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科研海归:要具备独当一面能力
曾留德5年的叶丰,一直在海外关注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发展状况。“适逢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国内科研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对于科研人才来说,回国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叶丰谈道,德国的材料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体,而国内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向直接应用。“我所认识的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留学人员,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觉得自己应该回来为国家贡献点力量。”
海外经历能给海归带来什么?叶丰认为,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海外的研究经历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对于科学研究的思考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他指出,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不仅体现在实验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上。因此,有志于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海归,一方面要在专业技能上过硬,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们的团队在高硅钢研制项目启动前做了很多工作,我只是踢了临门一脚,后面有整支‘球队’在给我传球。”叶丰教授谈到冷轧高硅钢制备技术突破时说。高性能高硅钢研制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陈国良牵头,从199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06年。“如果没有这10年的基础工作,就不可能有我最后的临门一脚,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啊!”叶丰教授感慨道。
硅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由于用量巨大,在硅钢铁芯上消耗的能量也很大,特别是当使用频率超过400Hz时,普通硅钢的铁损会迅速增加。采用高频铁损值低的高硅钢材料,比采用普通硅钢材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节能特性。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条利用传统轧制技术制备硅含量为6.5%薄板的商业生产线,而高性能高硅钢研制项目恰好解决了高硅钢的脆性问题,从而突破了冷轧这个关键环节,这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叶丰介绍说,我国以前含硅量为6.5%的高硅钢薄板完全依靠进口,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高硅钢生产技术专利,但我国各大钢铁企业仍不易购买到相关的先进专利技术。叶丰说道,得益于这项研究取得的突破,目前,中国的高硅钢研究成果在最具潜力、产品质量最佳、生产成本最低的传统轧制生产工艺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与宝钢进行战略合作,将在短时间内建成冷轧高硅钢薄板的生产线,这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条用冷轧工艺生产的高硅钢薄板生产线。“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高硅钢薄板就不用再依赖进口了!”叶丰教授激动地说。
人物简介:
叶丰,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1999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4年8月先后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从事纳米晶体材料和非晶态合金的研究。2007年在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这一凝聚态物理上的难点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