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比BBC纪录片更劲爆的历史上的中西教育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283 移动端

50个英国的小屁孩(13-14岁的中学生)一觉醒来被告知,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会有5位来自中国的老师给他们进行“中国式教育”。

第二天,这群中学生被要求7点钟到学校,他们脱下黑丝短裙小西装的校服,换上宽松得就像降落伞一样的中国校服,坐在墙上贴着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励志格言的教室里,不停地记笔记,还有从来没听说过的早操、眼保健操、面壁罚站、随堂测试、选班干部,总而言之,中国孩子该做的他们一概没拉下。最近,BBC的这部纪录片刚播出两集,就已经火了。当中方遇上西方,在教育这件事上擦出的火花还真不少。

外国留学生不认真学习

被唐政府强制遣送回国

古代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也有自费生(民间)与公费生(公派)之分,但绝大多数是政府公派留学生。针对各国的情况,当时的中国朝廷会拿出相应的“生源指标”,并不是所有提出申请的都能全获通过。

唐代,外国留学生来华可以进入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这类最高学府——设在都城的太学、国子监读书。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考试制度都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国际声誉甚至超过今天美国的哈佛、英国的剑桥等名校。此外,由于到中国留学“费用全免”,从经济上来说也最划算。

到了开成年间,唐朝的国力已大不如前,朝廷所承担留学的费用相当大。依学习内容、形式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古代在华外国留学生有“留学生”与“留学僧”之分。

学习中国《论语》《诗经》这类“四书五经”经术的是正宗的留学生,所学科目与中国学生一样,也都在一起上课。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也与中国学生一样严格。不认真学的,违反校纪班规的,个人行为不检点的……都要被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学籍,强制遣送回国。据《唐会要》记载,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便有7名新罗籍留学生被处分,遭“勒还蕃”。

中国老师要求背背背

英国传教士烧了作业

传教士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在创建医院学校等事业上,他也功劳极大,可谓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为了让他能够远赴中国传教,1805年,伦敦传教会给他安排了医学、天文学和汉语课程,但是让人头疼的是,当时全英国都找不到一个适合当老师的懂中文的英国人。

满脑子都在操心这件事的英国公理会牧师威廉·摩士勒,有一天正准备和朋友聚餐,走在路上的他与一位中国绅士擦肩而过,他立即上去搭讪,通过这位“中国绅士”的介绍,摩士勒牧师结识了一名叫做容三德的中国青年,他当时正在伦敦一家寄宿学校内学习英文。

马礼逊立即拜容三德为师。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私塾教育出身的容三德只有一个教学法则,那就是背诵、背诵、再背诵。但是生在西方的马礼逊哪里懂得这一套,有一次容三德在纸上写了一段中文作业要马礼逊背诵时,烦躁的马礼逊将这张纸揉成纸团丢进壁炉里烧掉了。

容三德勃然大怒,与学生僵持了3天之久,最终是马礼逊再三道歉,容三德才答应再继续按照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教马礼逊学中文。

康熙竟要求外国教师

用满语讲授欧洲科学

康熙或许是自古以来对自然科学最感兴趣的皇帝。在他幼年的时候,钦天监以杨光先为首的汉官与以汤若望和南怀仁为首的传教士之间对于天文历法的争执长达10年,杨光先等人坚持中国传统的历法,但是他们所测算出来的数据往往并不准确,而汤若望等人则充分展示了欧洲近代天文学的科学性。

康熙认为自己如不懂数学和天文,就不能评断别人的正误,因此努力学习自然科学。他要求外国教师用满语讲授数学和力学等欧洲科学,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不断深入,对教师们教授的内容要求也就逐渐提高。

好在传教士中也有几个绝顶聪明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著名的汉学家和地理学家,不到一年就学会了满文,后来又学会了汉文,并与另一位传教士张诚一起为康熙讲欧洲科学,用满文编写了二十几种教科书。

其中1689年编的《几何原理》有满汉两种文本,并且经康熙亲自删改;后又翻译了《实用几何学纲要》,还把法国皇家学院编的《哲学原理》译成满文,供康熙皇帝学习。

溥仪的英国外教

成宫廷大臣的眼中钉

1918年,因要出任民国大总统,清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徐世昌辞去“帝师”之职。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迈建议给当时只有13岁的溥仪请一个英国外教——庄士敦。

庄士敦从英文单词和会话开始教起,并穿插给溥仪讲一些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庄士敦还向溥仪介绍西方的先进文化,鼓励这位小皇帝在紫禁城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于是故宫里响起了电话铃声,溥仪也学会了打网球、开汽车,离开紫禁城以后仍然喜欢穿西装。

庄士敦还关注溥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他发现溥仪的眼睛已经近视时,就力排众议,给溥仪配了眼镜。也是在他的劝说和介绍下,溥仪剪了辫子,会见了一些外国使节,会见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还和胡适通电话并见面。溥仪还改革了宫内的财务制度,把一千多人的宦官队伍裁汰到一百余人。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得庄士敦成为宫廷内务大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完不成体育学分

翻译家朱生豪没法拍摄学士服照片

1934年夏,一头巨鲸搁浅在钱塘江岸边并死去。当时在之江大学执教的美国人、生物系主任马尔济教授,马上请来很多助手把这条死鲸一起搬回,忍着恶臭做了一套完整的巨鲸骨架,以供教学用。看到这个巨大的标本,中国学生们惊讶至极。

这样的事在由美国基督教南北长老会和差会联合主办的教会学校之江大学并不少见。从之江大学建校之初,历届校长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校建有科学馆,并采购有大量科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当时的学生常常穿着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帽在先进的实验室做实验。

另外学校推行西方的学分制,体育也要修满一定学分。曾翻译莎士比亚的朱生豪,因为完不成体育学分,也因此没拍摄学士服的照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