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回顾7年前BBC的纪录片《中国学校》
近日,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发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热烈讨论。该片讲述了几名中国教师赴英“支教”,与50名英国九年级学生发生的共同学习生活的故事。
早在2008年,BBC就拍过一部《中国学校》的纪录片,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休宁为缩影,集中拍摄了当地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
在BBC这次的纪录片播出后,尽管仍有争议,不少中国观众还是表达了对中国教育严格纪律性的赞赏,而当时看完那部《中国学校》后,许多观众的意见却几乎是一边倒的。
中国的在校生有三千五百万,在这个5集系列片中,BBC把焦点放在了几个学生身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现在,离高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大家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段时间的重要性……今年安徽省的报考人数大约有56万人,高校招生约24万人,竞争仍是很激烈的。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家长的期盼,学校的重托,祖国的希望,时代的需求!”
在《中国学校》的开头,出现的是当地中学高考动员大会上的校长讲话。第一集就讲到了为金榜题名,中国学生的残酷竞争压力。17岁的尖子生吴羽菲身负重担,她的学校期望她能在全省百万考生中拔得头筹;她的母亲放弃一年的工作专门用来照顾女儿起居饮食。
吴羽菲后来拿到了安徽省07年理科省状元。据网友介绍,她的同学说吴羽菲2011年大学毕业后,申请到了MIT的Econ Phd全奖。BBC为了解中国教育制度而选中的纪录片女主人公,也踏上了美国读博的道路。
不过BBC拍摄的故事里,有艰难痛苦也有欢乐喜悦,在第一集中,县中的学生要进行一次春游。随着中考的临近,大家正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氛围中。当最终孩子们抽得片刻欢笑歌唱流行歌曲,他们只是跟全世界十来岁的孩子们都一样。
一次班级聚会上,有位女同学的发言是这样的:“面对中考,心里难免会有一些压力。其实,我们应该很快乐的面对。明代的菜根潭曾经说过,乐中乐,非真乐,由苦中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我们应该把这份苦转化为快乐。”
令许多中国观众也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一堂小学的“爱惜橡皮”主题班会。老师请请每一位同学把橡皮拿到桌面上,让大家选出每一组被爱护得最好和最坏的一块橡皮。最后,同学们一致选出了“最糟糕的一块橡皮”,上面满是用笔戳出的洞眼儿。
为了教育橡皮的主人,一位小男孩,老师组织了一个小品,小品中,同学将一件破毛衣套在小男孩身上。
“你穿着破毛衣高兴吗!”
“不高兴……”
“那橡皮一个洞一个洞的,它会高兴吗?”
“不会……”
“快向它认错!”
“我下次不会再把橡皮弄得一个洞一个洞的了……”
“不是和我说,是和同学们说!”
小男孩转向班级,重复了一次。最后,老师扶着他的肩膀说:“好的。那你就把破毛衣穿着吧,去和班级每个同学拉钩,说不会再这样了。”小男孩一个个拉钩承诺,表情几乎空洞迷茫。
这样的场景,和《死亡诗社》里让美国学生站到课桌上大声喧哗相比,鲜明地体现了中西教育中一些本质的对立。然而,从网友的留言和评论看,当时看完该片的中国观众,普遍对这种道德教育爱不起来。
有网友表示,这个片段让他想起了文革的批斗会。还有网友将这个片段与“路西法效应”联系起来。1971年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招募志愿者在一所模拟监狱中扮演囚犯和狱警,原定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因为发生流血暴力形势失控而中止了。研究者后来写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