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我怕你越努力越不幸!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413 移动端

每天三点一线——图书馆、食堂、宿舍的生活雷打不动,书包里背的永远是雅思真题、红宝书;早出晚归,从早上8点战斗到晚上10点,丝毫的小变动都会冒出深深的愧疚感,比如突然被兄弟约出去打个篮球,或者被姐妹叫出去逛个街的行动会被自动列为政治不正确。

很多准备考“鸡”考“鸭”、准备留学申请的宝宝们都有过这种状态,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宝宝们也有过这种难忘的岁月。

之前听到澳际考培有个学员跟他同桌抱怨:“勤奋如我,可是最后,托福刷了3次还是无法过百,同班那哥们压根儿就没见过他去过图书馆,刷了2次托福就轻轻松松110多,是我澳际,还是世界太不公平?”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两位大神级的女同学的故事。我的大学同班同学H和Z,俩人大一就决定了四年后去美国读研。在我们眼中,俩人学习背景差不多如果申请美国的大学,排名上应该相差不大。大二俩人就开始为申请做准备,虽然俩人会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准备留学的某些相关的背景提升事项,但是俩人行事风格还是不太一样。

考虑到要出国留学,所以z基本放弃了社交和校园活动,专心提升GPA和刷语言成绩,大一的我们还沉浸在探索大学生活的新鲜里,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为何物时,她已经开始泡图书馆了;上课时我们都一致往后排窜,她总习惯坐在前排,导致四年来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她的背影。

再说说H,她也会努力提升GPA和刷语言成绩,不过她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那上面,上课敢和教授们讨论劳工纠纷问题到面红耳赤、讨论课上发言最积极的她,很难想象能是会那么早就开始三点一线生活的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她一个不落,大二暑假参加了一个国际志愿者项目去了非洲,大三暑假去了印度尼西亚和伊朗支教,大三被选为院学生会副主席,但是考虑到申请到了关键时刻,实在抽不出时间管理学生会的事情,所以放弃了。大三下学期,我们居然神奇的看到她和Z一起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所以你们现在肯定很好奇,后来她俩怎么样了?

大四那年,H被哥大录取了,Z被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录取了,然后她俩现在都很好都去美国读研了,你还有问题么?是的,你很好奇Z应该会比H申请到的学校好啊至少不会差才对。论GPA和语言成绩,Z比H高,论花在留学申请这件事上的精力,显然Z也比H多,俩人都很勤奋,你也很难判断谁比谁更勤奋,不过,如果以花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多少来定义“勤奋”的话,Z应该更勤奋,然而结果并没有跟“勤奋”成正比。

所以,你开始怀疑勤奋、怀疑努力的意义了么?越努力越不幸?

NO!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因为没有什么比为了一件事全力以赴、努力到天荒地老的样子更性感了。

这个故事的问题不是出在勤奋本身,而是勤奋的方式。你是真的勤奋?还是只是停留在了勤奋的表面里?此时,自动跳出小米CEO雷布斯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然我真担心你越努力越不幸。

有多少人喜欢沉迷在表面的“勤奋”掩盖下岁月静好里?

很多人停留在表明的勤奋里,是因为习惯了按部就班,害怕打破常规失去“勤奋”掩盖下岁月静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碌很充实,会让自己拥有“努力”就能带来好结果的安全感,然后不知不觉让自己陷入这种“勤奋”包裹下的舒适圈里。一旦打破这种常规的勤奋方式,比如今天没有去图书馆,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而不会主动去探索其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图书馆看书就成了你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

就像某些在国外的留学党也陷入了这种“勤奋”怪圈,因为害怕陷入愧疚中,毕竟花了父母那么多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太对不起他们了,于是总是卯足了全身的毅力“勤奋”着,努力地适应着异国的学习和生活。心想只要每天都是“勤奋”的,就对的起父母,就还是好孩子,就还有机会学成归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可是很多人留学归来,只是把口语说得更溜了些,思想意识、实践能力并没有看出明显的变化。

除非有一次特殊事件打破你按部就班的“勤奋”生活,让你意识到你的勤奋是表面的、低效率的,你才会自我觉醒,主动去探索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勤奋方式。

勤奋也是有方式的、灵活多变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勤奋也是有技巧的,跟你投入的时间不总是成正比,而跟你主动探索的深度成正比。

你的表面“勤奋”只是在感动自己,顺便提前为后来的失败找好借口:我尽力了!所以远离这种低效、劣质的勤奋,这种勤奋只会让你累并失败着。

我们需要一种灵活的努力和主动策划的勤奋,里面有你的尝试和调整、有你的探索和思考,还有你的个人风格,能够引发成功的勤奋方式是不可复制的,你得找到适合你的努力节奏。



相关留学热词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