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48 移动端

  在美国商学院申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很多,需要做的准备也有很多?对于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准备读商科的人来说,了解美国知名大学的商学院申请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来介绍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申请实录,以便大家可以从实战总获取宝贵经验和技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申请实录: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一个工科背景的申请人,申请一所金融知名强校,在对他访问之前,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他是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呢?交流中,Wall-E详细的给我介绍了他是如何通过细节展现自己的优势,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故事素材向录取委员会展现一个完整的申请人,以及如何构思故事来传达自己对人生、对事业的看法。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访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帮助更多的申请人。

  个人信息

  GMAT:770

  TOEFL:111

  教育背景:本科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学校:CBS,Wharton

  面试学校:CBS

  录取学校:CBS

  一、Why MBA?Why Now?

  Wall-E:我希望MBA能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一个转变,让我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过去我在做IT咨询方面的工作,长期为客户出各种方案。和战略咨询比,我们的项目周期非常长,动不动就半年或者一年半,甚至有的可以到2年。而且,这种咨询项目往往还有二期。比如客户的需求改变了,或者升级了,我们还要跟着做后续项目。几年都会搭进去。做的时间长了,一方面是缺乏一些挑战,一方面是生活模式难以持续。这样常年出差,对自己、家人都是很大的折磨。而且,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也没法改变。在我们公司,即使做到资深工程师,也是长期出差,几周回不了家,家里没法照顾。

  我们和战略咨询以及四大不一样,四大熬到高层不用出差,而战略咨询就是周期短。我们这就是这样,即使做到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都还得在客户哪里呆着。说实话,我其实蛮喜欢这份工作。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难以持续的,这是我申请MBA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个性方面的考虑。我蛮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和客户打交道,去做业务。而且我本身对投资管理这块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做这行。这样看来,MBA更符合我的要求。所以说是从两个方面吧,一方面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一方面是个人进一步修炼的追求。

  ShareWithU(简称SWU):这样看来,你读MBA主要也是从职业发展方面来考虑的。那么在申请的时候,看了你的基本介绍,觉得各项都很出色。请问在整个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有什么硬伤吗?

  Wall-E:当时在看你给我的问题列表时,我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也想到了。我的申请,如果说有硬伤,那就是GPA。我的GPA并不高,满打满算刚刚到3。虽然工科学校GPA比较低,这已经不错了。不像金融专业的,3.4、3.5很普遍。但是MBA学校不会想这些,所以和其他方面比起来是个软肋。当时我和子溪聊的时候也是说担心这个。不过从现在看大的趋势是越来越不看重GPA了,而且如果GMAT考的好,人家也不怀疑你的GPA。毕竟不同的学校标准不同,国外学校对国内教育系统没那么了解,用GPA衡量不如用GMAT衡量。

  SWU: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呢?

  Wall-E:我的申请材料里写的职业目标和实际的并不一样。实际上我想做投资管理,就是买房和卖方的分析师,也就是所谓的"行研"。我个人的兴趣是在资本市场这块,想做一些投资,而且对整个价值投资的理念和风格都会很有兴趣。哥伦比亚是价值投资的发源地,所以当时我选择哥伦比亚做这个方向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其实大家也能看到,MBA毕业后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几条路:咨询、IBD、投资管理、进入公司、VC/PE或者创业。所以,当我在选择职业时,我也对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其实,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选好了职业。多和内行人交流,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工作干得事情都差不多,所以,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方式更重要。比如咨询,我不想长期过那种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工作又是以项目为单位来组织。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换一种职业生活的节奏。当然,我也没有完全排除做咨询的可能性,但这不是优先级最高的。IBD也是非常累,虽然钱很多,但是它要求人能够八面玲珑的掌握和别人的关系,它更多的是要求人从各个角度建立个人的关系,建立个人的影响力来获得客户,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的技术和实力。这行做得好的人往往都是处理关系很好的,这不太符合我的特点。PE/VC更是靠人脉来做,这也不符合我。至于回到企业,原来我就是在企业,而且去企业就是做市场和金融,或者战略,这几个都不是我不特别喜欢的。所以综上所述,投资管理就是我权衡了几个方面之后才做出的选择。"行研"是一个"做事"和"与人打交道"非常平衡的一个岗位,很符合我的特点和兴趣。

  SWU:听下来你其实是做了一个很大的职业转变,即使你在申请中规避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找工作和实习的时候依然是要面对的。请问你是如何解决的呢?有什么准备吗?

