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国企成"海归"最大雇主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94 移动端

  海归不再珍稀 IT业、制造业就业形势看好

辛辛苦苦远赴重洋苦读之后归国的海归就业形势如何?也许在几年前,许多人并不关心这样的问题,但当“海待”一词进入人们的视线后,形势的变化让这个问题浮出水面。

  4.2万人,这是2006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比例较上一年上升了两成,不过面对这一快速上升的数字,人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这一数字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压力。

  海归的就业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也许没有人会相信在海归就业的众多选择上,选择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海归人员数量最多。

  不久前,一项由东方惠博研究院组织进行的有关海归人才的调查,向公众多多少少展示中国海归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在这次面向452家企业雇主的调查中,民营企业占到四成,比例最高;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各占16.81%,国有/国有控股为14.16%。

  国有企业成为使用海归最大雇主

  海归已经不再是“珍稀”品,它正在各行各业中扩散。按照调查的数据,在所调查的企业中,使用海归的企业比例超过了七成,范围遍及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分布非常广泛。调查还显示,金融业、多元化行业对海归使用最为广泛,而咨询、法律、财会专业、服务业、IT业对海归的使用也相对较多,房地产、建筑业企业使用海归的不多,只占到四成左右。

  另外一个似乎在预料之中的调查结果是:企业的海外投资所占比例越多,对海归的使用就越常见。中外合资企业的使用海归比例为84.21%,而外商独资企业使用海归的比例就上升到了接近九成半。

  唯一让人感到意外的统计结果是在企业的使用海归数量上,国有企业出人意料地成为使用海归最多的雇主,而在此前国企和海归一直被认为是“难以结合的一对”,“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使用的海归数量最多,反映出虽然海归要获得上述两类企业的认可较难,但在达成共识后企业的需求量将会大幅放大。”东方慧博的人士这样分析。

  新一代海归人员最大不足是务实精神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至今,中国的出国热已经走过三个阶段——80年代“洋插队”一代;20世纪90年代留学热潮产生新兴“中产阶层”大批留学生归国,“海归”由此得名;2000年前后至今,出国产业化发展,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层次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留学成为产业。很显然,留学人员数量与结构的变化让这个群体的特征发生了变化。

  在众多的中国企业看来,新一代海归人员的最大不足之处是务实精神,其次是团队合作、工作经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跨文化的适应力。出现上述这一系列情形,很显然与出国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在海外学成后归国就业有很大关系。令人遗憾的是,这次东方慧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海归目前并未看到务实精神的缺乏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虽然海归要与中国企业磨合之处尚多,但目前海归的职业发展速度还是很惊人的。此次调查显示,一半的海归在管理路线上发展,26岁至30岁年龄的海归接近七成已经成为企业的中高管理人员、高级和专家级技术人员或拥有自己的企业,而30岁以上年龄阶段中该比例更是高达八成以上,显示出海归在职业发展上的速度非常惊人。

  六成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对海归印象不好

  大批海归的到来让近年国内留学人员就业形势急转而下,调查显示,六成半左右的企业和海归认为海归的就业形势一般,大批的企业对海归的需求并不积极,有明确需求的企业比例只有两成半左右,且以5人以下的小需求量为主。然而,明确表示没有海归需求的单位也不多,占15.93%,也就是说,有约六成的企业对海归的使用不够确定,希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成为主流现象,这一方面显示出企业在用人上非常务实的特点,但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在人才使用的计划性上还有待加强。

   从行业的就业前景看,IT业、制造业的就业形势较好,而房地产、建筑业就业形势看高一线,就业形势相对紧张的是咨询、法律、财会专业、服务业、文化教育传媒业和金融业。对于上述数字,报告分析称,由于房地产建筑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明显,更为看重人才对国家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各种行业规范的熟悉,因此接近两成的房地产建筑业的企业并不看好海归。

  一个有关海归就业的重要情况也是与国企有关,尽管调查中国企目前使用海归数量占据榜首,但近六成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对海归印象不好,其看低海归就业形势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对海归的需求量不大,并不是对海归的不满。至于外商独资企业,对海归的评价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化,显示出外商独资企业对成为更加本土化和更为国际化的两种发展思路的差异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