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看看留学现状的几大特点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已经发布,报告总结了中国2015年留学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留学目的地多样化、与中方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受到重视、低龄留学加剧、中国留学生所面临诚信问题和退学危机等问题,并对缩小“留学赤字”、提升中国留学软实力、加快发展来华留学及开发“留学红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主要留学生源国
全球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更为明显;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格局均有所改变,新兴国家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国,中等收入国家成为留学主要生源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00年至2012年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国中,增长最快的主要是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中高收入国家。2012年,中高收入国家的出国留学人数达到142万人,与2000年的54万人相比,增长率高达160.9%。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低收入国家,留学人数从2000年的34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75万人,实现了120.6%的增长。相比之下,高收入的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留学人数输出相对稳定,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下。
国际高等教育区域化趋势明显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区域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特点。世界范围内,两大区域已经在建设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空间。欧共体的高等教育区的建设—Erasmus Mundus计划,已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在欧洲经济情况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实习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更容易引起各类学生群体的关注。
随着东盟一体化的进程,东盟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也越来越被重视。东盟国家目前正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协调:一是构建统一的教育框架,在东盟区域范围内实现基本一致的课程体系;就区域认证问题,对东盟范围内的大学、学院等教育机构给予评估并授权认证;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东盟范围内正在筹建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以对高等教育一体化进行质量保障。
“一带一路”沿线等与中国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仍是英语国家,但与中国有活跃经济交往的国家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将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也将会成为核心稀缺人才,也将刺激中国留学生向相关国家分散。重点国家如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对留学生所采取的优惠措施对中国留学生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此外,部分非英文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吸引留学生,也将促进中国留学生进一步从英语国家分流。
随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推进,中国社会面临着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国际化的人才无疑成了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一带一路”、亚投行所涉及的区域对中国诸多企业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地区,没有大量的专业性人才的储备,很难推动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因此,加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而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大留学教育的投入,将成为培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需国际人才的重要抓手。
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商科降温,国际关系等有所上升
FAME专业(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和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最受国际留学生的欢迎。主要因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薪资丰厚。尤其是商科专业,近十年来一直是大部分国际留学生的首选。但根据蓝皮书,相比于2009年,国际留学生对商科专业的偏好有多下降,减少了近9%,而其他如STEM专业、国际关系等却都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主要受就业情况的影响。
近些年,选择工商管理的学生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而STEM领域专业的热潮持续高涨,这与主要留学国家针对STEM类专业学生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如移民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吸引STEM类专业学生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持续增加,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质量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
留学生归国的趋势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高度吻合。2008-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就业难度加大,大批留学生归国就业,这两年回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均超过55%,2008年达到最高值57.50%。同理,由于受到欧元危机和欧盟经济衰退的影响,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因为本土就业问题而限制留学生就业的政策影响,2012年在欧洲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出现大规模的归国潮,当年归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再次达到峰值。2014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人次,增长了3.20%。截止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质量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月平均收入比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高1854元;2011届国外读研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综合看来,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在职场中的综合竞争力要高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
中美留学单向流动趋势明显, 建议加大力度发展来华留学,突破政策挖掘国际“人才红利”
中国在美留学人员数目仍远超美国在中留学人数,同时中美留学单向流动趋势明显。而2015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发表重要演讲,指出“未来三年,中美两国将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去学习”。建议中国要加大力度发展来华留学。面对汹涌奔腾的人才流动浪潮,来华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亮点。积极应对人才流动潮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人才友好型社会环境,是吸引国际人才“为我所用”、充分挖掘国际“人才红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低龄留学现象加剧,导致中国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建议推进高校国际化的战略,鼓励高校面向全世界招生
2015年,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度持续。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就读高中或者本科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全国每年近百万弃考大军中,因选择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者达两成。这些都加剧了中国高校的生源危机,同时也将会倒逼中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开放程度。
针对中国高校国际化,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是放宽限制,加强合作办学。应鼓励高校建立更多国际化交流交换项目,并应适时放开国外大学在华设立分校的有关限制,留住部分优秀生源。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高校与中国顶尖中学合作的经验,加大中国知名高校与国外优秀高中的合作,提前培育优秀本科来华留学生生源。
二是鼓励高校积极探索“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招收优秀生源。中国国内高校在“走出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北京语言大学在东京设立北语东京学院,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联合创建全球创新学院,成为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在高校“走出去”方面,为国内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留学生面临诚信危机,亟待加强对留学生法律意识和知识的培养
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国留学生作弊和造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作弊行为体现在SAT、托福等各大类型的留学考试中,也体现在入学材料中的申请短文代写以及成绩单造假等方面。对于准备出国的留学生及学生家长,首先要做好自身功课,如主动学习留学国家的法律规则,提升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减少触犯法律的概率,同时保证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二,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增强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能力。其三,建议中国在驻外使馆设立留学生法务参赞,为中国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提供所在国的基本法律法规咨询和法律援助。同时驻外使馆也可以通过编印发放所在国《基本法律规定问答小册子》等方式,为留学生、在当地工作或旅游的华侨华人、国内相关企业开拓业务等提供便利。其四,对于年龄偏小、自控力较低、心智尚未成熟的留学生而言,积极倡导海外留学生监护人制度,为留学生指定当地监护人,加强风险防范。
海外留学创业教育需求明显,建议发展中外合作创业教育,大力培育创业型国际化人才
目前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象”。在大学生创业需求增加和政策鼓励下,创业教育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开始重视来华留学和吸引国际外来人才。如果能够构建国际化的创业教育环境,则可以对外国优秀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建议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发展中外合作创业教育、培育创业型国际人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建议从如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鼓励高校与国际名校合办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二是创办中外合资创业大学。三是中外联合培养更多创业教育教师人才。
中国全国合法留学机构数量有所下降,留学中介市场分散,缺乏引领型企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中国留学市场的发展,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已能充分满足留学发展需要。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机构自律意识的提高,中国的留学中介行业逐步走向完善,但其在地区分布、服务收费以及满足日益个性化的留学需求等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学中介机构地区分布不均,东、中、西部差异显著;二是中国全国合法留学机构数量有所下降;三是留学中介市场分散,缺乏引领型企业。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