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留学生分享:我的套磁经历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85 移动端
首先唠叨几句,套磁这个事,其实就是摆在那儿,你套或不套,教授就在哪儿,你不套,其他人也会套。有的同学觉得教授没有回复就白套了,你怎么知道呢?反正发个邮件,repo一下自己的研究,也不会占用你一整天的时间,你就当是练习英语写作,提高语言能力呗。再则也可以督促自己多看专业的东西。无论教授是否回复或者互动,都是你多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不是吗?(纯属个人见解) 准备工作 套磁一定要有基础的,这个准备工作是说作为candidate,你对自己申请的领域了解多少,你研究了多少,你有什么可说的,或者说你对于你今后想研究想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认知、感知或者到了什么程度的深入了解。当然,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要自己准备的。 怎么准备?很好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你的CV,PS,FR是你套磁的基础。在你决定要套磁之前,你必须自己有料。 套磁的第一封信,我就用了CV里面的相关的研究,以及对自己的研究经历的review,当然,转专业的要使劲的把自己的经历跟你的目标match到一起,如果实在不行,那么你就说如何结合。以为过去的研究和经历是一种能力的象征,说明你以后能研究目标领域的东西,并且能结合自己以前的专业,有新的视角(我觉得老外喜欢新的想法,但是不喜欢在写paper的时候用新的model)。 我大约改了大概有十五版的PS,每一次改都会写一些关于自己对学科领域的认识以及自己做过哪些研究,说明自己的能力以及新的想法。这些是很好的资源,字长久的套磁过程中是要用到的,尤其是没有夸专业太多的孩子们,这些段落千万不要删除,把他们保留在一个文档里,搭配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请教的问题,每次套磁用一个。 套磁对象 过程中,无论是phd还是ms都会想我要找谁去套?怎么找? 这个问题也是各位candidate关心的,因为这需要花教授的钱,教授没有钱,没有项目,那么你再套,也许最多是一个推荐信,就是对你的申请也许帮助没有那么显著。米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是否适合,还看个人情况。 首先去目标的院系找faculty,你去看那些faculty的介绍和简历,尤其是简历,对于这个教授,你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般会列出研究兴趣,研究成就,你会看到他研究领域的转变,他承接的项目多少,现在是否有项目和课题。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你会知道你和他是否match,对他研究的东西你是否敢兴趣。同时,你也知道他写过那些文章和书,方便你去找来并且研究。另一方面,就是我说的项目。很多介绍中,是会涉及到目前教授本人在做的项目的。例如他们现在在做一个什么项目跟谁谁一起,主要是为了什么。这就是信号,你可以找他,说不定他缺人。而且,正在做的项目和课题,很可能就是他关注的,那么就更加容易套上。另外,你可以看他以往项目的时间长短,和funding的多少,说明了他承接项目的层次,去判断他是否有钱,或者他在系里面说话是否有影响力。(关于选校,小米会另行码字) 比如,我就用类似于统计学里面的滚雪球法来找学校和找教授,我是在一个四流学校的faculty里面发现了其中有一位教授是从UIUC毕业的,于是就去找UIUC相关院系的faculty的资料。进去看是否有match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的教授的时候,发现他做的项目正好缺人,并且他的领域是我喜欢的也可以和自己之前的专业有联系的。于是就毫不犹豫的给教授去了第一封邮件。很开心的是,教授出差回来后立即回复我,并且问我要了writing sample和CV。其实WS在申请的时候是不要求,而教授为什么要呢?因为要看你是否有能力,水平够不够。 套磁的内容和频率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套磁是为什么。个人认为,套磁是为了让对方知道有你的存在,混个脸熟。试想,如果你是导师或者小蜜,如果有个人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在审核材料的时候是不是会特别关注他?没错,这是套磁最最最基本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更加深层次的,必须要给自己洗脑的是,你要告诉自己,你套磁,是为了学术的交流,为了improve自己的专业知识,是为了告诉教授,你是一个有能力并且有潜力的人,否则他凭什么要你呢?而不要急于求成的要到什么结果,米到后来就没有想过offer(原因也有很多啦)。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多同学就会说,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基础的,他们是那么牛的人,我做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发过去了,教授会觉得很幼稚吧。对于你的前半句话,米觉得你认识到这一点是必须的。你要是那么牛,做的研究是现在该领域都没有的,并且你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一套体系,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去做professor了,何必去申请呢?但是,你不说你懂得了什么,教授怎么会知道你懂了这些。 所以套磁的内容是什么?个人认为,应该是你的看法。在介绍你对你将要研究的内容在专业领域内处于什么研究程度,地位如何,说明你对整个学科有把握。更进一步的是,要慢慢展示你的ideas,各种ideas,并且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ideas。跨专业的就更加容易去操作,因为你是一张白纸,可能更加容易去认识和吸收这些知识。 具体的内容来说,就是要specifics。除了第一份邮件可以一样之外,其他的邮件必须要具体,但是并不是说每个小细节都写,而是把重点突出。例如在我的PS中,Linda就指出要强调的内容,也许是强调你会用这种方法,也许是强调结果,也许是强调整个过程,但是不要用模板。 因为中国人就是一直讲概括的话,一些套话,就是换了任何专业都能用的那些话。那如果你是教授,千篇一律的邮件,是不是等于你没有套磁过?所以,米觉得,套磁很重要的是要让教授看到你在努力,你在进步,并且你在积极的朝这个专业迈进。这一点点的改变和交流,绝对是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在努力的,并且你有很强烈的去他那里继续研究的愿望。 在这大半年中几乎保持每周一封邮件,最后我自己都跟教授说给他repo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习惯于去学习一些跨专业的经济学的知识,以及跟教授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知识,然后每周一封repo,这是必须的。无论是否与老师的研究有关,到后期他基本都会回复我,对于米的一些ideas,他会评价good thoughts等等,并且对于某些ideas提出他的看法,跟我交流。在发邮件的过程中,我发现纯粹的学习读书报告的是必要的,因为我是要转专业的,也就是说我要让教授知道我在努力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但是,当我跟教授比较了中西方的差异的时候,介绍了更多当前SH的一些宏观经济背景,并且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教授的回复更加的positive,或者说我们之间的互动更加的active了。这也许是经济学或者一些文科类专业特有的拿来套磁的思路,至少,国外的学者对中国的市场是很感兴趣的。 其实不用担心太多,如果认准了教授,就放心大胆的一直发吧。例如圣诞节、感恩节发个邮件什么的,这些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维系你们之间的长久联系,让教授看到你整个变化的过程。当然你也可以周期跟米不同,关键是有周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新知识,自学。不懂就问,然后懂得的就记下笔记,留着到repo的时候整理用。 最后,就是一定要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推荐阅读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