  Wall-E:从我的背景来看,的确有一个大的转变,因为从来没做过金融方面的工作,行业上相差还是蛮远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冒险在申请材料里写。但实际上,我自己其实也有意识的在做一些准备和转变。比如说,我在香港和A股市场都在做一些自己的投资。一方面我会在平时读很多这方面的书,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一方面就是习惯性的关注市场、关注公司。我去年6月份辞职之后,去了国内一家小投行做了两个月的分析师的工作,这就是我将来想做的事情。这样在MBA之前,我就有一些相关的经历,这就是最大的、对以后进行职业转换时有利的东西。等你在找工作时就会发现,有没有相关经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在简历筛选的过程中。我能给出的"职业生涯转换"上的建议就是这几点吧,提早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转变。另外就是到学校之后就是选相关的课,进入相关的圈子、俱乐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未完见下一页)

  猜你喜欢的更多内容:

  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

  2.美国研究生申请要求及院校简述

  3.读美国大学密码安全专业如何选校

  不想看上面的还可以自己找>请点击

  直接获取澳际顾问的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二、选校

  SWU:给我们谈谈你的选校原则吧。从你的背景来看,你是第二年申请了。在选校方面也算是件非常充裕了,是吗?

  Wall-E:对,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选校。第一次申请对我来说还是很辛苦、很紧张的一个阶段。当时,差不多是07年6月份,我那会刚好结束一个大项目,开始准备GMAT。在07年9月考GMAT,07年10月考TOEFL。我那时的想法是赶07年的第二轮,08年走。但是这个结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一年就等于交了"学费"了(笑)。

  第二年我就比较早开始准备,大概6月份开始筹划,7月份上子溪的workshop,申请Columbia的ED(提前录取)、Tuck的ED和Ross的第一轮。我这个人从始至终都不想去争第一,所以我从来就没想去申请HBS。我自己本身不是非常有野心的人,所以想挑一些自己去了之后会比较舒服,而不会太辛苦的学校。这是我当时申请这三所学校最根本的原意。其实我也特别喜欢Tuck这个学校,后来Tuck录取我,还给我奖学金,我也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因为Columbia在纽约,地理位置好很多,所以来到这里。我认为申请是要挑适合自己的性格的学校。MBA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包括后面的实习、找工作也都是人生的阶段性成果,评判的尺子在自己心里,自己把握就好。

  就像刚才我说的标准,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自己对MBA的需求,最后得到的结果也自然更水到渠成。我认为,选学校还是要多和人探讨,尤其是和校友讨论。另外就是多看学校的信息,在网上找所有和学校相关的信息。校友其实能带来的帮助挺大的,他们能给你很多内部的"小道消息"。我是属于比较喜欢在essay里提到校友名字的,比如我会在essay里说具体哪一届的谁给我介绍了这个学校,给我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小技巧,至少对录取委员会来说,他们会很"买账"。既有细节,也很独特,很表现忠诚度。所以我每个学校都会找几个校友来联系,在essay里也提一下。其实我觉得ShareWithU的那个Workshop的一大资源就是,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任何校友,mentor本身就是在校生,通过mentor的关系找到一两个校友,对申请材料就有帮助。

  三、申请材料的准备

  SWU:给我们讲一下你是如何准备申请材料的好吗?比如,你是如何对自己进行整体定位的?

