于最聪明的员工,你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想他们做事的方法,支持他们用他们的方法做事情。如果你什么事情都要很独裁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些聪明人就没有办法发挥他们真正的潜力。所以,一个真正的研究院也好,科学部门也好,一个产品部门也好,如果你真的想要让这批优秀的天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那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去支持他们。

  2、多种方法看问题

  很多东方的教育碰到一个巨大的瓶颈就是认为每件事情是非黑即白,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一个科学的问题要么是这样解答,再不就不是那样解答,没有想到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但是美国教育却教会大家“每一件事情我们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来看这个问题,而是有很多方法来看这个问题。”

  例如:在很多高科技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比如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很多词。但是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你答对就可以进来,答错就不能进来。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看你的头脑不要被局限在一个框框里,能够有不同思维的空间。如果你的思想,你想的东西是有道理的,比如圆的好在地上滚,或者是圆的不容易掉下来砸到别人的头,或者圆是最小的面积比较省钱……这些都是最好的答案。那些答不出来,在反思高中的时候有没有背过这个题目的人,这些人很不幸没有被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启发、释放他的思维的空间。

  所以,在今天的21世纪里面,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维的方式,能够理解任何的问题,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来定性,这不只是一个科学家的胸怀,而且是一个所有21世纪的人所需要学习的态度。

  以上这些就是同学们前往美国留学之后可能会得到的收获,值得补充的是,并不是说今天不到美国就不可以得到这些东西,也不是说到了美国一定可以得到这些东西,因为中国的教育也在成长,美国的教育也各有不同,参差不齐。不过,用一句李开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没有留学,如果我一直留在台湾或者是留在大陆,我有没有可能得到这么多礼物,成为今天我成为的人,我想我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本文由澳际教育留学顾问白立芳推荐,请勿转载,谢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