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美国大学“严进”胜过中国大学 借鉴要找好参照系

2017/07/13 15:28:15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30 移动端

6月7日是2015年高考的第一天。除了考生与家长的此间百态,中国大学所谓的“严进”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相比之下,国外大学则一直被冠以“宽进严出”之名,并颇受美誉。

据美国厚仁教育近日发布的《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去年共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高校开除,其数据显示,被开除的留学群体情况如下: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69.43%来美国不到2年;过半数(51.28%)的学生gpa低于2.0;88.7%的被开除学生为18—25岁;79.04%本科或硕士学位在读。似乎传说中的美国大学“宽进严出”此番有了数字依据。那么,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且看本文作者在亲自考察后得出的结论。

极具迷惑性的“宽进严出”

我们曾经听到许多关于美国教育的观点和故事,有些很有道理,但也有一些似乎违反了基本常识,如“美国学生不用功读书”、“大学招生不看重成绩”之类的例子。固然中美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传统等诸多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就教育本身而言,其基本规律应当是大致相同的,差异再大也不至于越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常识边界。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尚可,但如果将其奉为圭臬拿来借鉴的话,就会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此次游学美国,时间比较充裕,我得以更从容更细致地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又发现了另外一些类似的误读,“美国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即是一例。

这个观点影响极大,几乎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标志性特征,因而也成为对中国大学“严进宽出”之批评的来源。许多人认为,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充分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入学后严格把关,用高淘汰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2009-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美国,45%-65%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与之相比,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入学前的高考竞争过于激烈,入学后虽然放任自流却基本上都能拿到毕业证书,几乎所有高校的毕业率均在95%以上,由此导致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很低。因此,中国大学应当像美国大学一样,也实行“宽进严出”政策。为什么不能给想学习的人以入学机会呢?你给了他机会,他学不好不能毕业是自己的责任,但没有提供公平入学的机会就是大学的责任。

这个观点极具迷惑性,很容易赢得欢呼和掌声,却是一个在逻辑上不成立的伪命题。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优质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任何一个高水平大学,都不可能放宽对学生入学条件的要求。即使公立大学也是一样。理论上,公立大学的财政来源是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理所当然要为公众提供入学机会——国立大学向全国开放,州立大学向州内开放,等等。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点事实上不可能实现。例如,加州大学承诺gpa成绩位于全州前12.5%的学生可以进入加州大学九个分校就读,但并不保证一定可以被最好的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录取。因此,一个替代性的方案是,公立大学提供公平的入学机会,但通过竞争性的测试,满足一部分达到入学标准学生的入学需求而不是所有人的入学需求。至于私立大学,由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于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更加重视在招生阶段对优秀生源的发现和选拔。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正如没有好的树苗,不可能育成参天大树一样,如果没有好的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大学而言,“严出”尚可理解,但“宽进”就很难解释得通。

反之,中国大学的入学竞争的确非常激烈,但严把入门关的“严进”有什么可以指摘之处吗?和美国不同,中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依然匮乏,在不可能实现所有人都上好大学的情况下,“严进”反而是确保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至于对中国大学“宽出”的批评更加不符合常理。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对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的当然不能毕业。北大、清华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及格或违反校纪校规而被退学,“宽出”之说又从何而来呢?“宽”和“严”的标准是什么?难道一定要有超过10%的淘汰率才算是“不宽”吗?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