  Wall-E:写申请材料的时候,我没有写投资管理的方向,还是选择保守的策略,以咨询作为我的职业目标。我的背景是做IT 咨询,在essay里写的是战略咨询。我写的短期目标是进入战略咨询公司,长期是开一个咨询公司。我的申请材料能与众不同--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一些小细节:比如提到的校友,还有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关于学校的一些小细节。因为我们都是作为一个"外来者"去写这个学校,如果我们无法用对方的语言来描述,那肯定很难引起共鸣。所以,我们要努力了解一些更细致的东西,了解对让日常生活的"俚语"或者"黑话",争取引起对方共鸣,让对方看出我们的诚意,不是随便拿其他学校的essay改改就充数的。第二,我的申请材料非常注意出新。有了第一年申请写essay的经验,第二年在写的时候,至少从素材上来说,想的更透彻一些。所以我的写作方式相对过去也会更特别,比如开头不会很死板,会用一个小故事开头,用比喻、暗喻的方式开头,塑造某一件事的一个场景开头等等。当然职业目标(career goal)的Essay还是很"八股"的,其他的文章比较灵活。另外我也很注意在文章最后要提高到一定高度,看起来更成熟。走过这两次申请过程,我觉得Essay占的比重非常大,大概要70%左右。

  SWU:你对写第一篇文章,也就是职业目标的文章有些什么看法呢?

  Wall-E:我的原则是:"四平八稳,不要犯错"。该覆盖的点都覆盖到,提一些校友,提一些细节,只要合情合理就好了。这篇文章如果想要追求出彩,反而会有些冒险。所以保险起见,还是在其他的文章里出彩更好。

  另外,我觉得这也是"定位"问题。在申请Columbia的人中,和我有类似背景的人不多,在这方面我可能占了点便宜,就是说我只要做的比其他类似背景的人做得好就够了。所以这也算一个经验吧。

  SWU:总结一下,就是合适的定位,和细节的处理,这就是你最重要的经验,对吗?

  Wall-E:对,我觉得我这个人很重视细节。录取委员会的人每天看那么多文章,如果有一些细节能让他记住,自然是对你有帮助的。比如我一个朋友在Columbia,他就给我提到了许多Columbia的活动,比如Study trip之类的。我就借用这个来写学校能给我带来什么。通常其他人写都会写课程、教授之类的。而我就写了这个,属于不太一样的。我在Essay里强调了自己对多文化生活经历的向往,并说了这种生活经历对我的帮助。这个就挺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尤其这个是从一个校友的嘴里说出来的,对录取委员会的人来说看起来更亲切。

  SWU:你的背景是工程技术,职位上也没有明显的管理职能,请问你是如何克服这点的?

  Wall-E:其实我觉得学校看工作成就的品位还是蛮多样化的。就像子溪再三强调的:要以小见大。即使在小范围内能产生影响,比如做一个项目,或者做了产品的改进,而这个改进特点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入。或者你在一个项目上做了哪些工作,怎样调整做事方式,或者管理了哪些人、哪些关系,这虽然是小事,但由于你做了,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对公司、对企业、对部门产生正面影响,就叫"成就"。工程背景的人没必要非要用其他背景的人的框来框自己,突出自己的特点就好。不用拘泥于非要写的多么辉煌,拯救世界之类的。

(未完见下一页)

  猜你喜欢的更多内容:

  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

  2.美国研究生申请要求及院校简述

  3.读美国大学密码安全专业如何选校

  不想看上面的还可以自己找>请点击

  直接获取澳际顾问的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SWU:能给我们讲讲其他的Essay里,你选择了怎样的例子吗?

  Wall-E:我的那篇讲失败经历的Essay选了一个自己大学时社团的失败。我的point是说,我在的时候很成功,但是我一走社团就垮了。这也是一个失败。社团没有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而是成败都在我一个人身上。

  理论联系实际我想了很久,最后找了一个项目上的事情。这篇和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在一开始用了一个比喻。我喜欢打网球,所以我用网球场比喻生意场,用网球的比分表示成本和收益,结果是用网球收尾。等于用网球将整个文章串起来。这样的方法相对比较特别,文字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所以整体还是比较语种不同的。

  我在Essay上下了不少功夫。我认为,Essay是非常重要的,成败在此一举。在我们整个的申请材料里面:推荐信表现工作成就,三篇essay也大部分是工作。所以在其中的理论联系实践里我选了网球来表现个人生活方面的风采。这也算是在选材时候的一点考虑吧。

  SWU:在简历上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吗?

