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
战时中国的宝贵资源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淖之中,国人将攘外御侮、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于留学生身上。时称:“留学生者,二十世纪最美之词也,新世纪之主人翁也。”当时,留学生多为国内青年之佼佼者,或学富五车,或志向宏远,或出身名门,均肩负着亲朋好友乃至社会和民族的殷殷目光。而他们也不负众望。近现代中国几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如辛亥革命、拒俄运动、反对“二十一条”、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均以留学生为先导,国内知识界接应于内。留学生们率先受到外国文化的濡染,往往学贯中西;在中国新文化、新政权乃至新社会的构建上,他们更是身先士卒。其中出类拔萃者,往往兼具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开拓进取的实干能力与开阔深邃的修养学识,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留学生虽身在远洋,但当祖国面临危难或迎来剧变之时,大多数留学生便会毅然返乡,与祖国同舟共济。从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算起,至抗战时期,学成回国的留学生近10万。到抗战时,除去年老体衰和逝世者外,至少尚有5万人活跃在中国的各条战线上。
这样一批精英人才,无疑是战时中国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战时中国的各种社会群体中,留学生们都具有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能量。翻阅当时的中国各类名人录便会发现,留学人才遍布各个领域,从党政要人、军事将领到文坛巨擘、学界名流,留学出身者比比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在积极方面,抑或消极方面,均对战时中华民族的澳际和发展影响甚大。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