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新加坡教育成绩斐然

刚刚更新 编辑: 新加坡 浏览次数:180 移动端

教育成果巨大

衡量教育制度成功与否,最终要看我们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应付世界的挑战,是否具备了做好公民的素质,是否具备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对新加坡人来说,不论种族、宗教或语言,我们必须让有天赋才能的年青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新加坡推行精英教育。其理念是,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让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满足资质优良的学生,以使教育的效益最大化。

为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新加坡的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要经过四次分流。

小学

小学四年级分流一次,根据各个科目的成绩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小学考试科目为: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四个科目。

中学

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再分流一次,优秀学生进入“特选班”和“快捷班”,其他学生分别进入普通学术班或普通工艺班。

高中

到中四或中五时学生参加“剑桥普通水准”(0水准)会考,根据成绩决定是进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

大学

高中毕业时参加“剑桥高级水准”(A 水准)会考,成绩优异者升入大学。

经过四次分流,最后能升入大学的,都是学生中的尖子生。对中学阶段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国家发给奖学金,并送到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深造,回国后作为政治领袖人才培养。

新加坡前任总理吴作栋,现任总理李显龙等,都是这种精英教育体制的受益者。

在精英教育体制下,新加坡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有点像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一个学生如果想上好大学,一口气都不能松,否则就上不了名牌大学。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学校之间的竞争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过近些年来,新加坡的教育状况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多年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已经被“发掘每个人才能”的教育所取代。

新加坡从精英教育制度的完美转身,是在前教育部长尚达曼的主导下完成的。尚达曼曾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总裁,2001年任新加坡贸工部政务部长兼教育部政务部长,2003年任教育部代部长,2004年任教育部长,2006年任教育部长兼第二财政部长(财政部长一职由李显龙兼任)。2008年3月,尚达曼出任财政部长。

从2003年主政教育部起,尚达曼就着手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他说“教育部要做到无论哪里有人才,都要确保他们能获得全面栽培。”他认为,除了学业成绩优秀者,还有其他不同才能的孩子。新加坡需要各种各样能力的人,因此要努力把每个孩子的才能都发掘出来。过早对孩子分流,不利于孩子才能的发展。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多种机会,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才干,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今后对学习的持久热情。这一目标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新理念。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尚达曼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03年,教育部成立“排名检讨委员会”和“检讨大学入学标准委员会”,在这两个委员会的指导下,修改了大学新生的录取标准和对中小学的排名指标。在大学新生录取上,降低考试分数的比重,给大学更多自由挑选学生的余地;在中小学的排名上,打破唯分数论,增设“成就奖”、“最佳治校奖”、“国民教育奖”等指标,使学校的排名指标多元化,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个学校的表现。这两项改革,实际上改革了教学的指挥棒,把学校和学生从单一的考试成绩竞赛中解放出来。

2004年,推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改“学校排名榜”为“学校成就榜”,推出“学校专长项目计划”;取消大学入学的学能评估测验;对小四分流进行改良,减少对学生的分类。

2005年,把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从40人减少到30人,缩小班级规模。扶持学校软、硬件建设,使所有中小学在硬件建设、师资配备上基本一致,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化,并适度向边远地区学校倾斜。设立“海外姐妹校基金”,鼓励新加坡中小学和海外同类学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并组织学生走出去,到海外开展浸濡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新加坡人认为,相比中国的学生,具备世界眼光是新加坡学生最大的优势,这也是今后新加坡竞争力的源泉。

2006年,设立“进取基金”。初级学院加入“直接收生计划”;五所理工学院为44所中学推出37项“高级选修单元课程”,让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和中学直接对接;和从法定机构转为非营利企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进一步增强这两所大学在办学上的自主性。

2007年,开办“北烁学校”,专收小学会考中多次不及格的学生;理工学院推行“直接收生计划”;拨巨资提高教师待遇,为所有学校兴建室内体育馆,支持更多学校发展艺术、体育、数理专长项目。

2008年,废除小四分流,代之以“科目分班”。“强化对老师的培训”,每年拨3.8亿新元,用于“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配套2.0提升版”;推出私校教育法案……到2009年,达到小一生25%能上大学的目标。

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总的是要把学生从沉重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努力改善教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推行多元化的教学,鼓励特长教学、专才教学,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才能和潜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尚达曼指出:“衡量教育制度成功与否,最终要看我们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应付世界的挑战,是否具备了做好公民的素质,是否具备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这实际就是我们说的素质教育。

据澳际教育介绍,新加坡从改革中小学排名和大学招生入手,使教育改革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新加坡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高投入,也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2008年度新加坡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仅次于国防开支,达80.4亿新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1.5%。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新加坡教育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