  Wall-E:很简单:多说数字;一定要用学校模板。还有就是,简历上那么多事,一定要把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前面。别人看你的简历的时间也就十几秒,把最关键的让别人看到就好了。

  SWU:推荐信方面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Wall-E:我当时找了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当时我也挺头痛的,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方式--也是我通常推荐别人用的方式就是:找一个自己的客户,然后找一个主管。客户和项目经理可以多角度来表现自己。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能找到客户帮你写推荐信,说明你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但是对我来说,当时找客户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我在开始准备的时候,项目刚开始,客户也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去找原来的客户会很不方便。所以我就找了两个项目经理:上一个项目的和这一个项目的。这也是占了点便宜,因为在咨询公司里,通常我们和项目经理关系比较近,所以他很了解我。而且如果我走对他也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反而比HR上那个直接汇报的老板要好的多。当时我是给了他们一个提纲,然后他们写完给我看,我稍微改改,他们再看,然后提交。我的经验是,一定不要自己写。如果对方的英语表达能力实在有限,也让他先写一个草稿出来,找另外一个人去翻译。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几封推荐信都是自己写的,即使你自己认为自己注意了,对老外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点一定要注意。

  三、面试

  SWU:在面试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分享的?

  Wall-E:我比较幸运,是招办的人直接过来面试的。我的感觉是招办面试更好预测一些,也更好控制。招办面试其实是有套路的,也完全可准备。在网上找过去的"面经",把经典问题练习好,熟悉学校的情况,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一定要对学校必问的问题很熟。

  总结:

  1、尽早准备,比如做一些社区服务等。

  2、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要突出细节,从而突出自己。

  3、Essay最重要。

  通过上面对申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实战解读,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准备读商科的人来说,可以了解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具体含义了。

  猜你喜欢的更多内容:

  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

  2.美国研究生申请要求及院校简述

  3.读美国大学密码安全专业如何选校

  不想看上面的还可以自己找>请点击

  直接获取澳际顾问的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美国商学院申请美国商学院申请

  在美国商学院申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很多,需要做的准备也有很多?对于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准备读商科的人来说,了解美国知名大学的商学院申请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来介绍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申请实录,以便大家可以从实战总获取宝贵经验和技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申请实录: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一个工科背景的申请人,申请一所金融知名强校,在对他访问之前,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他是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呢?交流中,Wall-E详细的给我介绍了他是如何通过细节展现自己的优势,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故事素材向录取委员会展现一个完整的申请人,以及如何构思故事来传达自己对人生、对事业的看法。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访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帮助更多的申请人。

  个人信息

  GMAT:770

  TOEFL:111

  教育背景:本科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学校:CBS,Wharton

  面试学校:CBS

  录取学校:CBS

  一、Why MBA?Why Now?

  Wall-E:我希望MBA能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一个转变,让我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过去我在做IT咨询方面的工作,长期为客户出各种方案。和战略咨询比,我们的项目周期非常长,动不动就半年或者一年半,甚至有的可以到2年。而且,这种咨询项目往往还有二期。比如客户的需求改变了,或者升级了,我们还要跟着做后续项目。几年都会搭进去。做的时间长了,一方面是缺乏一些挑战,一方面是生活模式难以持续。这样常年出差,对自己、家人都是很大的折磨。而且,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也没法改变。在我们公司,即使做到资深工程师,也是长期出差,几周回不了家,家里没法照顾。

  我们和战略咨询以及四大不一样,四大熬到高层不用出差,而战略咨询就是周期短。我们这就是这样,即使做到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都还得在客户哪里呆着。说实话,我其实蛮喜欢这份工作。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难以持续的,这是我申请MBA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个性方面的考虑。我蛮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和客户打交道,去做业务。而且我本身对投资管理这块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做这行。这样看来,MBA更符合我的要求。所以说是从两个方面吧,一方面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一方面是个人进一步修炼的追求。

  ShareWithU(简称SWU):这样看来,你读MBA主要也是从职业发展方面来考虑的。那么在申请的时候,看了你的基本介绍,觉得各项都很出色。请问在整个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有什么硬伤吗?

