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留学生归国潮引发激烈的就业竞争 海归该如何上岸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173 移动端

摘要:从留学潮到归国潮的转变,强大的就业竞争成为留学海归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内高学历人才辈出,北上广深成为留学生最热衷的就业地,如此一来怎么样在回国后凭借自己的留学经验和能力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年前人们对出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那里是地狱”;十五年前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了所有父母脑海中对留学最完美的憧憬;十年前出国留学的70%都留在了国外;到了2017年70%的人都选择了回国。一方面留在国外变得更困难,另一方面国内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机会多变化也多,在国外看见门口新竖起个电线杆都能念叨好几天,国内一个热搜顶多撑半天。但要说理由,其实就俩字儿:就业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是为了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而选择出国,现在看来留学更多成为一个中转站,我们希望借此帮助我们在国内打拼时拥有一个更高的跳板。但当我们自认为是出国镀了层金,回来却发现缺的还是能干活的钢,这就像好不容易从真实版激流勇进中逃生,浑身湿漉漉得上了岸却发现自己去哪都被拒,就因为自己衣着不整。

那么问题倒是在哪?大抵无外乎以下两种:

认知障碍

很多时候最怕的并不是一个人能力不够,而是认知出现问题。在国外的时候两耳不闻国内事,一回国就像什么都玩儿得风生水起,这种幻想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前国内变化莫测的形式,回国先花个半年试试水温了解现状是很必要的。其次自我定位也很重要,“在国外花50万读一年书,回国三五年都捞不回本。”这种单纯讲投资回报率的对比从根儿上就属于认知错误。

简言之,留学已经从当初石缝丘壑里挣扎出的一股小溪流变成今天足以劈山断林的滔滔江水,无论你是怎么跳进去的,也无论你打算在何处上岸,拧干衣服再往前走,不会有人拿着烘干机在旁边候着的。

有心扎堆儿无力竞争

从当初一个年级独一无二的留学苗儿到一个班半数都选择出国,这早就不是什么另辟蹊径的新鲜事儿了。

美英澳占据留学目的地的三大头,专业选择上也是扎堆,从前些年大热的商科到如今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从“2017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来看,在海归就业中,14.3%的海归选择进入金融业,贸易零售、地产建筑、互联网行业分别占到7.2%、6.9%、5.5%。

就连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半数留学生表示希望留在北上广,但地方就那么点儿大,岗位也不会一天多出好几万,留学生身份并不能让你获得免于竞争的金牌,相反,不少外企表示,比起那些自视甚高的留学生,他们情愿招些踏实肯干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

那么到底要如何上岸呢?

从语言优势到文化优势

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和国际接轨,无论是外企入驻或是中外合资,各种资讯和交流都需要英语,而留学所带来的最大好处除了语言,更多还有文化接受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毕竟英语念得溜并不代表你就不会有“沟通障碍”。

从扎堆就业到扎堆创业

虽然专业扎堆竞争压力变大,但这并不影响很多看好国内商机的留学党回来自主创业,据调查显示,国外读研的毕业生三年后创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同届国内读研的毕业生。前脚有政府与企业开展的“千人计划”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后脚就有一大批留学生创业园在全国各地孵化出来,收留了大批苦有想法无处起家的归国人。

从冷僻专业到稀缺人才

所谓自己选的专业,不光流着泪要把它读完,还得拿着它四处到处求婆家。什么宗教心理、辐射监测,光听名字就是一堆专业术语更别说还想找到刚刚好对口的专业简直就是难上加难。这种时候与其拿着专业就业不如让专业成为职业,尤其是现在这个什么都能直播的时代,直播化学实验一定有人看的好吗!

上山下乡,我讲真的

每一个一边骂着北上广一边留下来的人,其实真的不是你离不开而是你不敢去试试别的生活方式,与其说离不开不如说是怕自己离开就回不来了。可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生活真的有这么不可接受吗?

留学生村官、北大毕业摊煎饼,什么时候做自己的选择却不用挂上清高或掉价的标签,把自己的接受域限放款一点,就像挤地铁,到底是人在挤还是每个人都死守地盘不肯退让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大城市到底还有多少扩张的空间,乡村又还有多少发展空间,这是应该看到的。

说到底,真正牛逼的人到哪儿都能继续牛逼,回国也一样,毕竟,国家可是肯出100万来留你。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