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BBC纪录片引发中英教育之争 教育模式勿以偏概全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348 移动端

8月19日,来自中英两国的教育专家学者在北京就此进行了一场题为“中英教育跨国对话——BBC纪录片之外的两国教育”的沙龙。《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课堂》(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的BBC纪录片在中英两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在这部纪录片里,5名中国教师被招募到一所英国公立学校对50名英国中学生进行“中式教育”,一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测试并与其他英国学生进行比较。师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碰撞和冲突。结果是“中式教育”下的这50名学生几门考试的平均成绩均高于英式教育下的其他英国学生。那么这是否就能回答中英基础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呢?

纪录片不足以反映中英教育全貌

对于该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所形成的影响力,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认可,认为它充分激发了大家对两国教育的思考和讨论,但还需进一步客观评价。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表示,这三集纪录片并看不出太多对中英教育的对比,更多的可能是一些“夸张化”了的表现。例如,中国的课堂如今已不同以往,已经不是人们原来印象中的“中国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纪录片为了增加收视需要强调矛盾冲突,因此并不能就依此对中英教育模式以偏概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房莉杰则提到了这部纪录片里一个较大的误区,那就是其关注点和描写的冲突点特别强调了对纪律和规则的要求。然而,中英教育的差异根本之处并不在此。她从小学教育方面总结了中英教育四点差异:一是中式教育较为标准化和专业化,英国教育则较为个性化。因此,中式教育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好,而英国学校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因材施教。二是中国多为个体教育,英国则重视小组学习。从纪录片中也可以看到英国教育强调以小组、团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能超出成绩本身的意义,而中国强调教学纪律更多的是从一种便于管理的理念出发。三是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不同。英国教育中对学生心理的保护和尊重非常普遍,中国教育中这一角色可能有所缺失。而英国本土对此也有批判声音,认为过度保护会降低学生对社会的承受能力。因此,心理关注与“挫折教育”需要相互平衡。四是对权威和尊重的理解不同。中国教育中更多的是对权威的尊重,而英国则是一种“底线尊重”,是对主体的尊重,认为每个个体都值得尊重。她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相互学习和度的把握。

不同教育模式可相互借鉴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表示,他们学校就有一位老师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只是一个很小的样本,不能以此测试结果评判两国教育,教育的好坏要结合社会形态和社会需要等来评定。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分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或者说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二者会有很大的差异。媒体报道也会有侧重点和选择性,并不一定反映主流。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反思自身,不能以这一个案例来评价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我们需要向英国借鉴的是给学生自我空间和时间,让其自我思考、自我发现,与现行的严格管理进行平衡。通过改良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培养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有更好的发展。

英国名校长协会(HMC)主席克里斯·金(Chris King)则回应道,这部纪录片所展示的关于两国教育的有用信息其实很有限,并认为好的教育在于是否能帮助学生在未来职场中取得成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信心以及应对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意志力。一个月的实验所展示的是一个短期的成果,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两国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和不断改善。

只有相互借鉴互相学习,才能摸索着找到解决两国教育问题的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育。

第一集:BBC纪录片"中国学校”:英国学生认为剪辑有失公允

第二集:看完BBC纪录片“中国学校”第二集 燥吗?

第三集:剧透转播 BBC纪录片《中式学校》第三集全纪录

BBC纪录片点燃舆论 英国人争辩中式教育好坏

BBC纪录片“中国学校”:你不知道的事

中国老师参与BBC纪录片 对英式教育评价不高

剧透慎入!BBC纪录片第三集结果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