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BBC纪录片忽略英国私立和公立学校的差别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286 移动端

近日,BBC为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拍摄了一部《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的纪录片,片中5位中国老师教授不同科目。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对中英教育差异的广泛讨论。不过该纪录片以普通公立中学为比较对象,或许忽略了在英国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之间的差异。

来伊顿教吧!中式教育和私校更配

“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那他们肯定都会很开心。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

说这话的是浙江常春藤A-LEVEL国际高中校长Oliver Kramer。而1997年到2008年期间,他在全球伊顿公学担任教务长,当时英国威廉王子正在此校就读。

据报道,Kramer表示,要想比较中英两国的教育,得先把英国的教育体系搞清楚。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甚大,不可一概而论。

他强调,在优秀的私立学校,课堂纪律不见得比中国差。这倒不是因为老师制定了什么规则,而是在几百年的文化积淀下,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这样的品质,寄宿制也让学生更加自律。

英国大部分私立寄宿中学,特别是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均为“整学期寄宿”。

无论是英国学生还是国际生,学生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其余周末一律住校。而公立学校大多为学校周边的居民提供教育,因此常常不设宿舍,学生平时上下学坐班车。

Kramer说,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学生中,有50%都来自于这些顶级的私立中学。

而像片中博航特中学这样的公立中学,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小得多。这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没有未来”的失落感,有些会因此不那么努力。

英国私校“精英”教育 学起来一点不比中式教育轻松

Kramer对一些公立中学学生自以为“没有未来”的说法说明了英国两种不同的教育路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

私立中学的毕业生显然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好大学,从而有份更为“精英”的职业。在英国,好的大学也多为私立。201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1%英国国会议员接受过私校教育,然而,全英国仅有7%人口毕业于私立学校,私立教育与精英培养的紧密相连。

不论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前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甚至是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无不毕业于私立中学。

而且私立和公立学校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十分显著。克莱尔强调,多数私立中学的教学重心除了基础学科教育,还有许多课外活动,像是戏剧、音乐、艺术、体育等等,所谓“全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仍是为未来加分。

克莱尔说,“私立学校学生一周七天,从早到晚都有各种课外活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兴趣,更为了升学考试做完善准备,替未来职涯发展铺路。”

尽管公立学校也重视学生课外的锻炼经历,但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别并不会消失,前者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源。

同样,私立学校也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的入学标准,部分顶尖的私立学校为了保证生源的质量,入学门槛都非常高,学生都比同龄人的知识量超前。

如果你想进好的私立中学,那从6岁就要开始准备。先要争取进入预备学校,然后再经过一轮残酷的筛选,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而公立学校中,虽然重点中学的竞争压力并不比私校小多少,但更多的普通高中是按照地区划分,对所有申请者照单全收。

而且,私校的国际学生比例会非常高。对于中国自费生,英国私立中学的学费门槛要比公立中学高出一节,但中国学生仍然趋之若鹜。

2014年,共有24391名海外中学生注册英国1257所私立中学。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学生占了海外总学生人数的38%左右。而现在,著名的私立高中哈罗和惠灵顿等已经把分校开到了中国本土。

克莱尔教授直言,私立名校多数学生来自富裕家庭,精英教育可说是由特定的社会阶层群体所塑造出的教育模式。

《欧洲时报》6日消息,另外,一份由调查苏通信托基金会(Sutton Trust)还显示,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年薪约24066英镑,高于公立学校的22735英镑,相差1331英镑;毕业3年后两者的差距拉开到4450英镑,私校毕业生平均年薪36036英镑,公立学校则约31586英镑。

BBC藏“小心思”:用影视技术夸大冲突?

尽管BBC声明中称,这个纪录片的目的就是找出中英教育之间的不同,并真实还原孩子们对中式教育的反应。但这一点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上海澎湃新闻网报道,吴云是上海实验学校国际部的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11月,她和28位来自上海的数学老师一起,赴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教学;2015年2月到3月,她又赴英参加第二次教学活动。

“我们去的小学,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纪律,和我所见的那个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在吴云看来,BBC所摄制的纪录片或许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一个媒体的炒作手段而已”。

在BBC纪录片的第一集中,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变得十分突出,然而冲突却集中在少数几名同学身上。在记录片的开头,BBC配上这样的旁白:“中国式的教育,以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纪律和惨无人道的竞争而闻名……这跟英式教育简直相差巨大。”

一些人认为,该纪录片的剪辑和文案反应了BBC对中国式教育不太赞成的预设立场。其实早在2008年,BBC就拍过一部《中国学校》的纪录片,多个充满道德式的高压教育片段让很多人中国式教育反感。

但这并不是说中式和英式教育差别不大,比如说,中国在基础教育上好过英国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但英国大学教育好过中国也是不争的事实。

环球网报道,目前,大部分英国中学的12和13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二和高三)提供A-Level课程。学生花两年时间,仅需学四门课程。这样“少而精”的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四门科目变成“强项学科”,为大学学习打好基础。

在纪录片放大的学习纪律方面,Kramer认为,中国学生虽然表面上听话,有的自控能力很差。“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但老师不说,他们也就什么都不做。”

一旦学生失去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就很容易变得松散、懒惰。而英国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

关于中式英式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会继续下去,但两种教育方式的互补同样值得关注。

近几年,“填鸭式”的教学,即使在中国也越来越不流行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努力去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在英国,他们也尝试用中国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