  Wall-E:当时在看你给我的问题列表时,我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也想到了。我的申请,如果说有硬伤,那就是GPA。我的GPA并不高,满打满算刚刚到3。虽然工科学校GPA比较低,这已经不错了。不像金融专业的,3.4、3.5很普遍。但是MBA学校不会想这些,所以和其他方面比起来是个软肋。当时我和子溪聊的时候也是说担心这个。不过从现在看大的趋势是越来越不看重GPA了,而且如果GMAT考的好,人家也不怀疑你的GPA。毕竟不同的学校标准不同,国外学校对国内教育系统没那么了解,用GPA衡量不如用GMAT衡量。

  SWU: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呢?

  Wall-E:我的申请材料里写的职业目标和实际的并不一样。实际上我想做投资管理,就是买房和卖方的分析师,也就是所谓的"行研"。我个人的兴趣是在资本市场这块,想做一些投资,而且对整个价值投资的理念和风格都会很有兴趣。哥伦比亚是价值投资的发源地,所以当时我选择哥伦比亚做这个方向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其实大家也能看到,MBA毕业后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几条路:咨询、IBD、投资管理、进入公司、VC/PE或者创业。所以,当我在选择职业时,我也对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其实,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选好了职业。多和内行人交流,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工作干得事情都差不多,所以,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方式更重要。比如咨询,我不想长期过那种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工作又是以项目为单位来组织。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换一种职业生活的节奏。当然,我也没有完全排除做咨询的可能性,但这不是优先级最高的。IBD也是非常累,虽然钱很多,但是它要求人能够八面玲珑的掌握和别人的关系,它更多的是要求人从各个角度建立个人的关系,建立个人的影响力来获得客户,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的技术和实力。这行做得好的人往往都是处理关系很好的,这不太符合我的特点。PE/VC更是靠人脉来做,这也不符合我。至于回到企业,原来我就是在企业,而且去企业就是做市场和金融,或者战略,这几个都不是我不特别喜欢的。所以综上所述,投资管理就是我权衡了几个方面之后才做出的选择。"行研"是一个"做事"和"与人打交道"非常平衡的一个岗位,很符合我的特点和兴趣。

  SWU:听下来你其实是做了一个很大的职业转变,即使你在申请中规避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找工作和实习的时候依然是要面对的。请问你是如何解决的呢?有什么准备吗?

  Wall-E:从我的背景来看,的确有一个大的转变,因为从来没做过金融方面的工作,行业上相差还是蛮远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冒险在申请材料里写。但实际上,我自己其实也有意识的在做一些准备和转变。比如说,我在香港和A股市场都在做一些自己的投资。一方面我会在平时读很多这方面的书,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一方面就是习惯性的关注市场、关注公司。我去年6月份辞职之后,去了国内一家小投行做了两个月的分析师的工作,这就是我将来想做的事情。这样在MBA之前,我就有一些相关的经历,这就是最大的、对以后进行职业转换时有利的东西。等你在找工作时就会发现,有没有相关经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在简历筛选的过程中。我能给出的"职业生涯转换"上的建议就是这几点吧,提早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转变。另外就是到学校之后就是选相关的课,进入相关的圈子、俱乐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未完见下一页)

  猜你喜欢的更多内容:

  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申请实录

  2.美国研究生申请要求及院校简述

  3.读美国大学密码安全专业如何选校

  不想看上面的还可以自己找>请点击

  直接获取澳际顾问的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上123下

共3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