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86%海归6个月内找到工作 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250 移动端

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表明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待或海剩。这是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公布的数字。数据显示,海归就业难问题其实并不突出。

新回国潮 已经到来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201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61万人,单位公派1.26万人,自费留学33.61万人。

2014年度与2013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具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4.59万人,增长了11.09%;留学回国人数增加了1.13万人,增长了3.20%。

从1978年到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截至2014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70.88万人,其中,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海归比例最大

当前归国就业的留学生中,英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居第一位。之后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以往人们印象中,美国是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英国较为严格的国际生就业政策,使得大部分英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回国。而同时,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因其学制短、时间成本较低,吸引很多中国学生前往就读,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国内就业竞争力。至于选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的学生,不少人的留学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实现移民。

海归就业优势竟变劣势

然而,在海归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海归由于自身具有澳际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海归人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在企业具体的用人过程中,也会体现为相应的劣势。

《白皮书》显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海归的优势是视野更加开阔(46.78%)、思维更加活跃(19.54%)、外语水平高(17.61%)和适应能力强(16.07%)。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海归的劣势是,好高骛远(42.17%)、太不稳定易跳槽(33.38%)、盲目自信(20.70%)和团队协作能力差(3.75%)。

半数海归难以融入环境

对于海归而言,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首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学习和适应国内的大环境。如何让自己在海外所培养的国际化思维和视角、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避免因为 水土不服 而影响职场发展,将是海归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白皮书》显示,超过一半(53.80%)的海归人员认为回国后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这就是西方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人文观的冲突。海归人员只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找到符合国内环境的职场处事方式,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发挥海外教育的所长。

海归薪资期望高于现实

在回国就业过程中,海归对薪酬的期望值各不相同。其中,月薪期望3000至5000元的占33%、月薪期望5000至8000元的占30%,甚至还有8%的海归月薪期望在3000元及以下。饶是如此,海归就业薪资与期望薪资还存在较大出入:认为低很多的占38%、认为低一些占39%,认为高一些和高很多的各占1%。

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群体,海归早已褪去 精英 的光环,留学带给个人成长是方方面面而潜移默化的。

对于用人企业而言,在筛选人才初期,相关的经验比一纸文凭往往更有说服力。如果海归在回国就业初期过于看重薪资,则会错过很多长远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度过职场的适应期,进入上升期后,海归的竞争力将远远大于国内毕业生。

多数海归从事基层工作

海归就业的岗位层级分布显示,57.80%处于基层岗位、27.40%处于中层岗位。与此同时,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也更不相同:5年及以上的达到49%、4年占11%、3年占18%。数据显示,海归学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

留学资金成本收回时间长、就职基层岗位,在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中非常普遍。但是,从海归就业前三年的薪资水平变化看,留学的优势仍然非常凸显。因此,留学的成本和收益,不能简单地用毕业后前几年的薪资去衡量,这是需要广大海归及有计划留学的学生们需要摆正心态的地方。

民营企业最为看好海归

《白皮书》显示,海归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依次是,外商独资(30.38%)、中外合资(26.28%)、国家机关(9.40%)、国有企业(9.31%)和民营企业(4.20%)。但是,海归实际就业单位的性质反差明显:外商独资只占12.17%、中外合资占10.92%、国家机关占3.25%、国有企业占5.67%,只有民营企业高达51.58%。

虽然大多数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但超过一半的海归最终就职民营企业。这是海归对于国内企业情况不熟悉的反映,民营企业目前仍是国内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因而海归回国后在 接地气 方面仍需努力。(记者 郑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